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装吊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080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装吊具系统,解决了现有设备存在的稳定性差和高度调整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单个剪叉式升降架,以满足重载升降刚性要求,将传统的十字交叉的中部铰接销轴去除,在每根剪叉臂上分别设置半口字形框架,将两个件剪叉臂上的半口字形框架活动交叉套接在一起,以起到两个交叉臂升降时的铰接导向作用;将每根剪叉臂设计为内外套筒接插形式,将外套筒设置在剪叉十字架的上部,将内套筒设置在剪叉式十字架的下部,在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设置同步升缩机构,实现剪叉式十字架的下部内套筒的同步升缩,最终实现剪叉式十字架高稳定性的柔性升起和降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装吊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总装吊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装吊具系统及其高稳定柔性剪叉式升降机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小车系统是汽车自动化组装生产线上的高空行走起吊设备,该自行小车设置并行走在总装车间内上空的吊轨上,通过小车自带电机驱动其行走,在自行小车底端吊接有载荷梁,在载荷梁下吊接有上部矩形框架,在矩形框架的下面设置有剪式升降装置,在剪式升降装置的下部,连接有底部矩行框架,在矩形框架底部设置有汽车总装吊具,在汽车总装吊具上进行流水式的汽车总装作业;在流水线上的不同总装工艺工位上进行汽车装配时,对总装吊具的高度要求是不同的,为了实现升降的目的,现有设备一般是通过在底部矩行框架与上部矩形框架之间的剪式升降装置来完成的,因为剪式升降装置能满足重载承载的刚性要求,当要求汽车总装吊具的升降距离较大时,由于该工位面积有限,现有设备只能通过设置多级剪叉连接型式来满足高度的要求,即,在第一级剪叉支架上方依次连接上级剪叉支架,这种上下两级剪叉支架是通过铰接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存在稳定性差的缺陷;另外,现有的剪叉式升降装置还存在升降调整柔性差和高度调整精度低的问题;如何解决汽车总装吊具运行的稳定性和升降调整的便捷性,成为现场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对设备的柔性化要求也越来越被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装吊具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总装吊具存在的稳定性差和高度调整精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在天轨上设置有两组电动自行小车,在两组电动自行小车上吊接有载荷梁,在两载荷梁上吊接顶部矩形框架,在顶部矩形框架上连接剪叉式升降架,在剪叉式升降架上连接底部矩形框架,在底部矩形框架上连接车体吊具,将传统的十字交叉的中部铰接销轴去除,在每根剪叉臂上分别设置半口字形框架,将两个剪叉臂上的半口字形框架活动交叉套接在一起,以起到两个交叉臂升降时的铰接导向作用;将每根剪叉臂设计为内外套筒接插形式,将外套筒设置在剪叉十字架的上部,将内套筒设置在剪叉式十字架的下部,在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设置同步升缩机构,实现剪叉式十字架的下部内套筒的同步升缩,最终实现剪叉式十字架高稳定性的柔性升起和降落。一种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装吊具系统,包括吊轨、顶部矩形框架和底部矩形框架,在底部矩形框架上吊接有汽车吊具,在吊轨上行走有前电动自行小车和后电动自行小车,在前电动自行小车下吊接有前载荷梁,在后电动自行小车下吊接有后载荷梁,在前载荷梁与后载荷梁之间吊接有顶部矩形框架,在顶部矩形框架的顶面上设置有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在底部矩形框架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置有左前提升皮带轮、右前提升皮带轮、左后提升皮带轮和右后提升皮带轮,在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与提升皮带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前提升皮带、右前提升皮带、左后提升皮带和右后提升皮带,在顶部矩形框架的左端设置有顶部左侧铰链座,在顶部矩形框架的右端设置有顶部右侧铰链座,在底部矩形框架的左端设置有底部左侧铰链座,在底部矩形框架的右端设置有底部右侧铰链座,在顶部右侧铰链座上铰接有上部右侧外套筒,在底部左侧铰链座上铰接有下部左侧内套筒,下部左侧内套筒的上端活动插接在上部右侧外套筒的下端口中,在顶部左侧铰链座上铰接有上部左侧外套筒,在底部右侧铰链座上铰接有下部右侧内套筒,下部右侧内套筒的上端活动插接在上部左侧外套筒的下端口中;在上部右侧外套筒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后侧半口字形框,在上部左侧外套筒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前侧半口字形框,上部右侧外套筒通过其上的后侧半口字形框与上部左侧外套筒上的前侧半口字形框活动套接在一起,组成剪叉式支架;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是同步提升或同步降下,左前提升皮带、右前提升皮带、左后提升皮带和右后提升皮带的,从而实现底部矩形框架的水平升起或降下。在下部左侧内套筒的顶端左侧面上设置有右上齿形同步带左侧压接块,在下部左侧内套筒的顶端右侧面上设置有右上齿形同步带右侧压接块,在顶部右侧铰链座上固定设置有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支架,在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支架上设置有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在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上设置有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在上部右侧外套筒的右侧面下端,设置有右齿形同步带下带轮,右齿形同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上齿形同步带左侧压接块上,右齿形同步带的另一端,从上部右侧外套筒中向上穿出,绕过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后向下,再绕过右齿形同步带下带轮后,向上穿入到上部右侧外套筒中,与右上齿形同步带右侧压接块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下部左侧内套筒在环形封闭的右齿形同步带的牵引下,在上部右侧外套筒中的自由升降;在上部左侧外套筒与下部右侧内套筒之间,设置有左齿形同步带,在顶部左侧铰链座上设置有左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支架,在左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支架上设置有左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在左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上设置有左齿形同步带上带轮,在上部左侧外套筒、下部右侧内套筒和左齿形同步带之间的连接结构,是与右齿形同步带、右侧外套筒和下部左侧内套筒之间的连接结构完全相同的;在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上,设置有第一伞齿轮,在左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上,设置有第三伞齿轮,在顶部右侧铰链座上,设置有同步旋转轴右侧支撑座,在顶部左侧铰链座上,设置有同步旋转轴左侧支撑座,在同步旋转轴右侧支撑座与同步旋转轴左侧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同步轴,在同步轴的右端设置有第二伞齿轮,在同步轴的左端设置有第四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在一起,第四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啮合在一起。一种高稳定性的柔性剪叉式升降机构的升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当需要将底部矩形框架平稳升起,使底部矩形框架与顶部矩形框架之间的间距缩短时,通过控制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使左前提升皮带、右前提升皮带、左后提升皮带和右后提升皮带同步等速度向上提升,实现了底部矩形框架,在保持水平状态下,平稳地上升,这时,与底部矩形框架铰接的下部左侧内套筒的上端,就沿右侧外套筒的布置方向,在右侧外套筒内,向右上方方向移动,使下部左侧内套筒上端的,与同步带左侧压接块连接的,右齿形同步带上升,上升的右齿形同步带,依次通过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和右齿形同步带下带轮后,回到右上齿形同步带右侧压接块的连接处,从而实现了在环形封闭的右齿形同步带的牵引下,下部左侧内套筒的上端沿右侧外套筒的布置方向的上升;与此同时,右齿形同步带带动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的同步旋转,也带动了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的同步旋转,右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上的第一伞齿轮通过与第二伞齿轮的啮合,使同步轴同步旋转,同步轴再依次通过第四伞齿轮、第三伞齿轮、左齿形同步带上带轮轮轴,使左齿形同步带上带轮同步旋转,从而通过环形封闭的左齿形同步带,实现了下部右侧内套筒的上端,沿左侧外套筒的布置方向的上升;下部左侧内套筒和下部右侧内套筒的上升,使右侧外套筒与上部左侧外套筒的十字交叉角度变大,上部右侧外套筒的后侧面上设置的后侧半口字形框,与在上部左侧外套筒的前侧面上设置的前侧半口字形框发生位置的相互移动,避免上部右侧外套筒与上部左侧外套筒的脱离,实现了底部矩形框架的水平升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装吊具系统,包括吊轨(37)、顶部矩形框架(2)和底部矩形框架(1),在底部矩形框架(1)上吊接有汽车吊具(42),在吊轨(37)上行走有前电动自行小车(38)和后电动自行小车(39),在前电动自行小车(38)下吊接有前载荷梁(40),在后电动自行小车(39)下吊接有后载荷梁(41),在前载荷梁(40)与后载荷梁(41)之间吊接有顶部矩形框架(2),在顶部矩形框架(2)的顶面上设置有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17),在底部矩形框架(1)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置有左前提升皮带轮、右前提升皮带轮、左后提升皮带轮和右后提升皮带轮,在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17)与提升皮带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前提升皮带(13)、右前提升皮带(14)、左后提升皮带(15)和右后提升皮带(16),在顶部矩形框架(2)的左端设置有顶部左侧铰链座(5),在顶部矩形框架(2)的右端设置有顶部右侧铰链座(6),在底部矩形框架(1)的左端设置有底部左侧铰链座(3),在底部矩形框架(1)的右端设置有底部右侧铰链座(4),在顶部右侧铰链座(6)上铰接有上部右侧外套筒(7),在底部左侧铰链座(3)上铰接有下部左侧内套筒(9),下部左侧内套筒(9)的上端活动插接在上部右侧外套筒(7)的下端口中,在顶部左侧铰链座(5)上铰接有上部左侧外套筒(8),在底部右侧铰链座(4)上铰接有下部右侧内套筒(10),下部右侧内套筒(10)的上端活动插接在上部左侧外套筒(8)的下端口中;其特征在于,在上部右侧外套筒(7)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后侧半口字形框(12),在上部左侧外套筒(8)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前侧半口字形框(11),上部右侧外套筒(7)通过其上的后侧半口字形框(12)与上部左侧外套筒(8)上的前侧半口字形框(11)活动套接在一起,组成剪叉式支架;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17)是同步提升或同步降下,左前提升皮带(13)、右前提升皮带(14)、左后提升皮带(15)和右后提升皮带(16)的,从而实现底部矩形框架(1)的水平升起或降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装吊具系统,包括吊轨(37)、顶部矩形框架(2)和底部矩形框架(1),在底部矩形框架(1)上吊接有汽车吊具(42),在吊轨(37)上行走有前电动自行小车(38)和后电动自行小车(39),在前电动自行小车(38)下吊接有前载荷梁(40),在后电动自行小车(39)下吊接有后载荷梁(41),在前载荷梁(40)与后载荷梁(41)之间吊接有顶部矩形框架(2),在顶部矩形框架(2)的顶面上设置有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17),在底部矩形框架(1)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置有左前提升皮带轮、右前提升皮带轮、左后提升皮带轮和右后提升皮带轮,在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17)与提升皮带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前提升皮带(13)、右前提升皮带(14)、左后提升皮带(15)和右后提升皮带(16),在顶部矩形框架(2)的左端设置有顶部左侧铰链座(5),在顶部矩形框架(2)的右端设置有顶部右侧铰链座(6),在底部矩形框架(1)的左端设置有底部左侧铰链座(3),在底部矩形框架(1)的右端设置有底部右侧铰链座(4),在顶部右侧铰链座(6)上铰接有上部右侧外套筒(7),在底部左侧铰链座(3)上铰接有下部左侧内套筒(9),下部左侧内套筒(9)的上端活动插接在上部右侧外套筒(7)的下端口中,在顶部左侧铰链座(5)上铰接有上部左侧外套筒(8),在底部右侧铰链座(4)上铰接有下部右侧内套筒(10),下部右侧内套筒(10)的上端活动插接在上部左侧外套筒(8)的下端口中;其特征在于,在上部右侧外套筒(7)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后侧半口字形框(12),在上部左侧外套筒(8)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前侧半口字形框(11),上部右侧外套筒(7)通过其上的后侧半口字形框(12)与上部左侧外套筒(8)上的前侧半口字形框(11)活动套接在一起,组成剪叉式支架;双电机同步提升皮带驱动机构(17)是同步提升或同步降下,左前提升皮带(13)、右前提升皮带(14)、左后提升皮带(15)和右后提升皮带(16)的,从而实现底部矩形框架(1)的水平升起或降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自行小车的汽车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红贾金凤李祥山王东李德虎
申请(专利权)人: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海登赛思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