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33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装置,主要包含底座、可动磁路部件、二圆柱导杆以及多个圆球。所述底座具有第一容置槽及二第二容置槽。所述可动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且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负载安装滑座,其中所述负载安装滑座的底面具有多个第一抵靠结构。所述二圆柱导杆固定于所述二第二容置槽中。所述多个圆球位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与所述二圆柱导杆之间,其中所述多个圆球使所述可动磁路部件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移动,进而使所述镜头自动对焦或变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装置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音圈马达装置,尤其是可应于手持式装置之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
技术介绍
为了对镜头组或硬盘的磁头臂做精密的定位控制,通常都会采用音圈马达(VoiceCoilMotor,VCM)来移动镜头组或硬盘的磁头臂。音圈马达的机构,主要是将线圈置放于含有永久磁铁的磁路内。若需要进行光学对焦或变焦时,需使音圈马达的固定电路部件(未描绘)的一组线圈获得电力后,在固定电路部件的该组线圈与可动磁路部件的感磁组件(未描绘)所提供的主磁通互相作用下,使可动磁路部件的负载安装滑座(通常承载着镜头)循着复数个导引轴作直线上下移动。在上述移动过程中,基于感磁组件对已抵靠于穿孔的导引轴的磁性吸引力,导引轴将贴近并接触穿孔的孔璧,并且两个导引金属分别以单一点接触穿孔的孔璧(以俯视图来观察时)。不论导引轴轴心在穿孔内滑动,或导引轴轴心在平面上滑动,从立体空间来看,导引轴与穿孔的孔壁之间均为线接触,导致摩擦力较大,需要耗费较多电力才能驱动可动磁路部件。此外,除了上述可动磁路部件的负载安装滑座循着复数个导引轴作直线上下移动以外,对于对焦或变焦需要水平移动的潜望式摄影头也存在着类似摩擦力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装置,其借着该感磁组件与圆柱导杆的磁性吸引力,使得该可动磁路部件、可滚动结构体与底座互相抵靠,且该可动磁路部件、底座与该可滚动结构体产生三个点状接触。以此达到最小摩擦力下移动可动磁路部件,实现对焦或变焦的操作。再者,金属材料的圆柱导杆可以增加可动磁路部件的移动行程,以实现光学对焦或变焦的操作。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自动对焦或变焦用音圈马达装置主要包含保护外壳、可动磁路部件、固定组件。可动磁路部件具有感磁组件与镜头且刚性连接于负载安装滑座,该可动磁路部件的底面处具有两处抵靠结构。固定组件含底座、组可滚动结构体与电路部件,且该底座具有可固定该可滚动结构体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位置上分别对应相配合的抵靠结构。可动磁路部件与底座之间存在可滚动结构体,在劳伦兹力(Lorentz-force)作用下,该可动磁路部件可在该固定组件上沿圆柱导杆方向被位移。在外部讯号控制下,固定于负载安装滑座的镜头可被移动至指定位置。电路部件含印刷电路板、线圈组、霍尔组件(hallsensor),电路部件依线圈组位置被调整固定于底座立面的凹槽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的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的可动磁路部件,且可动磁路部件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负载安装滑座,其中所述负载安装滑座的底面具有多个第一抵靠结构;以及包括:二圆柱导杆和多个圆球的可滚动结构体,其中二圆柱导杆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且多个圆球位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与所述二圆柱导杆之间,其中所述多个圆球使所述可动磁路部件易于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移动,进而使所述镜头自动对焦或变焦。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音圈马达装置,包括:具第一容置槽、底座两侧及两侧接触线的底座;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的承载结构体,用于承载镜头及具两侧底部,其中所述各底部具第一接触平面;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或所述两侧底部的两第二接触平面;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两侧接触线、所述两侧底部及所述两第二接触平面之间的四圆球,俾所述各圆球与所述各接触线、所述第一接触平面及所述第二接触平面间皆单点接触,使所述承载结构体透过所述四圆球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移动,进而使所述镜头自动对焦或变焦。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第1图~第7图系本专利技术自动对焦或变焦用音圈马达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图系本专利技术自动对焦或变焦用音圈马达装置的示意图。如第1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音圈马达装置1主要包含保护外壳11/101、可动磁路部件12、圆球组13、固定组件14,其中由圆球104a~104d、圆柱导杆105a~105b与其它抵靠结构构成一可滚动结构体。可动磁路部件12包括负载安装滑座102和感磁组件103a~103b,感磁组件103a~103b刚性连接于负载安装滑座102的两侧壁112上,负载安装滑座102用来安装/承载镜头组(未描绘),故可动磁路部件12亦称为承载结构体;固定组件14含底座106、固定于底座的圆柱导杆(105a~105b)、电路装置组件109;另电路装置组件109含印刷电路板、线圈组(107a~107b)、霍尔组件(hallsensor)108。电路装置组件109依其上的线圈组107a~107b位置被调整固定于底座106的底座立面14a的凹槽处,且线圈组107a~107b分别面向该可动磁路部件12的该感磁组件103a~103b。在组装完成之后,线圈组107a~107b与该感磁组件103a~103b之间具有一预定距离。霍尔组件108可作为位置传感器,侦测可动磁路部件12的行程位置,并在外部讯号控制下,使得固定于负载安装滑座102的镜头可被移动至指定位置,以此达成光学对焦或变焦。请参考第2图、第3图,该图案系本专利技术自动对焦或变焦用音圈马达装置的示意图。如第2~3图所示,底座106具有容置该可动磁路部件12的第一容置槽111、固定该可滚动结构体的圆柱导杆105a~105b的二第二容置槽106c~106d(如第3图所示),且二第二容置槽106c~106d的位置可分别对应于负载安装滑座102的两侧底部的底面上的抵靠结构102a、106a与抵靠结构102b、106b,抵靠结构102a、106a分别具有与圆球104a接触的接触平面,且抵靠结构102b、106b分别具有与圆球104b接触的接触平面。在X/-X轴方向上且位于抵靠结构102a、106a的相对侧底部上亦具有抵靠结构,其中在相对侧底部上的抵靠结构的构造与抵靠结构102a、106a的构造相同;以及在X/-X轴方向上且位于抵接结构102b、106b的相对侧底部上亦具有抵靠结构,其中在相对侧底部上的抵靠结构的构造与抵接结构102b、106b的构造相同。因此,故该可动磁路部件12、底座106与该组可滚动结构体互相抵靠,可动磁路部件12可在该固定组件14上被位移。如第2图所示,感磁组件103a~103b与圆柱导杆105a~105b间存有一磁性吸引力,在该磁性吸引力作用下,使得可动磁路部件12、底座106与该组可滚动结构体互相抵靠。磁性吸引力作用下,圆球104a与抵靠结构102a、抵靠结构106a与圆柱导杆105a互相抵靠,构成三个点状接触(如第3图所示)。当对该线圈组107a~107b通入电流之后,感磁组件103a~103b与线圈组107a~107b作用产生劳伦兹力(LorentzForce),驱使可动磁路部件102沿X/-X轴向移动。在这过程中,由于圆球104a与抵靠结构102a、抵靠结构106a与圆柱导杆105a之间三个点状接触,可使该可动磁路部件12以最小摩擦力进行移动。如第1~3图所示,该组可滚动结构体由圆柱导杆105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装置包括:/n底座,具有第一容置槽及二第二容置槽;/n可动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且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负载安装滑座,其中所述负载安装滑座的底面具有多个第一抵靠结构;/n二圆柱导杆,固定于所述二第二容置槽中;以及/n多个圆球,位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与所述二圆柱导杆之间,其中所述多个圆球使所述可动磁路部件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移动,进而使所述镜头自动对焦或变焦。/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06 TW 1091039871.一种用于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装置包括:
底座,具有第一容置槽及二第二容置槽;
可动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且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负载安装滑座,其中所述负载安装滑座的底面具有多个第一抵靠结构;
二圆柱导杆,固定于所述二第二容置槽中;以及
多个圆球,位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与所述二圆柱导杆之间,其中所述多个圆球使所述可动磁路部件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移动,进而使所述镜头自动对焦或变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装置,其中所述可动磁路部件更包括设置于所述负载安装滑座两侧的感磁组件,所述底座更包括线圈组,所述感磁组件与所述线圈组具有预定距离,且所述多个第一抵靠结构为多个带夹角的两平面的开放开口、多个斜面的开放开口或其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装置,其中当所述多个第一抵靠结构为所述多个带夹角的两平面的开放开口时,每个圆球与每个带夹角的两平面的开放开口具有二个点状接触、且所述每个圆球与每个圆柱导杆具有一个点状接触,以减少所述可动磁路部件与所述底座间的摩擦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装置,其中所述底座更包括多个第二抵靠结构,且当所述多个第一抵靠结构为所述多个斜面的开放开口时,每个圆球与每个斜面的开放开口具有一个点状接触、所述每个圆球与每个第二抵靠结构具有一个点状接触、且所述每个圆球与每个圆柱导杆具有一个点状接触,以减少所述可动磁路部件与所述底座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明许价辉
申请(专利权)人: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