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148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根据构建的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顾及空间阻隔要素对社区步行可达范围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不同年龄人群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从商服设施供给和差异化需求两个层面,分析供给和需求差异对商服设施空间布局均衡性影响,实现城市商业网点以需求导向的差异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数据关系处理分析的

技术介绍
城市商业布局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商贸流通领域,城市商业布局是城市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而开展城市商服设施的均衡性评价是优化城市商业资源配置的前置条件。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的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从城市商业空间整体视角出发分析城市商业地域结构和商业网点布局、商业中心体系、演变趋势、职能类型和中心性等问题。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城市规划正在向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活质量的方向转型,城市商业区位的研究更加注重微观化,传统的重视社区商业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社会功能,导致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显。城市生活圈规划因其从居民个体日常生活出发的特性而愈发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界的关注。社区生活圈将生活圈的概念微缩到社区空间,开展对人的行为和社区生活空间的关系的规划,能够阐释居民活动行为与社区生活空间单元之间的联系,分析居民商业消费需求与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供给的动态关系,折射社区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体现城市商业空间公平、以人为本的内涵。传统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评价方法,无论是在计算设施点与需求点之间可达距离时采用基于欧式距离还是网络距离的分析方法,还是在评价社区周边商业服务设施配置的均衡性上,由于未考虑铁路、山地、河流等空间要素对设施覆盖范围的阻隔以及社区居民差异化需求对设施配置的影响,导致社区周边商业服务设施的配置的合理性的评价结果相对粗糙。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出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通过评价城市商服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为城市商业网点优化提供依据。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为以下步骤: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根据构建的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不同特征人群包括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居住范围;依据所述不同的年龄划分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三种群体。所述消费需求指数数据根据所属的商业类型,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划分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五种类型。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的具体过程为:预设五级量表,用于表达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的态度倾向;不同特征人群通过预设的五级量表,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依据自身的态度,进行重要度排序评分;对获取到的重要度排序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不同人群消费需求选择的设施重要度权重。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进一步为:确定空间阻隔类型;获取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距离的阻隔影响;根据空间阻隔因素构建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选择数据计算处理工具;根据构建的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精确的模拟居民点在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其中,所述空间阻隔因素包括交通状况、自然空间要素;所述空间阻隔类型包括信号灯、不同等级道路、绿化带、山体、建筑。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进一步为: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进一步的,设定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其中,所述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进一步为: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不同特征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并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通过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数,对不同特征人群居民点和商服设施之间的距离衰减作用进行考虑。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在引入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和距离衰减系数后,所述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表达式为:式中,Sij表示居住区i对商服设施j所产生的吸引力势能;h表示以社区中心为起点一定网络距离范围内所覆盖的商服设施数量;Kj表示商服设施j的消费需求指数,由该类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主观评价重要度得分权重表征;Mj表示商服设施j的服务能力,此处用建筑面积表征;Dij表示社区i和商服设施j之间的空间网络距离;β表示距离衰减系数;Vi表示i社区的人口规模影响因子,分别表示i社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的人口数;所有人口数均为社常住人口数。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综合评价方法从人口消费需求特征、商服设施规模、出行方式和空间区位为一体的角度,探讨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多类型城市商服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从商服设施供给和差异化需求两个层面,分析供给和需求差异对商服设施空间布局均衡性影响。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量表,被设置为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的商服设施在日常消费选择过程中的需求重要度排序参照标准。数据采集模块,被设置采集不同特征人群根据设定的量表做出的问卷调查信息。网络距离计算模块,被设置为根据不同的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因素的影响,在确定阻隔程度后,计算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距离衰减模块,被设置为根据步行的距离,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设置步行距离衰减系数。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被设置为测量社区生活圈内商服设施的综合可达性。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量表被设定为五个不同的商业类型,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步行衰减系数的划分具体为: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双约束潜能模型,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另一方面,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数对居民点和商服设施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为以下步骤:/n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n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n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n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n根据构建的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为以下步骤:
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
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
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
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
根据构建的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特征人群包括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居住范围;依据所述不同的年龄划分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三种群体;
所述消费需求指数数据根据所属的商业类型,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划分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五种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的具体过程为:
预设五级量表,用于表达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的态度倾向;
不同特征人群通过预设的五级量表,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依据自身的态度,进行重要度排序评分;
对获取到的重要度排序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不同人群消费需求选择的设施重要度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进一步为:
确定空间阻隔类型;
获取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距离的阻隔影响;
根据空间阻隔因素构建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
选择数据计算处理工具;
根据构建的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精确的模拟居民点在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
其中,所述空间阻隔因素包括交通状况、自然空间要素;
所述空间阻隔类型包括信号灯、不同等级道路、绿化带、山体、建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进一步为: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
进一步的,设定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
所述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进一步为:
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不同特征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并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通过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王山东王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宁图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