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03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车辆,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输出端以及第一密封件,导线伸入连接器本体;输出端的一端伸入连接器本体并与导线固定连接,输出端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用电器件连接;第一密封件设置在连接器本体与导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将输出端和导线在连接器本体内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器本体与导线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一方面,连接器本体使输出端和导线的固定连接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提高了输出端和导线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第一密封件提高了连接器的密封性能,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输出端和导线受到外界水汽侵蚀,进而提高了输出端和导线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车辆上的输出端和导线固定连接用于传递电流,以使车内的用电器件能够稳定运行,但是,目前车辆上的输出端和导线都是不带保护壳或只带有一个简单防护结构的固定连接,从而容易导致输出端和导线的固定连接产生松脱,同时输出端和导线在长时间处于湿热的环境下容易产生锈蚀,进而容易导致车辆发生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不仅使输出端和导线的固定连接更加简单、方便,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输出端和导线受到外界水汽侵蚀,进而提高了输出端和导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了具有上述连接器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输出端以及第一密封件,所述导线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输出端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并与所述导线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端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用电器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与所述导线之间。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将输出端和导线在连接器本体内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器本体与导线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一方面,连接器本体使输出端和导线的固定连接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提高了输出端和导线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第一密封件提高了连接器的密封性能,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输出端和导线受到外界水汽侵蚀,进而提高了输出端和导线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垫圈和第一堵盖,所述第一垫圈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内壁与所述导线之间,所述导线穿过第一堵盖以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第一堵盖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管壁卡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第一护圈,所述第一护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一堵盖之间,所述第一护圈朝向所述第一堵盖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呈锥形的渐缩固定部,所述渐缩固定部适于固定导线。可选地,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适于导线伸入并与所述第一堵盖固定,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的中间区域连通,所述第二管的两端均敞开。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导线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紧固件伸入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并与所述输出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垫圈和第二堵盖,所述第二垫圈与所述第二管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堵盖与所述第二管的管壁卡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垫圈朝向所述第二堵盖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堵盖延伸的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与所述第二堵盖的中间通孔过盈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包括: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并与所述导线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与用电器件电连接,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安装耳。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连接器100,连接器本体10,第一管11,第二管12,输出端20,固定部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安装耳24,第一密封件30,第一垫圈31,第一堵盖32,第一护圈33,紧固件40,导线50,第二密封件60,第二垫圈61,第二堵盖62,密封凸起6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10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本体10、输出端20以及第一密封件30,导线50伸入连接器本体10;输出端20的一端伸入连接器本体10并与导线50固定连接,输出端20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用电器件连接;第一密封件30设置在连接器本体10与导线50之间。具体而言,导线50的一端可伸入至连接器本体10内,输出端20的一端也可伸入至连接器本体10内,使输出端20的一端与导线50的一端在连接器本体10内固定连接,连接器本体10不仅能够保护输出端20和导线50的固定连接结构,而且使输出端20和导线50的固定连接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提高输出端20和导线50的装配效率,且输出端20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界用电器件连接,电流通过导线50、输出端20传递至外界用电器件,使外界用电器件能够稳定运行。其中,在连接器本体10与导线5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0,第一密封件30用于密封连接器本体10,以提高连接器100的密封性能,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外界水汽进入至连接器本体10内侵蚀输出端20和导线50,进而可以增强连接器100对输出端20和导线50的保护,提高输出端20和导线50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100,通过将输出端20和导线50在连接器本体10内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器本体10与导线50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30,一方面,连接器本体10使输出端20和导线50的固定连接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提高了输出端20和导线50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第一密封件30提高了连接器100的密封性能,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输出端20和导线50受到外界水汽侵蚀,进而提高了输出端20和导线5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密封件30包括:第一垫圈31和第一堵盖32,第一垫圈31设置在连接器本体10的内壁与导线50之间,导线50穿过第一堵盖32以伸入连接器本体10,第一堵盖32与连接器本体10的管壁卡接配合。具体而言,在连接器本体10的内壁与导线50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圈31,以提高连接器100的密封性能,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外界水汽沿连接器本体10的内壁和导线50之间的间隙进入至连接器本体10内,有效地防止外界水汽侵蚀输入端和导线50。其中,导线50可穿过第一堵盖32,以使导线50伸入至连接器本体10内与输出端20固定连接,且第一堵盖32与连接器本体10的管壁卡接配合,不仅能够使第一堵盖32与连接器本体10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简单、方便,而且能够紧固第一垫圈31,防止第一垫圈31脱落。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器本体(10),导线(50)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10);/n输出端(20),所述输出端(20)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10)并与所述导线(50)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端(20)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用电器件连接;/n第一密封件(30),所述第一密封件(30)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0)与所述导线(50)之间;/n所述第一密封件(30)包括:第一垫圈(31)和第一堵盖(32),所述第一垫圈(31)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0)的内壁与所述导线(50)之间,所述导线(50)穿过第一堵盖(32)以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10),所述第一堵盖(32)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0)的管壁卡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本体(10),导线(50)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10);
输出端(20),所述输出端(20)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10)并与所述导线(50)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端(20)的另一端适于与外界用电器件连接;
第一密封件(30),所述第一密封件(30)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0)与所述导线(50)之间;
所述第一密封件(30)包括:第一垫圈(31)和第一堵盖(32),所述第一垫圈(31)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0)的内壁与所述导线(50)之间,所述导线(50)穿过第一堵盖(32)以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10),所述第一堵盖(32)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0)的管壁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30)还包括:第一护圈(33),所述第一护圈(33)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圈(31)和第一堵盖(32)之间,所述第一护圈(33)朝向所述第一堵盖(3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呈锥形的渐缩固定部,所述渐缩固定部适于固定导线(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0)包括: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所述第一管(11)的一端适于导线(50)伸入并与所述第一堵盖(32)固定,所述第一管(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12)的中间区域连通,所述第二管(12)的两端均敞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