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30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风机,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新风机包括:外罩,大致呈圆形,外罩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新风管和排风管,分别与外罩连接;全热交换器,设于外罩的内部中央,全热交换器内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新风风道,设于外罩内并连通新风管和出风口,第一通道组成新风风道的中间部分,室外空气经过新风管、新风风道由出风口进入室内;和排风风道,设于外罩内并连通进风口和排风管,第二通道组成排风风道的中间部分,室内空气经过进风口、排风风道由排风管排向室外。本新风机采用圆形设计,内部使用双向全热交换器,整机尺寸小巧,占用空间小,可灵活安装在墙壁或窗户上,而且提高了新风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内家用新风机以单向流形式居多,即简单的通过一个风机将室外风过滤后吸引到室内,依靠排挤作用将室内空气通过门窗缝隙排入室外。后来逐渐衍生出了双向流形式的新风机,即通过双风机,实现室外风的吸入和室内风的排出同时进行,但该类产品的形态多数为长方形,整机尺寸较大。单向流新风机只依靠排挤作用的换风形式会导致房间内气流紊乱,无法形成对流,换风效率低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室内空气换新,另外由于缺乏温度补偿措施,当室外温度较高或较低时,送入室内的新风也会过冷或过热,舒适性较差;长方形双向流新风机的缺陷为体积大、安装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新风机,该新风机整体采用圆形设计,内部使用双向全热交换器,整机尺寸小巧,占用空间小,可灵活安装在墙壁或窗户上,而且提高了新风的舒适性。根据本公开的新风机,包括:外罩,大致呈圆形,所述外罩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新风管和排风管,分别与所述外罩连接;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外罩的内部中央,所述全热交换器内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新风风道,设于所述外罩内并连通所述新风管和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通道组成所述新风风道的中间部分,室外空气经过所述新风管、所述新风风道由所述出风口进入室内;和排风风道,设于所述外罩内并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管,所述第二通道组成所述排风风道的中间部分,室内空气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风道由所述排风管排向室外。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还包括框架,设于所述外罩的中央,所述全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框架内;和多个隔板,由所述框架的周部向所述外罩辐射分布,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罩和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新风进风腔、新风出风腔、排风进风腔和排风出风腔;所述新风进风腔、所述第一通道、所述新风出风腔连通形成所述新风风道;所述排风进风腔、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排风出风腔连通形成所述排风风道。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所述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进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滑道,所述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滑道;所述新风机还包括:新风滤网,安装在所述第一滑道内;和排风滤网,安装在所述第二滑道内。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还包括:新风风机,对应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新风出风腔内;和排风风机,对应所述排风管设于所述排风出风腔内。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所述外罩具有位于后端的底座,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所述框架、所述隔板与所述外罩一体成型。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用于引导新风出风方向;和/或,所述进风口由设于所述外罩上的进风格栅形成。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所述外罩的前端呈“圆台”状,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圆台的斜面上。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所述外罩具有位于前端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拆卸或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外罩上,以方便打开所述前面板装卸所述外罩内的部件。根据本公开新风机的实施例,还包括:电控板,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前面板上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维修盖,所述维修盖对应在所述电控板的外侧,以方便拆下所述维修盖检修所述电控板。有益效果根据本公开,通过将新风机设计呈圆形,再将全热交换器设置在新风机的中央,围绕全热交换器的外周辐射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使得新风机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尺寸小巧,占用空间小,方便灵活安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长方形新风机体积大而不方便安装的问题;另外,全热交换器实现了室外新风的温度补偿,通过回收排出空气的余热来降低引入新风与室内的温差,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另外,在向室内引入新风的同时可以通过新风机向室外排除室内空气,从而提高了换风效率。本新风机具有体积小巧安装便利、舒适性好和换风效率高的优点。根据本公开,通过设置易拆卸或者转动地维修盖和前面板,便于机器检修以及滤网等部件的更换清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新风机的前视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新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外罩;11、前面板;12、进风格栅;13、出风口;14、底座;15、侧板;16、框架;17、隔板;18、第一滑道;19、第二滑道;2、新风滤网;3、维修盖;4、控制板;6、导风板;7、新风风机;8、排风风机;9、全热交换器;10、排风滤网;20、新风管;30、排风管;40、墙壁;51、新风进风腔;52、新风出风腔;61、排风进风腔;62、排风出风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目前的新风机大体上具有两种形式:单向流和双向流。单向流新风机主要是通过一个风机将室外新风强制引流到室内,依靠排挤作用将室内空气从门窗缝隙排到室外,这种单向流新风机的换风效率低下,需要长时间才能将室内空气换新,并且不具备温度补偿措施,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会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双向流新风机是通过双风机实现室外风的吸入和室内风的排出同时进行,这种双向流新风机多数为长方形,整机尺寸比较大、体积笨重,安装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差。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根据本公开的新风机采用圆形双向流设计,将全热交换器设置在中央,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围绕在全热交换器的周部,使得结构较为紧凑,整机尺寸小巧,占用空间小,可灵活安装在墙壁或窗户上;并且吸入的室外风与排出的室内风在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量交换,降低了引入的室外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参照图1-图4,图中虚线箭头示意新风的流向,实线箭头示意室内排风的流向。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新风机,包括外罩1、全热交换器9、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外罩1大致呈圆形,限定出新风机的整体外观,包括圆筒状的侧板15,连接在侧板15后端的底座14,以及连接在侧板15前端的前面板11(新风机安装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外罩1的前端呈“圆台”状,在圆台的斜面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3,其中进风口通过设于外罩1上进风格栅12形成,进风格栅12可以初步过滤进入外罩1的空气;出风口13处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导风板6,导风板6在出风口13处转动连接,用户可以通过调节导风板6的角度来满足送风范围的需要。将进风格栅12和出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罩,大致呈圆形,所述外罩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n新风管和排风管,分别与所述外罩连接;/n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外罩的内部中央,所述全热交换器内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n新风风道,设于所述外罩内并连通所述新风管和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通道组成所述新风风道的中间部分,室外空气经过所述新风管、所述新风风道由所述出风口进入室内;和/n排风风道,设于所述外罩内并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管,所述第二通道组成所述排风风道的中间部分,室内空气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风道由所述排风管排向室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罩,大致呈圆形,所述外罩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
新风管和排风管,分别与所述外罩连接;
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外罩的内部中央,所述全热交换器内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新风风道,设于所述外罩内并连通所述新风管和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通道组成所述新风风道的中间部分,室外空气经过所述新风管、所述新风风道由所述出风口进入室内;和
排风风道,设于所述外罩内并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管,所述第二通道组成所述排风风道的中间部分,室内空气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风道由所述排风管排向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架,设于所述外罩的中央,所述全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框架内;和
多个隔板,由所述框架的周部向所述外罩辐射分布,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罩和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新风进风腔、新风出风腔、排风进风腔和排风出风腔;
所述新风进风腔、所述第一通道、所述新风出风腔连通形成所述新风风道;
所述排风进风腔、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排风出风腔连通形成所述排风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进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滑道,所述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滑道;
所述新风机还包括:
新风滤网,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祺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