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262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机壳本体,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防护壳体,且防护壳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前端为未封口设置,所述防护壳体内设有机壳本体,且机壳本体上下的两侧均在防护壳体上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机壳本体内的中间位置在防护壳体上安装有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右侧设有顶板,且顶板左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端贯穿中心板并安装有旋钮,该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通过设置的顶板可以从机壳的内部对机壳的加工部位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使得钻孔时机壳不易变形,提升加工质量,且顶板与中心板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适应与不同直径的机壳进行加工,提高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微型电机是指直径小于160mm或额定功率小于750mW的电机,微型电机常用于控制系统或传动机械负载中,用于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的检测、解析运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在微型电机的组成零件中,电机机壳是重要的一部分,电机机壳通常是为空心圆柱形,其承担着对其内部零件的保护作用;在电机机壳组装之前,需要对电机机壳进行钻孔加工,以便后续的装配作业,但现有的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通过固定机构将机壳进行固定,再通过钻头进行钻孔,但由于微型电机机壳体积较小,导致其厚度较小,在钻孔时容易发生变形,则会影响机壳的加工质量,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该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通过设置的顶板可以从机壳的内部对机壳的加工部位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使得钻孔时机壳不易变形,提升加工质量,且顶板与中心板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适应与不同直径的机壳进行加工,提高实用性。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机壳本体,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防护壳体,且防护壳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前端为未封口设置,所述防护壳体内设有机壳本体,且机壳本体上下的两侧均在防护壳体上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机壳本体内的中间位置在防护壳体上安装有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右侧设有顶板,且顶板左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端贯穿中心板并安装有旋钮,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前后两侧均在顶板上安装有刻度滑杆,且刻度滑杆的左端贯穿中心板,所述顶板的右端面上设有钻孔槽,且顶板的右端面为弧形设置;所述防护壳体的右侧在工作台上安装有钻孔机构,且防护壳体的右端面设有开口。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防滑辊,所述防滑辊轴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与防护壳体铰接,所述连接板与防滑辊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防滑辊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防滑辊的一端安装有伸缩件,且伸缩件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防护壳体铰接,且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安装有弹簧。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钻孔机构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滑动安装有承重板,且承重板的左端安装有钻头驱动座,所述钻头驱动座的左端安装有钻头,所述连接筒的右端安装有多节气缸,所述多节气缸的输出端贯穿连接筒并与承重板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筒的下方在工作台上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有滑槽,且滑槽内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电机驱动,且第二螺纹杆上转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端面与连接筒接触。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两侧均在支撑座上安装有滑轮,且滑轮设有多组,所述滑轮的上端面与固定板滑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通过设置的顶板可以从机壳的内部对机壳的加工部位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使得钻孔时机壳不易变形,提升加工质量,且顶板与中心板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适应与不同直径的机壳进行加工,提高实用性,再通过设置的弹簧与伸缩件的配合,使得夹持组件可以自适应不同大小的机壳,以提升加工时的稳定性,利于提升加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钻孔后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心板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顶板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1局部A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1局部B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钻孔槽侧视示意图。其中:1、工作台;2、机壳本体;3、防护壳体;4、中心板;5、顶板;6、第一螺纹杆;7、旋钮;8、刻度滑杆;9、钻孔槽;10、防滑辊;11、连接板;12、第一连接件;13、伸缩件;14、第二连接件;15、弹簧;16、连接筒;17、承重板;18、钻头驱动座;19、钻头;20、多节气缸;21、支撑座;22、第二螺纹杆;23、移动板;24、固定板;25、滑轮;101、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4、5、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机壳本体2,所述工作台1上安装有防护壳体3,且防护壳体3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前端为未封口设置,即防护壳体3除了前侧面,其他的侧面均为封闭的状态,所述防护壳体3内设有机壳本体2,且机壳本体2上下的两侧均在防护壳体3上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机壳本体2内的中间位置在防护壳体3上安装有中心板4,所述中心板4的右侧设有顶板5,且顶板5左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左端贯穿中心板4并安装有旋钮7,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前后两侧均在顶板5上安装有刻度滑杆8,且刻度滑杆8的左端贯穿中心板4,所述顶板5的右端面上设有钻孔槽9,且顶板5的右端面为弧形设置;所述防护壳体3的右侧在工作台1上安装有钻孔机构,且防护壳体3的右端面设有开口101,开口101可容纳钻孔机构进入,且开口101的长度与防护壳体3的长度一致,工作时,人工预先根据机壳的半径,来调整顶板5的位置,人工用手转动旋钮7,即可带动第一螺纹杆6进行转动,从而驱动顶板5进行左右移动,在顶板5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刻度滑杆8进行移动,从而通过刻度滑杆8上的刻度,便于人工进行调节,顶板5的右端面为弧形设置,便于与机壳的内壁贴合,调节后再进行机壳的安装,并通过夹持组件对机壳进行夹持,之后启动钻孔机构进行钻孔加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防滑辊10,所述防滑辊10轴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的一端与防护壳体3铰接,所述连接板11与防滑辊1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12,且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与防滑辊10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2远离防滑辊10的一端安装有伸缩件13,且伸缩件13远离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件14,所述第二连接件14与防护壳体3铰接,且第二连接件14与第一连接件12之间安装有弹簧15,防滑辊10用于与机壳的表面接触,且随着不同直径的机壳进行安装,同侧的两组防滑辊10之间的间距会变大或者变小,从而弹簧15会进行收缩,进而对防滑辊10产生一定的推力,使得防滑辊10与机壳接触更紧密,增强防滑辊10的性能,防滑辊10本身为固定的状态,不能进行自转。所述钻孔机构包括连接筒16,所述连接筒16内滑动安装有承重板17,且承重板17的左端安装有钻头驱动座18,所述钻头驱动座18的左端安装有钻头19,所述连接筒16的右端安装有多节气缸20,所述多节气缸20的输出端贯穿连接筒16并与承重板17连接,工作时,钻头驱动座18用于驱动钻头19进行转动,再通过多节气缸20,使得钻头19可以正常进行钻孔加工。所述连接筒16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机壳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安装有防护壳体(3),且防护壳体(3)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前端为未封口设置,所述防护壳体(3)内设有机壳本体(2),且机壳本体(2)上下的两侧均在防护壳体(3)上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机壳本体(2)内的中间位置在防护壳体(3)上安装有中心板(4),所述中心板(4)的右侧设有顶板(5),且顶板(5)左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左端贯穿中心板(4)并安装有旋钮(7),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前后两侧均在顶板(5)上安装有刻度滑杆(8),且刻度滑杆(8)的左端贯穿中心板(4),所述顶板(5)的右端面上设有钻孔槽(9),且顶板(5)的右端面为弧形设置;/n所述防护壳体(3)的右侧在工作台(1)上安装有钻孔机构,且防护壳体(3)的右端面设有开口(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机壳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安装有防护壳体(3),且防护壳体(3)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前端为未封口设置,所述防护壳体(3)内设有机壳本体(2),且机壳本体(2)上下的两侧均在防护壳体(3)上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机壳本体(2)内的中间位置在防护壳体(3)上安装有中心板(4),所述中心板(4)的右侧设有顶板(5),且顶板(5)左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左端贯穿中心板(4)并安装有旋钮(7),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前后两侧均在顶板(5)上安装有刻度滑杆(8),且刻度滑杆(8)的左端贯穿中心板(4),所述顶板(5)的右端面上设有钻孔槽(9),且顶板(5)的右端面为弧形设置;
所述防护壳体(3)的右侧在工作台(1)上安装有钻孔机构,且防护壳体(3)的右端面设有开口(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机机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防滑辊(10),所述防滑辊(10)轴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的一端与防护壳体(3)铰接,所述连接板(11)与防滑辊(1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12),且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与防滑辊(10)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2)远离防滑辊(10)的一端安装有伸缩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涿州精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