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73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1
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包括第一扶手座、扶手杆和第二扶手座,第一扶手座与第二扶手座分别连接于扶手杆的两端,扶手杆用于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一扶手座位于第二扶手座上方;第二扶手座设有位于扶手杆下方的漏水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安装尺寸与既有客车通用扶手完全相同可以互换,通用性强;将位于下部的第二扶手座增设漏水孔,避免扶手座积水引起的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石砟漏斗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使用的侧门扶手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圆钢锻造扶手,另一种为客车通用扶手,铁路石砟漏斗车运用工况比较恶劣,工作区域大部分是低站台甚至无站台,上下车使用侧门扶手冲击力大导致应力比较集中,故圆钢锻造扶手与客车通用扶手均存在弯曲变形问题。如附图1,圆钢锻造扶手在其两端锻扁处配钻圆孔,采用铆钉将其与门框两侧热铆紧固,侧门的圆钢锻造结构扶手经过多年运用和检修,美观性有待提升,部分扶手存在弯曲变形和铆钉松动的缺陷;客车通用扶手由扶手座、扶手杆、塑料管组成,扶手座为铸件,扶手杆采用材质为Q235A的钢管制成,为解决扶手夏天烫手、冬天冻手问题,在扶手套管外包塑塑料管,而扶手杆螺钉容易松动脱落导致扶手杆转动危及人身安全。且客车通用扶手在长期使用后,扶手杆套管外包塑的塑料管会产生老化、裂纹及破损等问题,再加上钢管与包塑的塑料管的结合不紧密,会使雨水进入塑料管内部对包裹的套管造成腐蚀;由于外部塑料管遮盖,不便于段修检修作业和列检技检作业时对扶手套管的腐蚀状态进行检查,不能及时发现腐蚀情况,导致扶手套管腐蚀加剧甚至发生断裂,故存在人身安全隐患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美观且耐腐蚀性能提升的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能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包括第一扶手座、扶手杆和第二扶手座,所述第一扶手座与所述第二扶手座分别连接于所述扶手杆的两端,所述扶手杆用于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扶手座位于所述第二扶手座上方;所述第二扶手座设有位于所述扶手杆下方的漏水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扶手座和所述第二扶手座均包括连接部和由所述连接部向外伸出的悬空部,所述连接部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操纵室侧门固定,所述悬空部的末端设有安装插槽,所述扶手杆插接于所述安装插槽。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扶手座设有沿径向设置的通孔,所述扶手杆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至所述安装孔内。优选地,所述扶手杆包括套管和一对端头,所述端头为杆形,一对所述端头的一端分别插设于所述套管的两端,一对所述端头的另一端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扶手座和所述第二扶手座的安装插槽;所述安装孔设于插接于所述第一扶手座的所述端头上。优选地,所述套管的壁厚不小于3mm,所述套管与所述端头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套管的两端内壁设有限位卡槽,所述端头卡接于所述限位卡槽内。优选地,所述套管的两端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塞焊孔,所述套管通过塞焊于所述塞焊孔与所述端头紧固。优选地,所述安装插槽的底部为锥形,所述漏水通孔设于所述第二扶手座的所述安装插槽的槽底,且所述漏水通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端头的中心线。优选地,所述第一扶手座、所述扶手杆、所述第二扶手座均表面抛光处理,且光亮等级为5级。优选地,所述第一扶手座和所述第二扶手座均采用铸造不锈钢制成,所述套管和所述端头均采用不锈钢制成。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其有益效果在于:安装尺寸与既有客车通用扶手完全相同可以互换,通用性强;将位于下部的第二扶手座增设漏水孔,避免第二扶手座积水引起的腐蚀。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圆钢锻造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第一扶手座的A向示意图;图4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的扶手杆的剖视图,图4b示出了图4a中H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的第二扶手座的主视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的第二扶手座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扶手座,2扶手杆,21套管,211限位卡槽,212塞焊孔,22端头,3第二扶手座,31漏水通孔,4第二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扶手座1、扶手杆2和第二扶手座3,第一扶手座1与第二扶手座3分别连接于扶手杆2的两端,扶手杆2用于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一扶手座1位于第二扶手座3上方;第二扶手座3设有位于扶手杆2下方的漏水通孔31,漏水通孔31的直径为1-3mm。本实施例中,漏水通孔31的直径可以选用2mm。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安装尺寸与既有客车通用扶手完全相同可以互换,通用性强;将位于下部的第二扶手座3增设漏水孔,避免第二扶手座3积水引起的腐蚀。本实施例中,第一扶手座1和第二扶手座3均包括连接部和由连接部向外伸出的悬空部,连接部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操纵室侧门固定,悬空部的末端设有安装插槽,扶手杆2插接于安装插槽。第一扶手座1和第二扶手座3均采用材质为ZG06Cr19Ni10的铸造不锈钢制成,耐腐蚀性好,可以提高强度和刚度,有效解决了扶手腐蚀问题。第一扶手座1和第二扶手座3采用铸造用ZG06Cr19Ni10不锈钢,通过铸造一体成型,连接部背离悬空部的表面设有内向凹陷槽,通过在铸造后去除该槽内的材料,以能够在满足应力的基础上,减轻自重,实现轻量化设计。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插槽的底部为锥形,漏水通孔31设于第二扶手座3的安装插槽的槽底,漏水通孔31的轴线可以平行于端头22的中心线。第二扶手座3设于扶手的下方,当雨水进入扶手杆2和扶手座之间的间隙内时,会汇集至漏水通孔31处,漏水通孔31有效排出通过扶手杆2与扶手座间隙进去的雨水,避免了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扶手座(1)、扶手杆(2)和第二扶手座(3),所述第一扶手座(1)与所述第二扶手座(3)分别连接于所述扶手杆(2)的两端,所述扶手杆(2)用于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扶手座(1)位于所述第二扶手座(3)上方;/n所述第二扶手座(3)设有位于所述扶手杆(2)下方的漏水通孔(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扶手座(1)、扶手杆(2)和第二扶手座(3),所述第一扶手座(1)与所述第二扶手座(3)分别连接于所述扶手杆(2)的两端,所述扶手杆(2)用于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扶手座(1)位于所述第二扶手座(3)上方;
所述第二扶手座(3)设有位于所述扶手杆(2)下方的漏水通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座(1)和所述第二扶手座(3)均包括连接部和由所述连接部向外伸出的悬空部,所述连接部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操纵室侧门固定,所述悬空部的末端设有安装插槽,所述扶手杆(2)插接于所述安装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所述第一扶手座(1)设有沿径向设置的通孔,所述扶手杆(2)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4)穿过所述通孔至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2)包括套管(21)和一对端头(22),所述端头(22)为杆形,一对所述端头(22)的一端分别插设于所述套管(21)的两端,一对所述端头(22)的另一端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扶手座(1)和所述第二扶手座(3)的安装插槽;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景林李鹏史洪斌刘文胜李旭英吴胜财刘俊雷哈彩霞袁太红奚玉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