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82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杆和两弧形部,固定杆下端与支撑杆螺纹连接,两弧形部对称铰接在固定杆的顶端,两弧形部合拢构成圆环状,支撑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筒,两弧形部侧面铰接拉杆的一端,拉杆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筒铰接,滑动套筒在支撑杆上下滑动带动两弧形部张开或者合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且一定距离范围内控制跳楼跳河的人,避免解救人员及跳楼跳河人员同时发生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
本技术涉及救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人们各方面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当生活压力不能有效释放,有部分人选择自杀,跳楼自杀是他们选择的一种方式。目前在遇到跳楼跳河自杀时,一种解救方式是对想跳楼的人进行劝导和疏通情绪,再情绪控制后,突击营救,这种方法营救时间长,同时突击营救的人员存在和被解救人员同时坠楼的危险。另一种方法是在想跳楼人的正下方安置消防气垫,由于消防气垫体积庞大,一旦充气后不能快速移动,当想跳楼人在跳楼前移动位置或从高楼纵身跃下时遇到横向气流,会跳出消防气垫。目前国内的高楼越来越高,想跳楼人往往会寻找更高的楼房跳楼,楼房越高采用消防气垫救援的难度越大、准确落入消防气垫的概率越小、被救援人击穿消防气垫的概率越大、被救援人的死亡概率越高。当被救援人从超过30层以上楼房坠落时,消防气垫救援的成功率微乎其微,救援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被救援人非死即残。因此亟需一种在人进行跳楼跳河前对其能迅速控制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用以能快速且一定距离范围内控制跳楼跳河的人,避免解救人员及跳楼跳河人员同时发生生命危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杆和两弧形部,固定杆下端与支撑杆螺纹连接,两弧形部对称铰接在固定杆的顶端,两弧形部合拢构成圆环状,支撑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筒,两弧形部侧面铰接拉杆的一端,拉杆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筒铰接,滑动套筒在支撑杆上下滑动带动两弧形部张开或者合拢。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两侧对称设有一对固定套,弧形部的底端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两端分别插入同侧两固定套内。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一端与同侧的弧形部的弧形最高点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筒顶部铰接。铰接点设置在弧形部的弧形最高点,这样力学性能更优,拉杆带动弧形部张开或者合拢更为轻便。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外侧壁及滑动套筒内侧壁上延其长度方向环形均匀分布三个条形的滑槽,滑槽内设有多个滚珠。滚珠使得滑动套筒在支撑杆上滑动更顺畅高效,这样在对跳楼跳水者的控制过程中更为迅速高效,赢得施救时间。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筒上下端部均封闭设置。避免滑动过程中滚珠滑出。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筒内壁上还固定有环形固定件,环形固定件包括三个用于放置滚珠的固定环,三个固定环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环形固定件的固定环将滚珠限制在其中,这样使得滚珠不易滑出滑槽,使得滑动套筒的滑动更为顺畅。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一圈位于滑动套筒上方及下方的限位块。限位块用于限制滑动套筒的滑动范围,避免滑动范围过大造成脱落及带动拉杆对弧形部的损伤。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下端可拆卸有柱形盒,柱形盒内放置有电击器,两弧形部内侧设有金属凸起,两金属凸起通过支撑杆内的导线分别与电击器的两极连接。电击器用于在两弧形部套住跳楼跳水者身体的某个部位时,如果跳楼跳水者强烈反抗,可以对其产生瞬间高压,将其电晕,失去反抗挣扎能力,但不会对其造成伤害,这样便于施救人员对其援救。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临近柱形盒的位置设有一段握把,握把上设有用于开启或者关闭电击器的按钮开关。握把便于施救人员把持本装置,同时按钮开关方便施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开启电击器对跳楼跳水者进行电击。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筒的滑动距离为5-10cm。较短的滑动距离使得滑动套筒能迅速的带动两弧形部合拢或者张开,节约救援时间。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滑动套筒的上下滑动使得拉杆带动两弧形部张开或者合拢,在遇到跳水跳楼者时,可通过支撑杆相应的长度相对缩小与跳楼者的距离,通过滑动套筒向上滑动,使得两拉杆带动两弧形部合拢,具有机械手类似的抓取功能,这样将跳楼者身体某个部位固定控制住,避免其突然跳楼或者跳水,这样便于施救者能迅速靠近跳楼者,将其控制避免跳楼悲剧发生,挽救其生命,本装置结构简单,只需要通过滑动套筒的滑动便能实现其功能,成本较低,适宜推广。2、柱形盒内的电击器用于在两弧形部套住跳楼跳水者身体的某个部位时,如果跳楼跳水者强烈反抗,可以对其产生瞬间高压,将其电晕,失去反抗挣扎能力,但不会对其造成伤害,这样便于施救人员对其援救。3、固定杆与支撑杆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施救者根据现场跳楼者的身材判断使用不同尺寸的弧形部,避免尺寸过大或者过小不能将跳楼者及时控制住,影响救援的效率,造成人员伤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弧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环形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固定部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杆,2-滑动套筒,3-弧形部,4-固定杆,5-固定套,6-转动轴,7-拉杆,8-滚珠,9-限位板,10-柱形盒,11-电击器,12-握把,13-按钮开关,14-金属凸起,15-滑槽,16-环形固定件,1601-固定环,1602-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3、5所示,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杆4和两弧形部3,固定杆4下端与支撑杆1螺纹连接,两弧形部3对称铰接在固定杆4的顶端,通过在固定杆4靠近顶端的两侧对称固定一对固定套5,同侧两固定套5之间间隔设置,固定套5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在弧形部3的底端水平连接一转动轴6,连接点位于转动轴6的中间位置,转动轴6的两端匹配套接在固定套5内,使得两弧形部3能以转动轴6为支点转动,两弧形部3合拢构成圆环状,弧形部3的顶端可以设置橡胶套,避免在长期开合的过程中,两弧形部3的顶端多次相互撞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杆(4)和两弧形部(3),固定杆(4)下端与支撑杆(1)螺纹连接,两弧形部(3)对称铰接在固定杆(4)的顶端,两弧形部(3)合拢构成圆环状,支撑杆(1)上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筒(2),两弧形部(3)侧面铰接拉杆(7)的一端,拉杆(7)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筒(2)铰接,滑动套筒(2)在支撑杆(1)上下滑动带动两弧形部(3)张开或者合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杆(4)和两弧形部(3),固定杆(4)下端与支撑杆(1)螺纹连接,两弧形部(3)对称铰接在固定杆(4)的顶端,两弧形部(3)合拢构成圆环状,支撑杆(1)上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筒(2),两弧形部(3)侧面铰接拉杆(7)的一端,拉杆(7)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筒(2)铰接,滑动套筒(2)在支撑杆(1)上下滑动带动两弧形部(3)张开或者合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两侧对称设有一对固定套(5),弧形部(3)的底端设有转动轴(6),转动轴(6)两端分别插入同侧两固定套(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7)的一端与同侧的弧形部(3)的弧形最高点铰接,拉杆(7)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筒(2)顶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急处理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外侧壁及滑动套筒(2)内侧壁上延其长度方向环形均匀分布三个条形的滑槽(15),滑槽(15)内设有多个滚珠(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跳楼跳河预防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敏毛渭颗
申请(专利权)人:金堂县消防救援大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