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0365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荔枝保鲜喷剂由以下的原料制备而成:1%壳聚糖60.6%‑64.5%、VC1.5%‑1.6%、柠檬酸3.0%‑3.2%、1%海藻酸钠6.1%‑6.5%、三聚磷酸钠0.60%‑0.65%、去离子水23.55%‑28.20%,所述1%壳聚糖包含1.2%‑1.3%冰醋酸。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的原料壳聚糖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具有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效成分V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也是食用酸类,普遍用于各种饮料、汽水、糖果、点心、等食品的制造,同时具有杀菌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个有效成分都是绿色、安全、无公害的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荔枝,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是著名的岭南佳果,素有“中华之珍果”的美誉,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水果之一。荔枝果皮由内、中、外三层构成,最外层为含花色素苷的栅状组织细胞,组织孔隙极多;中层是细胞间隙极大的海绵状组织,占果皮大部分;而最内层则为数层组织较密的薄壁细胞,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特性,采摘后容易受病原菌侵染、果皮褐变、品质裂变,致使采后荔枝果实品质、食用价值及商业价值快速下降。因此,开发合适的安全的采后保鲜技术对维持荔枝果实采后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材料我们选用的是网上购买的妃子笑(产地海南、广西等)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凤鸣镇实地考察采摘的大红袍两个品种荔枝。在荔枝不经任何处理在室温下放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荔枝的腐坏腐烂都伴随着侵染病原菌菌丝的生长与果皮的褐变,因此我们大胆假设导致荔枝果实采后品质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病原菌侵染;(2)果皮褐变。荔枝腐烂变质主要由腐烂病菌引起,包括黑曲霉、黄曲霉、两型壳曲霉、四脊曲霉、无冠构巢曲霉、柱孢属、可可球二孢属、青霉属、盘长孢状刺盘孢和盘多毛孢属等14种真菌。真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或采收前后期潜伏在果皮表面或从虫孔伤口侵入伤害果实。此外,一些酵母菌、细菌也会在果皮表面繁殖并深入果肉,使果肉变酸、腐烂变质。荔枝在采摘、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因环境温度变化、果皮pH改变、机械损伤、果皮失水、病原菌污染等都会引起荔枝不同程度的褐变。目前国内外大约有10种荔枝保鲜方法,这些保鲜方法主要有化学保鲜剂保鲜、杀菌剂保鲜、成膜剂保鲜、生物保鲜、植物保鲜、气调保鲜、速冻冷藏保鲜等。荔枝速冻冷藏保鲜方法已能保证果品贮存半年或更长时间。然而在出冷库后,货架上品质的保持及常温保鲜方面,尚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药剂保鲜技术,具有经济、简便等特点,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但一般需要与其他保鲜方法配合使用。然而,化学药剂往往存在药物残留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的无公害药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荔枝保鲜喷剂,由以下的原料制备而成:1%壳聚糖60.6%-64.5%、VC1.5%-1.6%、柠檬酸3.0%-3.2%、1%海藻酸钠6.1%-6.5%、三聚磷酸钠0.60%-0.65%、去离子水23.55%-28.20%,所述1%壳聚糖包含1.2%-1.3%冰醋酸。其中,所述V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中,所述柠檬酸是一种食用酸、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其中,所述1%海藻酸钠和所述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其中,所述冰醋酸、去离子水为溶剂。其中,壳聚糖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溶于水为水凝胶。壳聚糖的结构式如下:其中,VC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天然的柠檬酸存在于植物如柠檬、柑橘、菠萝等果实中,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VC与柠檬酸的结构式分别如下:其中,VC纯度为99.0%,柠檬酸纯度为≥99.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荔枝保鲜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1%壳聚糖与去离子水按配比混合,再加入适量冰醋酸混合,常温下充分搅拌至1%壳聚糖完全溶解;步骤二:将柠檬酸和VC按一定浓度分别溶于去离子水形成溶液,再按配比加入到壳聚糖水凝胶中,持续充分搅拌至壳聚糖最大程度包封住有效成分分子;步骤三:按照相应比例加入1%海藻酸钠增加交联,后持续搅拌;步骤四:按比例适量加入三聚磷酸钠至壳聚糖快凝结,继续搅拌约2h至充分交联,即得荔枝保鲜喷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原料壳聚糖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具有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2、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成分V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也是食用酸类,普遍用于各种饮料、汽水、糖果、点心、等食品的制造,同时具有杀菌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两个有效成分都是绿色、安全、无公害的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3、本专利技术所用交联剂为三聚磷酸钠,化学结构为一类无定形水溶性线状聚磷酸盐,常用于食品中;4、本专利技术的荔枝保鲜喷剂壳聚糖包封VC与柠檬酸无难闻有毒气味,对眼睛皮肤刺激极小,生产过程不存在易燃易爆现象;5、本专利技术的荔枝保鲜喷剂属于化学药剂保鲜技术,具有经济、简便等特点,原料与有效成分都是安全高效的、可用于食品加工的无公害药剂,避免了药剂残留带来的危害,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运输、使用者与食用者的安全性;6、本专利技术的荔枝保鲜喷剂稀释后呈淡乳白色,使用后不影响荔枝表面成色,不影响其商业价值;7、本专利技术的荔枝保鲜喷剂可延缓或抑制荔枝表皮褐变与病原菌侵染,延长其保存时间,为荔枝采后长途运输及远销海外过程提供了更好保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组成由60.6%的1%壳聚糖(包含1.2%冰醋酸)、1.5%VC、3.0%柠檬酸、6.1%的1%海藻酸钠、0.60%交联剂三聚磷酸钠、28.2%的去离子水组成。实施例2: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组成由62.5%的1%壳聚糖(包含1.25%冰醋酸)、1.55%VC、3.1%柠檬酸、6.3%的1%海藻酸钠、0.625%交联剂、25.93%的去离子水组成。实施例3: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组成由64.5%的1%壳聚糖(包含1.3%冰醋酸)、1.6%VC、3.2%柠檬酸、6.5%的1%海藻酸钠、0.65%交联剂、28.20%的去离子水组成。实施例4: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组成由62.5%的1%壳聚糖(包含1.25%冰醋酸)、1.55%VC、3.1%柠檬酸、6.3%的1%海藻酸钠、0.625%交联剂、25.93%的去离子水组成,将合成药剂使用去离子水溶解、离心2-3次,再按原有1%壳聚糖的体积与去离子水按1:5的比例溶解后,稀释为一定浓度使用。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4,对荔枝保鲜喷剂使用的不同稀释浓度对荔枝腐烂率与褐变指数的影响的比较结果如表1与表2所示。从表1与表2中可以看出该保鲜喷剂稀释浓度为50ml/L时,能较好地抑制荔枝表皮褐变,表现出较好保鲜效果。表1保鲜剂不同稀释浓度对荔枝腐烂率的影响比较...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原料制备而成:1%壳聚糖60.6%-64.5%、VC1.5%-1.6%、柠檬酸3.0%-3.2%、1%海藻酸钠6.1%-6.5%、三聚磷酸钠0.60%-0.65%、去离子水23.55%-28.20%,所述1%壳聚糖包含1.2%-1.3%冰醋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原料制备而成:1%壳聚糖60.6%-64.5%、VC1.5%-1.6%、柠檬酸3.0%-3.2%、1%海藻酸钠6.1%-6.5%、三聚磷酸钠0.60%-0.65%、去离子水23.55%-28.20%,所述1%壳聚糖包含1.2%-1.3%冰醋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V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VC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VC纯度为9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是一种食用酸、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天然的柠檬酸存在于植物的果实中,是一种有机酸,柠檬酸纯度为≥9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荔枝保鲜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1%海藻酸钠和所述三聚磷酸钠为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进张永强吴春春蒋国翠胡强李群业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海洋新材料研究院黄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