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93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42
本申请涉及家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包括第一安装杆、第一连接杆、第二安装杆、第二连接杆和角度调节件,第一安装杆、第一连接杆、第二安装杆和第二连接杆首尾依次铰接呈四连杆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安装杆用于连接固定部,所述第二安装杆用于连接调节部,所述角度调节件用于调节并限定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之间的夹角。本申请具有便于对家具的固定部和调节部调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靠背调节机构
本申请涉及家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靠背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家具,它们在造型及结构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座椅的舒适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家具的舒适度。广大家具生产企业不断的改进使其具备更多的功能,以满足人们对于舒适性的需求。如靠背椅、升降椅、躺椅、沙发、床等,这些产品的出现深受市场的欢迎,但大多数家具的靠背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调节,无法达到较佳的舒适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对家具的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进行调节,本申请提供一种靠背调节机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靠背调节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杆、第一连接杆、第二安装杆、第二连接杆和角度调节件,第一安装杆、第一连接杆、第二安装杆和第二连接杆首尾依次铰接呈四连杆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安装杆用于连接固定部,所述第二安装杆用于连接调节部,所述角度调节件用于调节并限定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之间的夹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四连杆机构和角度调节件的配合下,通过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分别与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进行连接,且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使调节部和固定部之间在转动时更加稳定;且设置角度调节件,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对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并限位,增加调节机构整体的实用性。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杆上固定连接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杆延伸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抵接于所述限位块时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之间具有最大夹角,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抵接于所述限位块时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之间具有最小夹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限位块之间的配合下,通过限位块限定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之间夹角的可调节范围,使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转动角度不易过大,使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之间的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间的差值为15°-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之间的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间的差值为15°-40°,即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的可调节角度范围为15°-40°,减少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因长时间大角度转动而产生磨损严重,降低实用寿命的情况。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抵触所述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杆抵触所述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块、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配合下,当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转动抵接于限位块上时,通过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限定限位块与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的位置,以使限位块在抵触于第一连接杆或者第二连接杆时不易发生相对移动,减少调节机构发生损坏的情况。优选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于任意相邻两连杆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复位件,当使用者需要调节部和固定部之间复位时,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对调节部和固定部之间的转动位置进行恢复,方便使用者操作。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杆上和所述第二安装杆上均开设有不少于两个的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上所对应的安装孔均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上设置至少两个的安装孔,以使第一安装杆在连接于固定部时,或者第二安装杆在连接于调节板部时,均通过至少两点的连接,第一安装杆与固定部之间不易发生相对转动,第二安装杆与调节部之间不易发生相对转动,使调节机构整体与调节部或者固定部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杆上间距最远的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安装杆的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安装杆上间距最远的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安装杆的长度的一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安装杆与固定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为分散,第二安装杆与调节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为分散,减小应力集中的情况,增加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所述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杆和第一连接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方便使用者进行调节。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杆上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杆或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相配合的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杆、连接柱和固定螺母的配合下,方便使用者对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进行安装和拆卸,且通过固定螺母方便调节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与连接柱之间的松紧程度。优选的,所述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位于第一安装杆到第二安装杆的1/5-1/2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铰接于第一连接杆上位于第一安装杆到第二安装杆的1/5-1/2处,使第一连接杆驱动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转动时力臂不易过短或过长,产生调节部转动时耗力较大,使用者操作困难的情况,或产生调节部转动时耗力较小,调节部状态不稳定的情况。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四连杆机构和角度调节件的配合下,使调节部和固定部之间在转动时更加稳定;2.设置角度调节件,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对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并限位,增加调节机构整体的实用性;3.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限位块之间的配合下,使固定部和调节部之间转动角度不易过大,增加稳定性;4.通过设置弹性复位件,当使用者需要调节部和固定部之间复位时,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对调节部和固定部之间的转动位置进行恢复,方便使用者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调节档最大夹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调节档最小夹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回位档最小夹角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安装杆;2、第一连接杆;3、第二安装杆;4、第二连接杆;5、安装孔;6、自动回位式头枕铰链;7、第一铰接杆;8、第二铰接杆;9、铰接组件;10、固定杆;11、连接柱;12、固定螺母;13、涡簧;14、固定片;15、限位块;16、第一限位槽;17、第二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参照图1,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杆1、第一连接杆2、第二安装杆3、第二连接杆4、角度调节件和弹性复位件,第一安装杆1、第一连接杆2、第二安装杆3和第二连接杆4首尾依次铰接呈四连杆状,第一安装杆1与第二安装杆3之间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杆2与第二连接杆4之间相对设置,且第一安装杆1的长度大于第二安装杆3的长度,第一连接杆2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杆(1)、第一连接杆(2)、第二安装杆(3)、第二连接杆(4)和角度调节件,第一安装杆(1)、第一连接杆(2)、第二安装杆(3)和第二连接杆(4)首尾依次铰接呈四连杆状,所述第一连接杆(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之间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安装杆(1)用于连接固定部,所述第二安装杆(3)用于连接调节部,所述角度调节件用于调节并限定第一安装杆(1)和第二安装杆(3)之间的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杆(1)、第一连接杆(2)、第二安装杆(3)、第二连接杆(4)和角度调节件,第一安装杆(1)、第一连接杆(2)、第二安装杆(3)和第二连接杆(4)首尾依次铰接呈四连杆状,所述第一连接杆(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之间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安装杆(1)用于连接固定部,所述第二安装杆(3)用于连接调节部,所述角度调节件用于调节并限定第一安装杆(1)和第二安装杆(3)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杆(1)上固定连接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杆(3)延伸的固定片(14),所述固定片(14)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第一连接杆(2)转动抵接于所述限位块(15)时所述第一安装杆(1)和所述第二安装杆(3)之间具有最大夹角,所述第二连接杆(4)转动抵接于所述限位块(15)时所述第一安装杆(1)和所述第二安装杆(3)之间具有最小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杆(1)和所述第二安装杆(3)之间的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间的差值为15°-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抵触所述限位块(15)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6),所述第二连接杆(4)抵触所述限位块(15)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海厉伟军葛世宝
申请(专利权)人: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