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湿接缝方式的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湿接缝方式的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属于桥梁工程
技术介绍
现阶段,我国城市桥梁建造情况仍然是以现场浇筑和人工绑扎的下部结构为主,其中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施工的时间较长、劳动力的需求过大,不仅会影响道路交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地影响,如噪声、粉尘和灯光等,都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程度的干扰,因此无法符合文明施工的标准。除此之外,粗放式的施工使得整个行业都拥有较高的能耗,对城市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应当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妥善地解决。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桥梁实现装配化施工势在必行。目前对于预制桥墩和承台的连接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1)灌浆套筒连接。承台伸出钢筋,套筒预埋在预制桥墩底,通过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填充在钢筋与连接套筒间隙内,硬化后形成接头,桥墩和承台的接触面采用砂浆垫层或环氧连接剂。(2)预应力连接。在承台中预埋预应力筋,桥墩吊装时穿过承台伸出的预应力筋,在桥墩节段处或墩顶(盖梁顶)张拉预应力,实现预制桥墩与承台的连接。桥墩与承台接面采用联合环氧胶或砂浆垫层。(3)承插式连接。承插式的连接是将墩身在承台预留孔内进行插入,其长度通常为1.2~1.5倍的墩身截面,将砂浆在其底部铺设,使用混凝土(半干硬)对其周围进行填充。(4)湿接缝连接。湿接缝连接主要体现为承台及桥墩在预制时留出连接钢筋,构件间设置临时支撑及模板,构件伸出钢筋相互搭接,通过浇筑后浇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湿接缝方式的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1),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承台内预埋连接箍筋(3),预制桥墩(4),预制墩柱主筋(5),连接箍筋(6),后浇墩头(7),临时支撑(8),千斤顶(9);/n所述承台(1)为现场浇筑承台,与预制桥墩(4)相对应的位置预埋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承台内预埋连接箍筋(3)和临时支撑(8),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向外伸出承台(1)顶;/n所述预制桥墩(4)为工厂预制构件,预埋预制墩柱主筋(5),预制墩柱主筋(5)向外伸出预制桥墩(4),连接箍筋(6)固定在预制墩柱主筋(5)上;/n所述千斤顶(9)成对设在预制桥墩(4)的底面倾斜处,用于调节预制桥墩(4)的垂直度;/n所述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和预制墩柱主筋(5)焊接连接在一起;/n所述后浇墩头(7)浇筑在预制桥墩(4)与承台(1)连接处,具体浇筑位于在地面以下,后浇墩头(7)平面尺寸比预制桥墩(4)尺寸宽,后浇墩头(7)包入预制桥墩(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湿接缝方式的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1),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承台内预埋连接箍筋(3),预制桥墩(4),预制墩柱主筋(5),连接箍筋(6),后浇墩头(7),临时支撑(8),千斤顶(9);
所述承台(1)为现场浇筑承台,与预制桥墩(4)相对应的位置预埋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承台内预埋连接箍筋(3)和临时支撑(8),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向外伸出承台(1)顶;
所述预制桥墩(4)为工厂预制构件,预埋预制墩柱主筋(5),预制墩柱主筋(5)向外伸出预制桥墩(4),连接箍筋(6)固定在预制墩柱主筋(5)上;
所述千斤顶(9)成对设在预制桥墩(4)的底面倾斜处,用于调节预制桥墩(4)的垂直度;
所述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和预制墩柱主筋(5)焊接连接在一起;
所述后浇墩头(7)浇筑在预制桥墩(4)与承台(1)连接处,具体浇筑位于在地面以下,后浇墩头(7)平面尺寸比预制桥墩(4)尺寸宽,后浇墩头(7)包入预制桥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湿接缝方式的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的规格数量与预制墩柱主筋(5)相适应;所述承台预埋连接钢筋(2)在承台(1)中的埋深长度及外伸长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锚固长度要求;所述预制墩柱主筋(5)在预制桥墩(4)的墩底外伸长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锚固长度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湿接缝方式的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内预埋连接箍筋(3)间距为8cm;连接箍筋(6)间距为8cm,所述预制桥墩(4)墩底至承台(1)顶面的距离为70~8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湿接缝方式的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8)为钢构件,其顶面设一层橡胶垫块。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湿接缝方式的预制墩柱与承台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墩头(7)采用细石混凝土或者UHPC浇筑位于在地面以下,其形状为矩形或圆形,其平面尺寸比预制桥墩(4)单边尺寸宽10~15cm,后浇细石混凝土或者UHPC包入预制桥墩10~15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宇,刘培雷,张晓春,黎木平,贾小飞,覃国添,王元,钟勇,白莲森,欧阳硕,陈泉宏,樊纪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