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111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滑动式轻型拱顶包括:主承重结构、覆膜结构、膜骨架、行走机构和就位装置;主承重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膜骨架,覆膜结构设置于膜骨架的外侧,行走机构设置于主承重结构的两侧,就位装置与行走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轻型拱顶具有施工快、重量轻、保温效果好、强度高、形成承重结构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各类环境,特别是沿海台风较多的地区,可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拱顶采用行走机构和就位装置,使得拱顶具有滑动式的特点,具有开关便捷、风险度低,在特殊工况下,可在无电力情况下轻松开启或关闭拱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具备可拆卸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
技术介绍
在目前已建或者正在建造的核电站施工中,核电站的顶盖一般采用的是整片式圆形顶盖钢模板或分段式拱形(圆形)钢模板。其中,分段式钢模板存在施工周期长、安装工艺繁杂、分段施工期间坠物风险大、占用工程关键施工路径时间长等缺点;分段式钢模板在所有分段施工完成前无法对下方施工区域形成有效防护,造成内部施工受天气影响极大;且以上两类顶盖一旦施工完成,材料倒运等工作均无法再从上部直接引入核岛内,造成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为全覆膜双层管桁架结构,在核电站建造过程中作为核岛重要的防护结构及施工运输通道,对核电站建造过程中的建筑防护及施工的材料运输方式的简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此类拱顶具有跨度大、宽度大、高度高、安装精度高的特点,且一般横跨核岛两边最外侧墙体,安装标高段一般在65.0m以上,同时其需具备随时可开启的特点造成了施工工序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基于此,急需要一种工期短、质量可控、安全风险低、经济可行的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来解决传统的拱顶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该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可以有效控制并减少因顶盖的施工的整个过程对现场其他施工的影响,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缩短内部结构施工工期以及降低安全风险。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包括:主承重结构、覆膜结构、膜骨架、行走机构和就位装置;所述主承重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膜骨架,所述覆膜结构设置于膜骨架的外侧,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主承重结构的两侧,所述就位装置与行走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承重结构为双层拱状管桁架结构,包括:主受力弯曲钢管、型钢传力框架、连系型钢和支撑立柱;上下两根主受力弯曲钢管之间设有组成交错排列的型钢传力框架,左右两根主受力弯曲钢管之间平行设置连系型钢,所述主受力弯曲钢管的两端端口处设有支撑立柱。进一步地,所述主承重结构上设有吊耳,所述吊耳沿着垂直于轻型拱顶的跨度方向对称布置于主受力弯曲钢管上。进一步地,所述覆膜结构包括:顶膜、底膜、侧膜、防水膜、张紧钢索;所述防水膜设置于顶膜的接缝处,所述侧膜的一端与顶膜连接,所述侧膜的另一端与张紧钢索连接,所述底膜的两端与主承重结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膜设置于主承重结构的上表面上,与主承重结构上表面的膜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底膜与主承重结构下表面上的膜骨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膜骨架包括:固定板、固定支撑板和侧膜骨架;所述固定板通过固定支撑板分别与主承重结构的上表面、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侧膜骨架设置于主承重结构的四周,所述侧膜骨架的一端与型钢传力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侧膜骨架的另一端与主受力弯曲钢管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滑动平台、行走轨道,所述滑动平台设置于行走轨道上,所述滑动平台与支撑立柱通过球铰支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就位装置包括:限位立柱、限位横梁及膜固定装置;所述限位立柱上设有限位横梁,所述膜固定装置设置于限位立柱、限位横梁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就位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式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滑动平台的两侧,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限位立柱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设置于限位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横梁与滑动平台通过侧限位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拱顶在主承重结构上使用膜结构,构成膜-管桁架结构,与传统钢拱顶及混凝土拱顶相比,具有施工快、重量轻、保温效果好、强度高、形成承重结构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各类环境,特别是沿海台风较多的地区,可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施工;本专利技术的拱顶采用行走机构和就位装置,使得拱顶具有滑动式的特点,相比于其他拱顶的开启方式,具有开关便捷、风险度低,在特殊工况下,可在无电力情况下轻松开启或关闭拱顶;且本专利技术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具备可拆卸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承重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膜骨架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膜骨架的细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覆膜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吊耳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行走机构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轻型拱顶的吊装就位示意图;图中,1-主承重结构、3-膜骨架、4-行走机构、11-主受力弯曲钢管、12-型钢传力框架、13-连系型钢、14-支撑立柱、15-吊耳、21-顶膜、22-底膜、23-侧膜、24-防水膜、25-压板、26-张紧拉锁、27-固定螺栓、31-通长固定板、32-固定支撑板、33-侧膜骨架、41-滑动平台、42-行走轨道、51限位立柱、52-限位横梁、53-限位块、411-球铰支座、412-顶部平台、413-侧限位轮、541-固定用方管、542-膜结构固定型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本专利技术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包括:主承重结构1、覆膜结构、膜骨架3、行走机构4和就位装置;主承重结构1的外表面上设有膜骨架3,覆膜结构设置于膜骨架3的外侧,行走机构4设置于主承重结构1的两侧,就位装置与行走机构4连接。本专利技术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通过覆膜结构来减轻拱顶的整体质量以有效减少施工风险及施工工期,通过行走机构4和就位装置来实现拱顶两端的自由滑动及保证拱顶就位时的稳定可靠性。如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承重结构的平面示意图,该主承重结构1为双层拱状管桁架结构,包括:主受力弯曲钢管11、型钢传力框架12、连系型钢13和支撑立柱14;上下两根主受力弯曲钢管11之间设有组成交错排列的型钢传力框架12,左右两根主受力弯曲钢管11之间平行设置连系型钢13,主受力弯曲钢管11的两端端口处设有支撑立柱14,支撑立柱1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滑动式开启轻型拱顶的主受力弯曲钢管11上。如图7,主承重结构1上设有吊耳15,吊耳15沿着垂直于轻型拱顶的跨度方向对称布置于主受力弯曲钢管11上,使得吊耳15的方向与跨度方向相同,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拱顶吊装状态下的受力点,在主受力弯曲钢管11上设置拱顶翻身及吊装过程的吊耳15位置。双层拱状管桁架结构与传统钢拱顶大截面主次钢梁相比,大大减轻了拱顶的自重,同时,提高了强度。如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覆膜结构示意图,该覆膜结构包括:顶膜21、底膜22、侧膜23、防水膜24、张紧钢索26;防水膜24设置于顶膜21的接缝处,侧膜23的一端与顶膜21连接,侧膜23的另一端与张紧钢索26连接,底膜22的两端与主承重结构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顶膜21设置于主承重结构1的上表面上,与主承重结构1上表面的膜骨架3固定连接,防水膜24设置于顶膜21的接缝处,防水膜24与顶膜21的接缝下方设有压板25来固定顶膜21,防水膜24通过焊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承重结构(1)、覆膜结构、膜骨架(3)、行走机构(4)和就位装置;所述主承重结构(1)的外表面上设有膜骨架(3),所述覆膜结构设置于膜骨架(3)的外侧,所述行走机构(4)设置于主承重结构(1)的两侧,所述就位装置与行走机构(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承重结构(1)、覆膜结构、膜骨架(3)、行走机构(4)和就位装置;所述主承重结构(1)的外表面上设有膜骨架(3),所述覆膜结构设置于膜骨架(3)的外侧,所述行走机构(4)设置于主承重结构(1)的两侧,所述就位装置与行走机构(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结构(1)为双层拱状管桁架结构,包括:主受力弯曲钢管(11)、型钢传力框架(12)、连系型钢(13)和支撑立柱(14);上下两根主受力弯曲钢管(11)之间设有组成交错排列的型钢传力框架(12),左右两根主受力弯曲钢管(11)之间平行设置连系型钢(13),所述主受力弯曲钢管(11)的两端端口处设有支撑立柱(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结构(1)上设有吊耳(15),所述吊耳(15)沿着垂直于轻型拱顶的跨度方向对称布置于主受力弯曲钢管(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结构包括:顶膜(21)、底膜(22)、侧膜(23)、防水膜(24)、张紧钢索(26);所述防水膜(24)设置于顶膜(21)的接缝处,所述侧膜(23)的一端与顶膜(21)连接,所述侧膜(23)的另一端与张紧钢索(26)连接,所述底膜(22)的两端与主承重结构(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滑动式开启的轻型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膜(21)设置于主承重结构(1)的上表面上,与主承重结构(1)上表面的膜骨架(3)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鹏沈振李宝军金杰曹荣华张吉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