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谌云霞专利>正文

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292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包括箱体、动力缸、上模具以及下模具,所述箱体侧面铰接有箱门,所述动力缸设置在箱体内顶部,所述上模具与动力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包括载板、弹簧、载板以及脱模机构,所述载板转动连接在箱体内部,且由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下模具通过弹簧连接在载板上,所述载板设置在箱体内部,且位于载板下侧,所述脱模机构设置在箱体内部,用于对下模具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脱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材料成型后,将下模具转动,改变模口的方向,并同时对下模具重复施加力的作用,进行脱模操作,将成型与脱模合二为一,流程简单,操作简单,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材料成型用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现有技术中模具广泛应用于材料成型领域,但传统的模具脱模方式较为简陋,成型与脱模为两个不同的工序,流程复杂,效率较低,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包括箱体、动力缸、上模具以及下模具,所述箱体侧面铰接有箱门,所述动力缸设置在箱体内顶部,所述上模具与动力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包括载板、弹簧、载板以及脱模机构,所述载板转动连接在箱体内部,且由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下模具通过弹簧连接在载板上,所述载板设置在箱体内部,且位于载板下侧,所述脱模机构设置在箱体内部,用于对下模具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脱模。优选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第一导球、第二导球、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传动轴、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以及驱动轴,所述第一导球和第二导球对称设置在下模具底部,所述第一凸轮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箱体内部,所述第二凸轮通过第二转轴对称于第一凸轮转动连接在箱体内部,且第一导球与第一凸轮的工作面往复接触,且第二导球与第二凸轮的工作面往复接触,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在箱体内部,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传动带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传动带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箱体内部,且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驱动轴通过驱动带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优选的,还包括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设置在载板上,且位于下模具下侧,且接触开关与动力缸电性连接。优选的,还包括接料板,所述接料板设置在箱体的内底部,所述接料板上设置有软垫。优选的,所述箱体侧面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所述的第一导球、第二导球、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传动轴、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以及驱动轴,在材料成型后,将下模具转动,改变模口的方向,并同时对下模具重复施加力的作用,进行脱模操作,将成型与脱模合二为一,流程简单,操作简单,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成型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脱模过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箱体;2.动力缸;3.上模具;4.下模具;5.载板;6.脱模机构;7.接料板;8.接触开关;9.弹簧;10.第一电机;61a.第一导球;61b.第二导球;62a.第一转轴;62b.第二转轴;63a.第一凸轮;63b.第二凸轮;64a.第一传动带;64b.第二传动带;65.传动轴;66.第二电机;67.驱动轴;68.驱动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2,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包括箱体1、动力缸2、上模具3以及下模具4,所述箱体1侧面铰接有箱门,所述动力缸2设置在箱体1内顶部,所述上模具3与动力缸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包括载板5、弹簧9、载板5以及脱模机构6,所述载板5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且由第一电机10驱动转动,所述下模具4通过弹簧9连接在载板5上,所述载板5设置在箱体1内部,且位于载板5下侧,所述脱模机构6设置在箱体1内部,用于对下模具4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脱模。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脱模机构6包括第一导球61a、第二导球61b、第一凸轮63a、第二凸轮63b、传动轴65、第一传动带64a、第二传动带64b以及驱动轴67,所述第一导球61a和第二导球61b对称设置在下模具4底部,所述第一凸轮63a通过第一转轴62a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所述第二凸轮63b通过第二转轴62b对称于第一凸轮63a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且第一导球61a与第一凸轮63a的工作面往复接触,且第二导球61b与第二凸轮63b的工作面往复接触,所述传动轴65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所述第一转轴62a通过第一传动带64a与传动轴65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2b通过第二传动带64b与传动轴6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67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且由第二电机66驱动转动,且驱动轴67通过驱动带68与传动轴65传动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还包括接触开关8,所述接触开关8设置在载板5上,且位于下模具4下侧,且接触开关8与动力缸2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还包括接料板7,所述接料板7设置在箱体1的内底部,所述接料板7上设置有软垫。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箱体1侧面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工作流程:将材料注入下模具4内部,通过气缸带动上模具3向下移动,上模具3与下模具4合模,并压缩弹簧9,带动下模具4向下移动,直至与接触开关8相接触,控制气缸停止工作。成型完毕后,带动上模具3复位,并运行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转动带动载板5转动,载板5转动带动下模具4转动,转动180°后,运行第二电机66,第二电机66的输出端转动带动驱动轴67转动,驱动轴67通过驱动带68带动传动轴65转动,传动轴65带动第一转轴62a和第二转轴62b转动,第一转轴62a带动第一凸轮63a转动,第二转轴62b带动第二凸轮63b转动,第一凸轮63a和第二凸轮63b分别通过第一导球61a和第二导球61b带动下模具4配合弹簧9而上下移动,重复对下模具4施加力的作用,直至下模具4中的成型后的材料脱落至接料板7上。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包括:/n箱体(1),所述箱体(1)侧面铰接有箱门;/n动力缸(2),所述动力缸(2)设置在箱体(1)内顶部;/n上模具(3),所述上模具(3)与动力缸(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以及/n下模具(4);/n其特征在于,包括:/n载板(5),所述载板(5)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且由第一电机(10)驱动转动;/n弹簧(9),所述下模具(4)通过弹簧(9)连接在载板(5)上;/n载板(5),所述载板(5)设置在箱体(1)内部,且位于载板(5)下侧;以及/n脱模机构(6),所述脱模机构(6)设置在箱体(1)内部,用于对下模具(4)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脱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侧面铰接有箱门;
动力缸(2),所述动力缸(2)设置在箱体(1)内顶部;
上模具(3),所述上模具(3)与动力缸(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以及
下模具(4);
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板(5),所述载板(5)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且由第一电机(10)驱动转动;
弹簧(9),所述下模具(4)通过弹簧(9)连接在载板(5)上;
载板(5),所述载板(5)设置在箱体(1)内部,且位于载板(5)下侧;以及
脱模机构(6),所述脱模机构(6)设置在箱体(1)内部,用于对下模具(4)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成型用模具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6)包括:
第一导球(61a)和第二导球(61b),所述第一导球(61a)和第二导球(61b)对称设置在下模具(4)底部;
第一凸轮(63a)和第二凸轮(63b),所述第一凸轮(63a)通过第一转轴(62a)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所述第二凸轮(63b)通过第二转轴(62b)对称于第一凸轮(63a)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谌云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