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26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属于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换电插接头、托架、升降杆和气动升降装置;托架与电池箱车载底座或电池箱充电底座连接,托架上设有传感器组,传感器组与气动升降装置连接,托架上设有能够使换电插接头通过的开口;换电插接头通过升降杆与气动升降装置连接;换电插接头上设有若干功能性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由于电池箱重量较大、吊装装置控制精度较低、吊装水平误差较大造成的刚性插接过程插接口损坏问题。通过传感器组,能够对电池箱放置状态进行检测,并产生相关信号,精确的完成插接动作,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
技术介绍
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速度较慢、复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用换电模式代替充电模式,在换电站内对车用电池箱实现快速更换。在充电站内,换电装置将电动汽车上的电池箱取下充电,然后夹取一块已充满的电池箱装配到电动汽车上。电池箱与电动汽车之间、电池箱与充电底座之间通过换电插接口连接,电气插接口具备充放电和通讯的功能。目前,换电插接口采用刚性连接,由于电池箱重量较大,如果无法精准控制电池箱下放位置,将会对插接口造成直接破环,无法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电池箱下放过程对插接口的破坏。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包括换电插接头、托架、升降杆和气动升降装置;托架与电池箱车载底座或电池箱充电底座连接,托架上设有传感器组,传感器组与气动升降装置连接,托架上设有能够使换电插接头通过的开口;换电插接头通过升降杆与气动升降装置连接;换电插接头上设有若干功能性接口。优选地,传感器组包括压力传感器、接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优选地,传感器组的数量为2,分别对称设置在托架两侧。优选地,功能性接口包括通讯接口、接地线接口和充放电接口。优选地,换电插接头外设有外壳。进一步优选地,外壳边沿设有导向斜板。进一步优选地,外壳上设有升降限位装置。优选地,托架上设有红外测距装置,红外测距装置与气动升降装置连接。优选地,升降杆与气动升降装置之间设有阻尼装置。优选地,托架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池箱抬升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采用气动式升降插接方式,在电池箱吊装放置在托架上之前保持下降状态,待电池箱放置平稳后,再利用气动升降装置升起,完成换电插接头与电池箱的对接。有效避免了由于电池箱重量较大、吊装装置控制精度较低、吊装水平误差较大造成的刚性插接过程插接口损坏问题。通过传感器组,能够对电池箱放置状态进行检测,并产生相关信号,精确的完成插接动作,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地,传感器组包括压力传感器、接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能够采集多种参数实现精确地插接。进一步地,传感器组的数量为2,分别对称设置在托架两侧,能够综合采集两侧的参数,提高控制的精度。进一步地,换电插接头外设有外壳,能够保护换电插接头的结构,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更进一步地,外壳边沿设有导向斜板,能够提高插接精确度,降低插接冲击。更进一步地,外壳上设有升降限位装置,防止升降杆上升过度损坏插接口。进一步地,托架上设有红外测距装置,用于提高换电插接头的插接精度。进一步地,升降杆与气动升降装置之间设有阻尼装置,能够减少换电插接头与电池箱对接时的冲击力。进一步地,托架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池箱抬升机构,当气动升降装置失效时可手动对电池箱进行抬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图中:1-通讯接口、2-接地线接口、3-传感器组、4-换电插接头、5-托架、6-充放电接口、7-升降杆、8-气动升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其内容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如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包括换电插接头4、托架5、升降杆7和气动升降装置8;托架5与电池箱车载底座或电池箱充电底座连接,托架5上设有传感器组3,传感器组3与气动升降装置8连接,托架5上设有能够使换电插接头4通过的开口;换电插接头4通过升降杆7与气动升降装置8连接;换电插接头4上设有若干功能性接口。如图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性接口包括通讯接口1、接地线接口2和充放电接口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组3包括压力传感器、接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能够采集多种参数实现精确地插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组3的数量为2,分别对称设置在托架5两侧,能够综合采集两侧的参数,提高控制的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换电插接头4外设有外壳,外壳边沿设有导向斜板。外壳能够保护换电插接头4的结构,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导向斜板能够对插接头与电池箱的插接起导向作用,提高插接精确度,降低插接冲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外壳上设有升降限位装置,如限位块、限位条等结构,防止升降杆上升过度损坏插接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托架5上设有红外测距装置,红外测距装置与气动升降装置8连接,能够提高换电插接头的插接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升降杆7与气动升降装置8之间设有阻尼装置,能够减少换电插接头与电池箱对接时的冲击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托架5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池箱抬升机构,当气动升降装置8出现故障时可以将电池箱抬升离开换电插接头4。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是,在托架5两侧分别穿设一个螺孔,里面旋接有升降螺杆,不使用时升降螺杆不伸出螺孔;使用时旋转升降螺杆,使两个升降螺杆同时升起,将电池箱抬离换电插接头4,不会对换电插接头4造成损坏。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是,采用齿条齿轮结构,在托架5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通孔,托架5下方设置手动齿轮装置,齿条上端连接一个顶板,不使用时顶板不伸出通孔;使用时旋转手动齿轮装置,使两个齿条带动顶板同时升起,将电池箱抬离换电插接头4,不会对换电插接头4造成损坏。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托架5与电池箱车载底座或电池箱充电底座连接,当电池箱完全平稳放置到托架5上后,传感器组3会检测到相应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气动升降装置8,气动升降装置8带动升降杆7,使换电插接头4缓慢升起。由于换电插接头4外壳的导向斜板结构,换电插接头4可以进一步消除水平误差,精准的插入到电池箱对应插接口内。此时,通讯接口1、接地线接口2和充放电接口6完成连接,可以对电池包进行充放电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部分,本专利技术中虽然使用了部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方便的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以便于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专利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电插接头(4)、托架(5)、升降杆(7)和气动升降装置(8);托架(5)与电池箱车载底座或电池箱充电底座连接,托架(5)上设有传感器组(3),传感器组(3)与气动升降装置(8)连接,托架(5)上设有能够使换电插接头(4)通过的开口;换电插接头(4)通过升降杆(7)与气动升降装置(8)连接;换电插接头(4)上设有若干功能性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电插接头(4)、托架(5)、升降杆(7)和气动升降装置(8);托架(5)与电池箱车载底座或电池箱充电底座连接,托架(5)上设有传感器组(3),传感器组(3)与气动升降装置(8)连接,托架(5)上设有能够使换电插接头(4)通过的开口;换电插接头(4)通过升降杆(7)与气动升降装置(8)连接;换电插接头(4)上设有若干功能性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组(3)包括压力传感器、接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组(3)的数量为2,分别对称设置在托架(5)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换电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功能性接口包括通讯接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姚帅马满堂刘大为刘明义张斌朱连峻裴杰曹传钊曹曦朱勇徐若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