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10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古墓室内部的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由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通过扣接件相互扣件式搭接而成,若干的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分别沿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相互搭接,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之间具有共同的相交处;所述立杆的下端设置有槽钢,所述立杆的上端部设置有枕木;所述支架主体与古墓室的侧面及上表面的接触处分别设置钢板层;所述第一水平杆和所述第二水平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伸缩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易于装拆,能实现局部拆卸以进行局部替换,安全性高,同时设置枕木、钢板层和槽钢的缓冲和阻隔的结构,能保障古墓室内壁不会在移动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内部支撑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一些旧有的建筑需要拆除或移位以便于新发道路扩建、新建筑建设等。对于有价值的建筑物如文物古迹、古建筑等,为了不破坏旧建筑的原貌,通常采用将建筑物整体移动至改造扩建范围外的方法进行处理,部分建筑物会在移动后的地点建立原址博物馆。其中,古墓室由于埋藏在地下,能更长时间地保留旧建筑的建筑考古价值,由多种原因所致,有些古墓室已经被发掘出来,斑斓缤纷的稀世瑰宝呈现于世人面前;但是至今还有大量的古墓室未被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开发面积也不断地扩大,在扩大开发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埋藏在地下的古墓室。为了保留古墓室的整体建筑结构,同时避免阻碍开发进程,将古墓室整体移动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古墓室经由抢救发觉及整体移动,古墓室及周边土体已受扰动,古墓室所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部分古墓室的结构保持需要周边土体应力的支撑。因此,需要在对古墓室进行移动前的支撑,以避免古墓室在整体移动时由于失去外周土体的力而无法保持原本结构。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古墓室移动前的内部支撑技术在进行古墓室的内部支撑时,施工效率较低,延误开发的进行,同时容易在支撑时对古墓室内部造成损坏,甚至可能破坏古墓室的考古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古墓室内部支撑技术容易损坏古墓室,且施工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为可拆除的临时支撑结构,搭建效率高且对不容易损坏古墓室内部的,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古墓室内部的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由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通过扣接件相互扣件式搭接而成,若干的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分别沿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相互搭接,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之间具有共同的相交处;所述立杆的下端设置有槽钢,所述立杆的上端部设置有枕木;所述支架主体与古墓室的侧面及上表面的接触处分别设置钢板层;所述第一水平杆和所述第二水平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伸缩部。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分别等距分布。具体地,所述伸缩部为螺纹伸缩支脚。具体地,所述扣接件为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优选地,所述钢板层包括若干带状的钢板。具体地,所述钢板层的厚度为3mm。具体地,所述枕木的厚度为30mm。具体地,所述槽钢为12号槽钢。具体地,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分别由直径48mm的钢管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水平间距以及竖直间距的范围均为0.6m~1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架主体为临时支撑结构,用于古墓室移动前以及移动过程中古墓室内部的支撑。由于支架主体通过扣接件连接,使得在古墓室移动后,支架主体易于进行拆除,从而可逐步拆除支架主体的同时替换永久支撑结构,能同时确保古墓室的结构完整性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扣接件实现扣接式连接,并在第一水平杆以及第二水平杆的端部设置伸缩部,使得支架主体在古墓室内的整体连接效率高且易于拆除,能在不影响支架主体承受载荷的可靠性的同时,加快支撑结构的整体施工速度。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架主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槽钢、枕木和钢板层,使得支架主体的端部不直接支撑于古墓室的内壁,槽钢、枕木和钢板层的设置能保护古墓室内壁的完整性,同时能使支架主体与古墓室内部连接的结构更为可靠,古墓室内壁的受力分布更为合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古墓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古墓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古墓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支架主体;11-第一水平杆、12-第二水平杆、13-立杆、14-扣接件、15-伸缩部;2-槽钢;3-枕木;4-钢板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的优选结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古墓室内部的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由第一水平杆11、第二水平杆12和立杆13通过扣接件14相互扣件式搭接而成,若干的第一水平杆11、第二水平杆12和立杆13分别沿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相互搭接,所述第一水平杆11、第二水平杆12和立杆13之间具有共同的相交处;所述立杆13的下端设置有槽钢2,所述立杆13的上端部设置有枕木3;所述支架主体1与古墓室的侧面及上表面的接触处分别设置钢板层4;所述第一水平杆11和所述第二水平杆1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伸缩部15。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将通过扣接件14实现扣接式连接的支架应用于古墓室的内部支撑中,作为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扣接式连接的支架主体1易于装拆,便于后续在古墓室整体移动完成后,临时支撑结构替换为永久支撑结构,且扣接式连接的支架主体1可实现逐步拆除,施工人员可安全地进行部分拆除并替换,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此外,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在支架主体1的端部设置用于缓冲的槽钢2、枕木3和钢板层4,使得古墓室内壁与本专利技术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的连接更为稳固,同时不易产生应力集中,能避免古墓室内壁的损坏。此外,槽钢2、枕木3和钢板层4的设置,能吸收古墓室整体平移过程中的震动,从而进一步地对古墓室的完整性进行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古墓室的考古价值。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架主体1包括第一水平杆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古墓室内部的支架主体;/n所述支架主体由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通过扣接件相互扣件式搭接而成,若干的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分别沿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相互搭接,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之间具有共同的相交处;/n所述立杆的下端设置有槽钢,所述立杆的上端部设置有枕木;/n所述支架主体与古墓室的侧面及上表面的接触处分别设置钢板层;/n所述第一水平杆和所述第二水平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伸缩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古墓室内部的支架主体;
所述支架主体由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通过扣接件相互扣件式搭接而成,若干的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分别沿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相互搭接,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之间具有共同的相交处;
所述立杆的下端设置有槽钢,所述立杆的上端部设置有枕木;
所述支架主体与古墓室的侧面及上表面的接触处分别设置钢板层;
所述第一水平杆和所述第二水平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伸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立杆分别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部为螺纹伸缩支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古墓室整体移动前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接件为螺栓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伟平蒋利民张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