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29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4
本申请涉及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侧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机壳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壳内部相应于所述进风口的位置上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换热组件、湿帘组件和导流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湿帘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湿帘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湿帘单元之间水流互通的隔离空间。本申请具有的效果:本申请通过将每个独立的湿帘单元组合形成湿帘,在独立的湿帘单元之间设置有隔离空间,介质在湿帘上从上往下流时,减小水流的汇聚效果,防止水流从一块湿帘单元的区域上流道另一湿帘单元区域上,提高水在湿帘单元上的分均均匀性,从而提高冷风机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
本申请涉及冷风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
技术介绍
冷风机是一种利用蒸发降温原理,具有降温和增湿双重功能的机械设备,常用在纺织、针织等车间,能降低车间内温度,由于空气始终是从室外引进室内这时候叫正压系统,所以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增加空气湿度,迫使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沉降,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201220091784X、主题名称为“一种蒸发式冷风机湿帘及安装该湿帘的冷风机”的中国技术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冷风机,该冷风机通过将吸水散热膜反复连续折叠,形成可伸缩体,增加湿帘整体的吸水散热的面积,提高了湿帘的吸水散热量和效率。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湿帘上的介质(一般为水)一般在动力源的驱动下到湿帘的上方,利用水自身重力从湿帘上方向下方流动,从而打湿整个湿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在湿帘上没有特定的介质流道,且湿帘一般为整体的波浪板状,水从上往下流存在不规律性,因此,水才流动过程中容易汇聚在湿帘的某一区域,而不能将湿帘整体打湿,降低冷风机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湿帘上的水分均匀分布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侧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机壳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壳内部相应于所述进风口的位置上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换热组件、湿帘组件和导流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湿帘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湿帘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湿帘单元之间水流互通的隔离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将每个独立的湿帘单元组合形成湿帘,在独立的湿帘单元之间设置有隔离空间,介质在湿帘上从上往下流时,减小水流的汇聚效果,防止水流从一块湿帘单元的区域上流道另一湿帘单元区域上,提高水在湿帘单元上的分均均匀性,从而提高冷风机的冷却效果。可选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充斥有换热介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通过管内充斥的换热介质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冷风机的冷却效果。可选的,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介质循环组件,所述介质循环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底部的介质箱,所述介质箱内设置有用于将介质驱动到所述换热管内和湿帘单元上的动力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与湿帘单元上的换热介质通过介质循环单元实现循环,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的介质回收到介质箱内,并将新的换热介质输入到换热管内和湿帘单元上,进一步提升冷风机的冷却效果。可选的,所述湿帘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湿帘单元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竖直固定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挂设所述湿帘单元的挂钩,所述挂钩相对于所述固定架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湿帘单元通过固定架固定,提高湿帘单元的稳定性,挂钩相对于固定架斜向下,防止湿帘单元上的介质通过挂钩流到固定架上。可选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相应于所述出风口上的导流面和出风口上的叶片,所述导流面相对于机壳内形成的气流呈向外的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所述的冷风机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呈90°转向,因此在机壳内设置有呈弧形的导流面,用于对机壳内形成的气流进行导流,减小了气流的死角,有效减小风阻从而较小风压损失,极大提高制冷效果。可选的,所述动力泵上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上连接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湿帘单元上方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设置有若干滴孔,每个所述滴孔与每个所述湿帘单元一一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一根分流管对多个湿帘单元供给换热介质,提高换热介质的更换率,提高冷风机的冷却效果。可选的,所述隔离空间的宽度在1-2cm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湿帘单元之间形成的隔离空间阻断了不同湿帘单元上的换热介质串流,隔离空间是控制在1-2cm之间减小气流直接从隔离空间经过而未经过湿帘单元冷却的气流量,进一步提高冷风机的冷却效果。可选的,所述机壳的进口上设置有防尘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组件有效阻隔灰尘进入机壳内,一方面是减小灰尘附着于机壳内而影响出风纯净度,另一方面是减小附着于湿帘单元上而影响冷却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通过将每个独立的湿帘单元组合形成湿帘,在独立的湿帘单元之间设置有隔离空间,介质在湿帘上从上往下流时,减小水流的汇聚效果,防止水流从一块湿帘单元的区域上流道另一湿帘单元区域上,提高水在湿帘单元上的分均均匀性,从而提高冷风机的冷却效果。2、由于本申请所述的冷风机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呈90°转向,因此在机壳内设置有呈弧形的导流面,用于对机壳内形成的气流进行导流,减小了气流的死角,有效减小风阻从而较小风压损失,极大提高制冷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所述冷风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述冷风机的换热组件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所述冷风机的湿帘组件示意图。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申请所述冷风机的截面图。图6是本申请所述冷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B的放大图。图8是图6中C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机壳;101、进风口;1011、滤网;102、出风口;201、换热管;301、固定架;302、固定杆;303、挂钩;304、湿帘单元;305、隔离空间;401、叶片;402、导流面;501、介质箱;502、动力泵;503、第一管;504、第二管;505、分流管;506、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如图1所示,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包括机壳100,机壳100的侧面开设有进风口101,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02,在机壳100内设置有换热组件、湿帘组件、导流组件和介质循环组件。机壳100内相对于进风口101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换热组件、湿帘组件、导流组件。换热组件:如图2所示,包括换热管201,换热管201呈S形分布于进进风口101,换热管201内充斥有换热介质。换热管201分布的所在平面平行于进风口101。湿帘组件:如图3、4所示,包括固定架301和若干湿帘单元304,固定架301上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100内部,固定架301包括若干固定杆302,如图7所示,每个固定杆302上设置有挂钩303,每个湿帘单元304通过挂钩303固定于每个固定杆302上,湿帘单元304为矩形板状的湿帘,每相邻两个固定杆302上设置的湿帘单元304之间设置有隔离空间305,隔离空间305的宽度在1-2cm之间。本实施例中,湿帘单元304的数量在4-6个之间,每个湿帘单元304形成湿帘。挂钩303相对于固定杆302斜向下设置,挂钩303与固定杆302之间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侧面设置有进风口(101),所述机壳(100)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02),所述机壳(100)内部相应于所述进风口(101)的位置上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换热组件、湿帘组件和导流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湿帘单元(304),相邻的两个所述湿帘单元(304)之间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湿帘单元(304)之间水流互通的隔离空间(3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侧面设置有进风口(101),所述机壳(100)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02),所述机壳(100)内部相应于所述进风口(101)的位置上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换热组件、湿帘组件和导流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湿帘单元(304),相邻的两个所述湿帘单元(304)之间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湿帘单元(304)之间水流互通的隔离空间(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01)内的换热管(201),所述换热管(201)内充斥有换热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0)内还设置有介质循环组件,所述介质循环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100)内底部的介质箱(501),所述介质箱(501)内设置有用于将介质驱动到所述换热管(201)内和湿帘单元(304)上的动力泵(5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进上吹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湿帘单元(304)的固定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明王利明张成成张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冠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