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28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隔板,设于机壳内并将机壳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隔板处设有连通风机腔和压机腔的出风口;挡板,位于风机腔内并对应出风口连接在隔板上,挡板的端部与隔板之间形成连通出风口的开口;电控板,设于压机腔内,具有压机模块,以及与压机模块连接的散热器;风道,罩设在散热器的外部,风道具有相对贯通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出风端对应出风口;以及风扇,设于风机腔内,风扇转动过程中气流通过风道带走散热器上的热量。本空调室外机利用流经风道的气流进行散热,同时在出风口设置挡板避免淋雨水进入压机腔,具有较好散热效果和防淋雨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外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技术介绍
空调室外机中电控板上的压机模块发热量大,这些热量主要由电控板背部的散热器散发,相关技术中,压机模块和散热器一般放置在风机腔侧,利用风机转动带走散热器上热量,达到给压机模块散热的目的。然而,压机模块位于风机腔侧就需要将其集中设计在电控板的一端,对电控板的整体设计需要较高要求;并且电控板至少一部分在风机腔侧,为防止风扇带起的淋雨水喷溅到电控板上,需要对电控板进行更高要求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不需要特别要求压机模块在电控板上的位置以及对电控板进行高要求防护,同时能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将出风口靠近风扇的边缘设置,利用风扇边缘风速最大的特性而使得气流更多地带走散热器上的热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在风道上设置邻近冷媒管的引风口,利用冷媒管周围气温较低的特性,提高气流与散热器的热交换效率,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将风道的下侧壁设置成斜面,即使有淋雨水进入风道也可以顺着斜面流出去,具有较好的防淋雨水效果。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由于在出风口设置挡板而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避免了淋雨水通过出风口进入风道内,具有较好的防淋雨水效果。r>根据本公开一方面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其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隔板,设于所述机壳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所述隔板处设有连通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压机腔的出风口;电控板,设于所述压机腔内,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压机模块,以及与所述压机模块连接的散热器,以对所述压机模块散热;风道,罩设在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风道具有相对贯通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出风端对应所述出风口;以及风扇,设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风扇转动过程中所述压机腔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流入所述风机腔。这样,将压机模块和散热器设置在压机腔侧,并通过在散热器外设置连通风机腔的风道,利用风扇转动时风机腔和压机腔的压差,使得流经风道的气流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从而提高散热效果,降低压机模块的温度;同时,压机模块不在风机腔内,不需要特别考虑压机模块在电控板上的位置和对电控板的高要求防护。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散热器具有多个平行的翅片,所述翅片之间的间隔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可以增大风道内气流与翅片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在所述隔板的投影上,所述散热器的宽度L1和长度D1、所述出风口的宽度L2和长度D2的关系满足:D2≤D1,L2≤L1。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风道的端部与所述隔板相抵。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隔板的上端设置。这样,相较于出风口位于隔板的下端时风扇转动带起的淋雨水下落比较易进入出风口的问题,该空调室外机将出风口靠近隔板的上端设置,淋雨水比较不容易进入出风口。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安装板,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电控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所述风道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竖向垂直于所述隔板设置,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这样,电控板的正面朝前,比较方便对电控板进行维修。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风道靠近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具有第一外翻沿,所述第一外翻沿贴合所述安装板。这样,可以增加风道与安装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具有第二外翻沿,所述风道抵靠所述第二外翻沿。这样,在安装风道时,可以将风道抵靠第二外翻沿进行定位,再进行后续连接,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和装配位置精度。根据本公开另一方面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其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隔板,设于所述机壳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所述隔板处设有连通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压机腔的出风口;电控板,设于所述压机腔内,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压机模块,以及与所述压机模块连接的散热器,以对所述压机模块散热;风道,罩设在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风道具有相对贯通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出风端对应所述出风口;以及风扇,设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风扇转动过程中所述压机腔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流入所述风机腔;在所述隔板的投影上,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扇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风扇的边缘设置。这样,将压机模块和散热器设置在压机腔侧,压机模块不在风机腔内,不需要特别考虑压机模块在电控板上的位置和对电控板的高要求防护;同时,通过在散热器外设置连通风机腔的风道,并将出风口靠近风扇边缘设置,利用风扇边缘风速最大的特性,可以使得流经风道的气流更多地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从而提高散热效果。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出风口的后端到所述风扇后端的垂向距离为X1,则X1趋近于0。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出风口的上端到所述风扇上端的垂向距离为X3,则X3趋近于0。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风扇的投影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分重合,所述出风口的上端到所述风扇上端的垂向距离为X3,所述出风口的下端到所述风扇上端的距离为X4,则X3≤1/2X4。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风道的端部与所述隔板相抵。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大致呈矩形。根据本公开另一方面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其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隔板,设于所述机壳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所述隔板处设有连通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压机腔的出风口;电控板,设于所述压机腔内,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压机模块,以及与所述压机模块连接的散热器,以对所述压机模块散热;风道,罩设在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风道具有相对贯通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出风端对应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的侧壁上设有引风口,所述引风口靠近所述进风端并邻近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冷媒管设置;以及风扇,设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风扇转动过程中所述压机腔的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所述引风口进入风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流入所述风机腔。这样,将压机模块和散热器设置在压机腔侧,压机模块不在风机腔内,不需要特别考虑压机模块在电控板上的位置和对电控板的高要求防护;同时,通过在散热器外设置连通风机腔的风道,并在风道上设置靠近冷媒管的引风口,利用冷媒管周围气温较低的特性,提高风道内气流与散热器的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引风口到所述冷媒管的距离L≤100mm。根据本公开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所述冷媒管在所述风道的投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其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n隔板,设于所述机壳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所述隔板处设有连通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压机腔的出风口;/n挡板,位于所述风机腔内并对应所述出风口连接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挡板的端部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开口;/n电控板,设于所述压机腔内,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压机模块,以及与所述压机模块连接的散热器,以对所述压机模块散热;/n风道,罩设在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风道具有相对贯通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出风端对应所述出风口;以及/n风扇,设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风扇转动过程中所述压机腔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流入所述风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
隔板,设于所述机壳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所述隔板处设有连通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压机腔的出风口;
挡板,位于所述风机腔内并对应所述出风口连接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挡板的端部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开口;
电控板,设于所述压机腔内,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压机模块,以及与所述压机模块连接的散热器,以对所述压机模块散热;
风道,罩设在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风道具有相对贯通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出风端对应所述出风口;以及
风扇,设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风扇转动过程中所述压机腔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流入所述风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
凹陷部,呈凹槽状,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出风口、所述开口连通;和
连接部,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周部并与所述隔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下槽侧壁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向下倾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周何延林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