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76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前侧设有若干个灯条,所述竖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框,若干个所述U形框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均设有固定块,若干个所述灯条的左右两端均与相邻的固定块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灯条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灯珠,所述竖板的后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通过竖板、U形框、活动块、套管、灯条、弹簧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灯条损坏时能快速更换,具有便于修理的特点,通过支撑块、支撑杆、连接块、光敏开关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光敏开关可接受不同方向的光源,具有自动调节亮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
本技术涉及直下式背光
,具体为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分为直下式与侧光式,直下式是把LED晶粒搭配透镜均匀地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当作发光源,使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侧光式LED背光源,是把LED晶粒配置在液晶屏幕的四周边缘,再搭配导光板,让LED背光模块发光时,把从屏幕边缘发射的光透过导光板输送到屏幕中央的区域。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在更换灯条时过于麻烦,费时费力,不便于修理,以及不能根据外界的亮度自动调节背光的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便于修理和不能自动调节亮度等缺陷,提供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所述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具有便于修理和自动调节亮度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前侧设有若干个灯条,所述竖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框,若干个所述U形框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均设有固定块,若干个所述灯条的左右两端均与相邻的固定块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灯条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灯珠,所述竖板的后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靠近后端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叶,所述竖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边框,且边框与壳体的内腔贴合,所述边框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所述灯珠均贯穿相邻圆孔的内腔,所述反射片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反射槽。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腔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一凹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杆前后两侧靠近顶端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二凹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光敏开关,所述光敏开关与灯珠电性连接。优选的,若干个所述U形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套管,若干个所述U形框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若干个所述套管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若干个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贯穿套管和通孔的内腔,且延伸至U形框的内腔。优选的,所述边框的内腔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大小与边框的大小相互匹配。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后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若干个所述散热孔从左至右依次呈线性排列。优选的,所述反射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反射槽较长的一侧与扩散板相互贴合。优选的,所述反射片的大小与边框的大小相互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竖板、U形框、活动块、套管、灯条、弹簧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灯条损坏时能快速更换,具有便于修理的特点;2、本技术通过支撑块、支撑杆、连接块、光敏开关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光敏开关可接受不同方向的光源,具有自动调节亮度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部件灯条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5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图6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图中标号:1、壳体;2、边框;3、灯珠;4、反射片;5、反射槽;6、扩散板;7、竖板;8、U形框;9、活动块;10、套管;11、电机;12、转杆;13、扇叶;14、散热孔;15、灯条;16、弹簧;17、支撑块;18、支撑杆;19、连接块;20、光敏开关;21、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竖板7,竖板7的前侧设有若干个灯条15,竖板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框8,若干个U形框8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均设有固定块21,若干个灯条15的左右两端均与相邻的固定块21固定连接,若干个灯条15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灯珠3,竖板7的后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11,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12,转杆12的外壁靠近后端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叶13,竖板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边框2,且边框2与壳体1的内腔贴合,边框2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反射片4,反射片4的大小与边框2的大小相互匹配,反射片4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灯珠3均贯穿相邻圆孔的内腔,反射片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反射槽5,壳体1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7,支撑块17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腔设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两个第一连杆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一凹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支撑杆18的顶端设有连接块19,连接块19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支撑杆18前后两侧靠近顶端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两个第二连杆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二凹槽的内腔活动连接,连接块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光敏开关20,光敏开关20与灯珠3电性连接,若干个U形框8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套管10,若干个U形框8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若干个套管10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6,若干个弹簧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9,活动块9的顶部贯穿套管10和通孔的内腔,且延伸至U形框8的内腔,边框2的内腔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扩散板6,扩散板6的大小与边框2的大小相互匹配,壳体1的后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4,若干个散热孔14从左至右依次呈线性排列,反射槽5的横截面为梯形,反射槽5较长的一侧与扩散板6相互贴合。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外置电源启动电机11和灯珠3,电机11的电机轴带动转杆12转动,转杆12带动扇叶13转动,扇叶13将壳体1内的空气通过散热孔14吹出壳体1,使壳体1内的空气流通,加速灯珠3的散热速度,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每一颗灯珠3散发的光都通过相邻反射片4和反射槽5反射集中照射在其前方的扩散板6上,从而增加了光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整体光照亮度,并使得光照更加均匀,避免了光斑的出现,并且光敏开关20可根据外界亮度增大或减小电阻,从而调节灯珠3的亮度,因支撑块17与支撑杆18以及支撑杆18与连接块19之间活动连接,光敏开关20可前后左右调节角度,接收各个方向的光源,用以调节合适的亮度,当该灯条15损坏需要更换时,拆开壳体1以及竖板7,找出损坏的那根灯条15,然后同时向下按动该灯条15左右两侧的活动块9,与其相邻的弹簧16受力收缩,接着从U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竖板(7),所述竖板(7)的前侧设有若干个灯条(15),所述竖板(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框(8),若干个所述U形框(8)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均设有固定块(21),若干个所述灯条(15)的左右两端均与相邻的固定块(21)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灯条(15)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灯珠(3),所述竖板(7)的后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外壁靠近后端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叶(13),所述竖板(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边框(2),且边框(2)与壳体(1)的内腔贴合,所述边框(2)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反射片(4),所述反射片(4)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所述灯珠(3)均贯穿相邻圆孔的内腔,所述反射片(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反射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竖板(7),所述竖板(7)的前侧设有若干个灯条(15),所述竖板(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框(8),若干个所述U形框(8)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均设有固定块(21),若干个所述灯条(15)的左右两端均与相邻的固定块(21)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灯条(15)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灯珠(3),所述竖板(7)的后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外壁靠近后端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叶(13),所述竖板(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边框(2),且边框(2)与壳体(1)的内腔贴合,所述边框(2)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反射片(4),所述反射片(4)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所述灯珠(3)均贯穿相邻圆孔的内腔,所述反射片(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反射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亮度自动调节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7),所述支撑块(17)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腔设有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一凹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8)的顶端设有连接块(19),所述连接块(19)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杆(18)前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样李智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虹菱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