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61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涉及铝合金技术领域,解决了夹具易损和试验效率低的问题,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包括本体,电机通过双向四螺纹杆带动第一上夹板与第二上夹板下移和第一下夹板与第二下夹板上移进而夹紧铝合金,电动伸缩杆带动移动座左移挤压铝合金,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息传送给控制面板,第一扫描器扫描铝合金表面标记线变化情况传送给控制面板,并且通过中央控制处理器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第二扫描器扫描铝合金横截面变化情况传送给控制面板,并且通过中央控制处理器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电动伸缩杆停止施加压力,具有夹具不易损和试验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合金
,尤其涉及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
技术介绍
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铝合金除具有铝的一般特性外,由于添加合金化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又具有一些合金的具体特性,铝合金研究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和航空工业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发展得很快,用途范围不断扩大,在金属材料中其产量在钢铁之后居第二位,在有色金属材料中居首位。铝合金将有很大的发展:采用更新的工艺方法,改进原有合金,发展新合金,赋予更新更加完善的使用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增大使用量。挤压变形试验是铝合金性能测试中最常见试验方法之一,试验中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等各阶段真实反映了铝合金抵抗外力作用的全过程,挤压变形试验是否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的夹具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目前在试验的过程中,铝合金在受挤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但由于夹具直接紧紧夹持铝合金,导致铝合金端部变形受夹具影响无法反应真实情况,而且还会损伤夹具,目前的装置试验效率低,往往需要重复多次进行试验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以解决夹具易损和试验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包括本体、固定座和移动座,所述固定座和移动座上均设有铝合金夹持机构,所述铝合金夹持机构包括电机、双向四螺纹杆、第一上夹板、第一下夹板、第二上夹板、第二下夹板和连接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双向四螺纹杆,所述双向四螺纹杆螺纹连接4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分别设于第一上夹板、第一下夹板、第二上夹板和第二下夹板上,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移动座右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本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本体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内设有中央数据处理器,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控制面板,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固定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上夹板和第二上夹板下表面与铝合金接触处均设有一层橡胶层,所述第一下夹板和第二下夹板上表面与铝合金接触处均设有一层橡胶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本体底部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座底部设有滑块,所述移动座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滑动连接本体,所述滑块与滑槽数量均为2个并且对称分布于本体底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2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分布于第一上夹板与第一下夹板之间和第二上夹板与第二下夹板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座右侧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本体,所述弹簧对称分布于电动伸缩杆两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本体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扫描器,所述本体上位于铝合金后方设有第二扫描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均电连接控制面板。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分别在两块铝合金表面画上若干纵向和横向标记线,根据铝合金尺寸通过电动伸缩杆调节移动座,然后将作标记的面对着第一扫描器放在第一下夹板和第二下夹板,启动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双向四螺纹杆带动第一上夹板与第二上夹板下移和第一下夹板与第二下夹板上移,通过第一上夹板与第一下夹板配合夹紧铝合金,通过第二上夹板和第二下夹板配合夹紧铝合金,夹紧铝合金后启动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带动移动座左移挤压铝合金,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息传送给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扫描器扫描铝合金表面标记线变化情况传送给控制面板,并且通过中央控制处理器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扫描器扫描铝合金横截面变化情况传送给控制面板,并且通过中央控制处理器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电动伸缩杆停止施加压力,具有夹具不易损和试验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中第一上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本体、2-控制面板、3-显示屏、4-固定座、5-电机、6-双向四螺纹杆、7-第一上夹板、8-第一下夹板、9-第二上夹板、10-第二下夹板、11-移动座、12-压力传感器、3-滑块、14-滑槽、15-电动伸缩杆、16-弹簧、17-连接座、18-橡胶层、19-支撑脚、20-第一扫描器、21-第二扫描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由图1~图3所示,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包括本体1和固定座4,所述本体1上设有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显示屏3,所述控制面板2内设有中央数据处理器,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上设有铝合金夹持机构,所述铝合金夹持机构包括电机5、双向四螺纹杆6、第一上夹板7、第一下夹板8、第二上夹板9、第二下夹板10和连接座17,所述电机5固定连接固定座4,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双向四螺纹杆6,所述双向四螺纹杆6螺纹连接4个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分别设于第一上夹板7、第一下夹板8、第二上夹板9和第二下夹板10上。进一步,所述第一上夹板7和第二上夹板9下表面与铝合金接触处均设有一层橡胶层18,所述第一下夹板8和第二下夹板10上表面与铝合金接触处均设有一层橡胶层18。进一步,所述显示屏3电连接控制面板2。实施例2参见图1~图3,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包括本体1和移动座11,所述移动座11上也设有铝合金夹持机构,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滑槽14,所述移动座11底部设有滑块13,所述移动座11通过滑块13与滑槽14的配合滑动连接本体1,所述移动座1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压力传感器12的数量为2个,所述压力传感器12分别分布于第一上夹板7与第一下夹板8之间和第二上夹板9与第二下夹板10之间。进一步,所述移动座11右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5,所述电动伸缩杆15固定连接本体1,所述移动座11右侧固定连接弹簧16,所述弹簧16对称分布于电动伸缩杆15两侧。进一步,所述本体1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扫描器20,所述本体1上位于铝合金后方设有第二扫描器21。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12、第一扫描器20和第二扫描器21均电连接控制面板2。进一步,所述滑块13与滑槽14数量均为2个并且对称分布于本体1底部,所述滑块13、滑槽14和弹簧16的设置有利于移动座11平稳的运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分别在两块铝合金表面画上若干纵向和横向标记线,根据铝合金尺寸通过电动伸缩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包括本体(1)、固定座(4)和移动座(11),所述固定座(4)和移动座(11)上均设有铝合金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夹持机构包括电机(5)、双向四螺纹杆(6)、第一上夹板(7)、第一下夹板(8)、第二上夹板(9)、第二下夹板(10)和连接座(17),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双向四螺纹杆(6),所述双向四螺纹杆(6)螺纹连接4个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分别设于第一上夹板(7)、第一下夹板(8)、第二上夹板(9)和第二下夹板(10)上,所述移动座(1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移动座(11)右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5),所述电动伸缩杆(15)固定连接本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包括本体(1)、固定座(4)和移动座(11),所述固定座(4)和移动座(11)上均设有铝合金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夹持机构包括电机(5)、双向四螺纹杆(6)、第一上夹板(7)、第一下夹板(8)、第二上夹板(9)、第二下夹板(10)和连接座(17),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双向四螺纹杆(6),所述双向四螺纹杆(6)螺纹连接4个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分别设于第一上夹板(7)、第一下夹板(8)、第二上夹板(9)和第二下夹板(10)上,所述移动座(1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移动座(11)右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5),所述电动伸缩杆(15)固定连接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设有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显示屏(3),所述控制面板(2)内设有中央数据处理器,所述显示屏(3)电连接控制面板(2),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座(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察铝合金挤压变形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夹板(7)和第二上夹板(9)下表面与铝合金接触处均设有一层橡胶层(18),所述第一下夹板(8)和第二下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敏张大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