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137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光纤一端的插头;设置为从上方安装所述插头的插座;设置为将所述插头保持在所述插座的保持元件;及设置为安装所述插座的第一电路基板;所述插头包括:第二电路基板;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光电芯片、透镜和金手指,所述透镜设置为在所述光纤和所述光电芯片之间传送及处理光束;所述插座包括:插座主体;及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的镂空部、弹片电极和外壳,所述镂空部用于容纳所述透镜和所述光电芯片,所述弹片电极从所述插座主体的顶部延伸到底部,所述外壳从所述插座主体的外周延伸至所述插座主体的顶部、用于使所述金手指与所述弹片电极对准。本装置的厚度可不高于1.5毫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数据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计算机数据传输
,例如笔记本电脑,主板、内存与硬盘、显卡、显示器、数据采集设备及各种外设等单元之间都设计有数据传输,以实现视频显示、数据采集、文件传输等功能。尤其对于轻薄笔记本,显示器、摄像头和主机部分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显示器可以进行旋转,旋转角度可达360°。进一步,市场对轻薄笔记本在体积、厚度、重量及性能上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很明显,显示器或摄像头等设备与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设计,影响着轻薄笔记本的外观和重量。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光纤一端的插头;设置为从上方安装所述插头的插座;设置为将所述插头保持在所述插座的保持元件;以及设置为安装所述插座的第一电路基板;所述插头包括:第二电路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光电芯片、透镜和金手指,所述透镜设置为在所述光纤和所述光电芯片之间传送及处理光束;所述插座包括:插座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的镂空部、弹片电极和外壳,所述镂空部用于容纳所述透镜和所述光电芯片,所述弹片电极从所述插座主体的顶部延伸到底部,所述外壳从所述插座主体的外周延伸至所述插座主体的顶部、用于使所述金手指与所述弹片电极对准。优选地,所述保持元件还设置为向所述插头施加压力,使得所述金手指与所述弹片电极保持有效接触、且所述弹片电极保持在压接所述金手指的状态。优选地,所述保持元件还设置为与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热传导连接、用于扩大所述插头的散热面积,所述保持元件是金属板。优选地,所述金属板包括:与所述插座的顶部相匹配的金属板本体;设置在所述金属板本体的相对的两个边沿的、用于与所述插座上的扣位卡配的凸扣;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板本体的相对的另两个边沿的、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联结的凸耳。优选地,所述插座的外壳在所述插座主体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相匹配的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光纤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嵌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金手指与所述弹片电极对应电连接,所述光电芯片和所述透镜被收纳在所述镂空部,所述光纤被收纳在所述安装槽。优选地,所述镂空部呈矩形,所述弹片电极设置于所述镂空部的边沿,所述弹片电极受压后可向所述镂空部变形。优选地,所述插座设置为通过所述弹片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焊接、以及所述插座的外壳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焊接,将所述插座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并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光电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光电转换芯片,所述插头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芯片,所述至少一个光电转换芯片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排成一排,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芯片与所述至少一个光电转换芯片平行地排列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优选地,所述光电芯片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器。优选地,所述插头、所述插座和保持元件结合后的结合体的厚度不大于1.5毫米。优选地,所述光电芯片和所述驱动芯片分别粘结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所述光电芯片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金手指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透镜粘结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并且与所述光电芯片位置对准,所述透镜包括板状的透镜主体,以及开设于透镜主体的用于容置光纤支架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两个侧壁设有定位凸部,所述支架的侧部设有定位槽,所述支架嵌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支架侧部的定位槽与所述容置槽侧壁的定位凸部配合,使所述支架对准并固定在所述透镜主体,从而将光纤对准并固定在透镜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采用光纤传输信号,具有传输距离远,重量轻,线径小的特点,可以突破轻薄笔记本转轴部分的空间限制,实现主机和显示屏部分的数据传输。而且,其厚度非常薄,可小于1.5毫米或更薄,能够很好地满足轻薄笔记本对厚度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爆炸图;图3为插头的仰视状态示意图;图4为第二电路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光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插座的俯视状态示意图;图8为插座主体的俯视状态示意图;图9为插座的外壳的示意图;图10为保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第一电路基板;20、插座;21、插座主体;22、弹片电极;23、外壳;24、镂空部;25、安装腔;26、安装槽;27、扣位;30、插头;31、光纤;32、支架;321、定位槽;33、透镜;331、容置槽;332、定位凸部;34、金手指;35、第二电路基板;36、光电芯片;37、驱动芯片;40、保持元件;41、金属板本体;42、凸扣;43、凸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2,本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光纤31一端的插头30;设置为从上方安装所述插头30的插座20;设置为将所述插头30保持在所述插座20的保持元件40;以及设置为安装所述插座20的第一电路基板10。参照图3和图4,插头30包括第二电路基板3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35的光电芯片36、透镜33和金手指34,所述透镜33设置为在所述光纤31和所述光电芯片36之间传送及处理光束。光电芯片36包括若干光电转换芯片,该光电转换芯片胶粘固定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35,且排成一排,第二电路基板35还胶粘固定有若干驱动芯片37,该驱动芯片37与所述至少一个光电转换芯片平行地排列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35。金手指34分布在第二电路基板35的四个边沿处。光电芯片36与驱动芯片37电连接,驱动芯片37与金手指34电连接。透镜33粘结在第二电路基板35,并且与所述光电芯片36位置对准,透镜33包括板状的透镜主体,以及开设于透镜主体的用于容置光纤31的支架32的容置槽331,该容置槽331的两个侧壁设有定位凸部332。光纤31固定在光纤支架32,该支架32的侧部设有定位槽321,该光纤支架32嵌于该容置槽331中,支架32侧部的定位槽321与容置槽331侧壁的定位凸部332配合,使支架32对准并固定在透镜主体,从而将光纤31对准并固定在透镜主体。参照图7、图8和图9,插座20包括插座主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21的镂空部24、弹片电极22和外壳23,所述镂空部24用于容纳所述透镜33和所述光电芯片36,所述弹片电极22从所述插座主体21的顶部延伸到底部,所述外壳23从所述插座主体21的外周延伸至所述插座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置在光纤(31)一端的插头(30);/n设置为从上方安装所述插头(30)的插座(20);/n设置为将所述插头(30)保持在所述插座(20)的保持元件(40);以及/n设置为安装所述插座(20)的第一电路基板(10);/n所述插头(30)包括:/n第二电路基板(35);以及/n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35)的光电芯片(36)、透镜(33)和金手指(34),所述透镜(33)设置为在所述光纤(31)和所述光电芯片(36)之间传送及处理光束;/n所述插座(20)包括:/n插座主体(21);以及/n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21)的镂空部(24)、弹片电极(22)和外壳(23),所述镂空部(24)用于容纳所述透镜(33)和所述光电芯片(36),所述弹片电极(22)从所述插座主体(21)的顶部延伸到底部,所述外壳(23)从所述插座主体(21)的外周延伸至所述插座主体(21)的顶部、用于使所述金手指(34)与所述弹片电极(22)对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光纤(31)一端的插头(30);
设置为从上方安装所述插头(30)的插座(20);
设置为将所述插头(30)保持在所述插座(20)的保持元件(40);以及
设置为安装所述插座(20)的第一电路基板(10);
所述插头(30)包括:
第二电路基板(35);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35)的光电芯片(36)、透镜(33)和金手指(34),所述透镜(33)设置为在所述光纤(31)和所述光电芯片(36)之间传送及处理光束;
所述插座(20)包括:
插座主体(21);以及
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21)的镂空部(24)、弹片电极(22)和外壳(23),所述镂空部(24)用于容纳所述透镜(33)和所述光电芯片(36),所述弹片电极(22)从所述插座主体(21)的顶部延伸到底部,所述外壳(23)从所述插座主体(21)的外周延伸至所述插座主体(21)的顶部、用于使所述金手指(34)与所述弹片电极(22)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40)还设置为向所述插头(30)施加压力,使得所述金手指(34)与所述弹片电极(22)保持有效接触、且所述弹片电极(22)保持在压接所述金手指(34)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40)还设置为与所述插头(30)及所述插座(20)热传导连接、用于扩大所述插头(30)的散热面积,所述保持元件(40)是金属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包括:
与所述插座(20)的顶部相匹配的金属板本体(41);
设置在所述金属板本体(41)的相对的两个边沿的、用于与所述插座(20)上的扣位(27)卡配的凸扣(42);以及
设置在所述金属板本体(41)的相对的另两个边沿的、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10)联结的凸耳(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板对板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20)的外壳(23)在所述插座主体(21)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35)相匹配的安装腔(25)、以及与所述光纤(31)相匹配的安装槽(26),所述第二电路基板(35)嵌于所述安装腔(25)时,所述金手指(34)与所述弹片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灏陈琦秦海棠莫程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耀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