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021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包括监控中心终端和设置在各个待监测部位的监测器,各监测器与监控中心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监测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壳体包括底板、上盖和主控盒,主控盒内安装有供电模块、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底板上设置有粘虫板,粘虫板上粘贴有诱捕剂药丸,底板与上盖对接的缝隙处设置有用于发光的灯带,上盖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摄像头,多个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覆盖粘虫板的范围,上盖上还对称设置有与摄像头同步启动的补光灯,摄像头将拍摄到的粘虫板上的烟草虫图像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监控中心终端。提高烟草虫进入壳体内的概率,无需人员现场查看、监控、记录等,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在香烟的整个生产周期中,香烟的品质主要取决于烟草的质量,而烟草虫害是影响烟草质量的重要因素。卷烟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本身自带的或者在灰尘、仓储烟丝环境中滋生等原因,卷烟工厂均会出现烟虫问题。烟草害虫种类多,繁殖速度快,广泛存在于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的烟叶、烟梗及各种卷烟制品中,且由其造成的油渍烟、虫烟等受消费者的关注度非常高,极易引起消费者投诉。因此,对其监测与防治不及时将导致香烟减产或质量受损,每年因烟草虫害给全世界的烟草造成的损失高达1%。随着卷烟厂生产面积的增大、产能的增加、设备的增多,车间空间管网纵横交错,电器设备复杂,车间内烟草虫隐藏的位置广泛,给烟草虫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烟草工厂烟草虫防治工作基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在烟草虫多发地设置烟草虫害监测点,通过将烟草虫诱导到诱捕器中,然后人工不间断监测的手段对烟草虫诱捕情况进行定期查看。二是通过菊类酯药物定期进行药杀。工作人员根据定期检查烟草虫诱捕器情况,纸质记录烟草虫情况,定期观察,若烟草虫数量增加,则进行重点关注,但对于药杀的时间与地点则不进行特别记录。上述方式虽能实现烟草虫防治的目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烟草虫监测点多为人工投放,并通过定期巡查的方式对虫害信息进行统计,检测点每个厂区少则一百多个,多则三四百个,人工巡查作业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人为因素干涉较多,原始数据由工作人员记录,无法获知工作人员是否对诱捕器进行定期检查;2、现有的虫害监测,采用人工现场查看后进行纸质记录,缺少信息技术手段的管理支撑,缺少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量预测;3、烟草虫害较严重区域、烟草虫害发现的时间点等信息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及时,信息准确率低,对后续的虫害分析有误导作用;4、烟草虫监测点处于工作人员方便到达的位置,车间楼顶格栅等虫情严重区域无法设置监测点,采集数据较为片面;5、现有诱捕装置诱捕效果较差,烟草虫进入诱捕装置的数量较少。上述问题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且车间烟草虫害监测防治效果不佳,将严重影响烟草质量,从而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用以解决现有人工监测费时费力以及诱捕器诱捕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的技术方案: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包括监控中心终端和用于设置在各个待监测部位的监测器,各监测器与监控中心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监测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壳体包括底板、上盖和主控盒,主控盒内安装有供电模块、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底板上设置有粘虫板,粘虫板上粘贴有诱捕剂药丸,底板与上盖对接的缝隙处设置有用于发光的灯带,上盖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摄像头,多个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覆盖粘虫板的范围,上盖上还对称设置有与摄像头同步启动的补光灯,摄像头将拍摄到的粘虫板上的烟草虫图像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监控中心终端。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开发一套全自动化的烟草虫害监测系统,对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识别与计数烟草虫害的准确率,全面设置烟草虫害监测点,烟草虫害趋势变化实施预警,及时了解车间烟草虫害的实际分布情况,实现重点部位重点查杀,使烟厂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全方位”的虫害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监控中心终端可直接无线方式收集设置在厂区各个待监测区域的监测器的监测数据,具体为,通过壳体结构为烟草虫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所,通过诱捕剂药丸和设在壳体缝隙处的灯带所发微光的双重诱导,提高烟草虫进入壳体内的概率,提升诱捕效果,通过粘虫板一方面将烟草虫捕杀,另一方面方便上盖上的摄像头拍摄,补光灯的设置使得拍摄时画面更加清晰,拍摄的画面通过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给监控中心终端,同时还附带由定位模块反馈的位置信息,从而在终端形成各个区域的虫害情况的汇总,无需人员现场查看、监控、记录等,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地,三个摄像头沿上盖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补光灯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三个摄像头的两侧。该方案的有益效果:该布置方式确保了尺寸较大的粘虫板得以全部照亮,三个摄像头分别拍摄三段区域,可拼接出完整的图像,这种结构确保了粘虫板的尺寸可以设置大一些,从而提高捕杀能力,可以粘捕更多的烟草虫;而且可以减少粘虫板的更换频率,降低人力成本。进一步地,任意相邻两个摄像头之间还设置有诱捕辅助灯。该方案的有益效果:诱捕辅助灯的设置主要是确保被诱导至进虫口附近的烟草虫被吸引至壳体内部,从而被粘虫板俘获,防止到达进虫口附近的烟草虫飞走。进一步地,诱捕辅助灯为LED灯。进一步地,补光灯为条形灯。进一步地,所述灯带为柔性霓虹灯条。进一步地,所述灯带包括设在端部的变色灯以及透光材质制成的带体,带体将变色灯的光线传递至带体的全长并从带体四周向外散设出来。进一步地,变色灯按照设定间隔在红、蓝和绿之间变换颜色。不同颜色的切换可以提高诱捕效率,变换的灯光对于趋光性的烟草虫来说更具吸引力。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于四周设置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安装槽,所述灯带可拆安装在安装槽内。可方便灯带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形立体图(闭合状态,前轴测);图2为本技术的装置的外形立体图(闭合状态,后轴测);图3为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装置的仰视图;图5为装置张开状态的立体图(下轴测);图6为装置张开状态的立体图(上轴测);图7为上盖的立体图;图8为上盖的主视图;图9为底板及主控盒的立体图(上轴测);图10为底板及主控盒的立体图(下轴测);图中:1-壳体,11-底板,111-挡台,112-夹杆,113-螺栓孔,12-上盖,121-下进虫口,122-侧进虫口,123-开启槽,124-铰接孔,125-避让槽,13-主控盒,131-显示屏,132-天线,133-报警灯,134-风扇,2-粘虫板,3-诱捕剂药丸,4-灯带,5-摄像头,6-补光灯,7-诱捕辅助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监控中心终端和用于设置在各个待监测部位的监测器,各监测器与监控中心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监测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壳体包括底板、上盖和主控盒,主控盒内安装有供电模块、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底板上设置有粘虫板,粘虫板上粘贴有诱捕剂药丸,底板与上盖对接的缝隙处设置有用于发光的灯带,上盖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摄像头,多个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覆盖粘虫板的范围,上盖上还对称设置有与摄像头同步启动的补光灯,摄像头将拍摄到的粘虫板上的烟草虫图像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监控中心终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监控中心终端和用于设置在各个待监测部位的监测器,各监测器与监控中心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监测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壳体包括底板、上盖和主控盒,主控盒内安装有供电模块、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底板上设置有粘虫板,粘虫板上粘贴有诱捕剂药丸,底板与上盖对接的缝隙处设置有用于发光的灯带,上盖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摄像头,多个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覆盖粘虫板的范围,上盖上还对称设置有与摄像头同步启动的补光灯,摄像头将拍摄到的粘虫板上的烟草虫图像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监控中心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其特征是,摄像头有三个,三个摄像头沿上盖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补光灯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三个摄像头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虫灾诱捕分析系统,其特征是,任意相邻两个摄像头之间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舜朱建新张晓囡王晨辉张玉祥李桂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柏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