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149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三维建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矢量数据包括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其中,一个对象对应一个几何结构体子模型;采用与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关联的贴图纹理,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处理,以得到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待建模区域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输出所述三维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升三维建模的建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建模
,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涉及三维建模的方法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生成实景三维模型和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人工进行建模。其中,通过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需要预先采用航飞拍摄装置对建筑物等进行多角度的倾斜摄影,以根据倾斜摄影得到的图像构建由连续的三角网构成的表面模型,其模型精细化不足,且受限于拍摄角度、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以及自动建模技术等,会存在获取信息不全的问题。而通过三维建模软件人工建模则存在建模周期长、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制作成本高,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由上可知,现有的三维建模的方法存在所构建的三维模型精度较低或者三维建模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三维建模的方法在确保三维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存在的三维建模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包括:获取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矢量数据包括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其中,一个对象对应一个几何结构体子模型;采用与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关联的贴图纹理,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处理,以得到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待建模区域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输出所述三维模型。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构建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矢量数据包括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其中,一个对象对应一个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贴图模块,用于采用与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关联的贴图纹理,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处理,以得到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待建模区域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三维模型。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中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中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仅需要根据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矢量数据,例如:建筑物的形状、尺寸、类型,以及道路的类型、等级、路宽、路侧设施等,生成每一个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然后根据对象的属性信息对该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处理,便可以快速的得到待建模区域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中每一个对象的模型结构与其矢量数据匹配,从而能够提升三维模型的建模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模型构建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获取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矢量数据包括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在实施中,上述待建模区域可以是一个园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工厂等,该待建模区域中包括多种对象,例如:待建模区域中的对象种类可以包括:背景、道路、建筑物等。且背景对象具体可以包括现实场景中的:地面、绿化、水系、停车场、运动场等;道路对象具体可以包括现实场景中的:道路面、隔离带、车道线、地面标线、导流带、隧道、下沉墙体、桥梁等;建筑物对象具体可以包括现实场景中的:简易建筑图层、精细建筑(即重要标志性建筑或者需要人工构建和维护的模型,例如:地标性建筑、名胜古迹等)。换而言之,上述对象可以包括:点、线、面等多种空间数据类型,其涵盖建筑、道路、水系、绿化、兴趣点(PointofInterest,POI)等地物信息,该对象的要素多样丰富,基本涵盖现实世界场景内的全要素。基于此,上述每一个对象都分别具有各自的种类、名称、编号、外形、等级、用途等,则上述矢量数据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对象对应一条矢量数据,且一条矢量数据中包括多个属性字段(如:种类、名称、规格、面积、高度、是否为地标性建筑物或名胜古迹等等,在此并不穷举)。在实施中,可以对待建模区域内的每一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等分别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以形成标准化,格式统一,且时空基准统一的矢量数据。另外,上述空间信息,可以理解为:位置、尺寸、高度、外形等可视化的信息,而上述属性信息,可以理解为:种类、规格、名称、用途等信息。例如:对于某一建筑物而言,其空间信息可以包括: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建筑物的底面积、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外形等表现特征;而其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该建筑物的用途、名称、是否为地标性建筑物或名胜古迹等。步骤102、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其中,一个对象对应一个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在实施中,上述基于对象的空间信息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可理解为:建立与对象的表现特征相匹配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且将该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设置于与该对象的空间位置匹配的模型位置处,以使几何结构体子模型的外形和位置都与对象的实际外形和实际空间位置匹配。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相似的对象,可以采用同一规则或建模算法程序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另外,相关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的自动化生成规则可以包括:背景模型规则、道路模型规则、建筑模型规则、复用模型调用规则等,在实施中,可以采用背景模型规则对水系、绿化等背景图层要素建立对应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采用道路模型规则对道路、桥梁等道路图层要素建立对应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采用建筑模型规则对居民楼、写字楼等建筑图层要素建立对应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并采用复用模型调用规则调用模型库中预先存储的目标子模型,以对:加油站、收费站、公共汽车站、路灯、树木等可复用图层要素插入对应的目标子模型。另外,上述自动化生成规则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的方式预先生成。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种类的对象,可以关联不同的自动化生成规则,以在构建某一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该对象所属的对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矢量数据包括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n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其中,一个对象对应一个几何结构体子模型;/n采用与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关联的贴图纹理,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处理,以得到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待建模区域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n输出所述三维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矢量数据包括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
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其中,一个对象对应一个几何结构体子模型;
采用与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关联的贴图纹理,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处理,以得到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待建模区域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
输出所述三维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模型库中预先存储的目标子模型,并在所述待建模区域中的第一对象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目标子模型关联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子模型插入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三维模型中与所述第一对象匹配的目标位置;
所述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待建模区域中除了所述第一对象以外的其他对象,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子模型包括:可复用模型和人工维护模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可复用模型用于与同一类型的对象的属性信息关联,所述人工维护模型用于与指定对象的属性信息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建模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空间信息,分别生成几何结构体子模型的步骤,包括:
基于第二对象的空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对象的外形特征,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待建模区域中的任一个对象;
基于所述第二对象的外形特征,将所述第二对象的平面几何形状向第三维方向做投射图形处理或者拉伸图形处理,生成所述第二对象的三角面网络,以构成所述第二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与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关联的贴图纹理,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几何结构体子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处理,以得到三维模型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二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知汪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