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26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安装多个端子的凸部之间的间隔变窄,制造容易,能够小型化,并且提高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左右一对的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多个端子;以及一加强支架,用于安装于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抵接而形成在所述两个连接器本体的两端的本体端部上并将所述两个半体部结合;其中,各连接器本体包括:一凸部,在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上延伸,用于保持所述多个端子;延长端部,连接于所述凸部的纵向两端;以及端壁部,从所述延长端部朝向对向的半体部延伸;而且其中,各本体端部包括相互抵接的左、右端壁部以及从所述端壁部延伸的左、右延长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8月20日、申请号为2019107721564、专利技术名称为“连接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常规地,诸如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等的连接器已用于将一对平行电路基板电连接在一起。这些类型的连接器附接于该对电路基板的相互对向的表面上并当彼此嵌合时而导通(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图16是示出一常规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在图中,811是一连接器基座,安装在一电路基板(未示出)上,具有一对在其纵向上延伸的细长的凸部812。多个端子861在连接器的纵向上并行安装在这些凸部812上。此外,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嵌合时,凸部812插入在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基座上形成的一对凹槽中的每一个内。从而,端子861接触安装在凹槽内的各自的配合端子(未示出)以导通。专利文献1:JP2001-126789A
技术实现思路
不幸的是,采用所述常规的连接器,由于端子861形成为与基座811一体化,所以如果尺寸减小,那么凸部812之间的间隔变窄,端子861的间距变小并且使连接器的制造变得困难。通常,端子861采用称为包覆成形或嵌件成形的成形方法与基座811的一对凸部812一体化。因此,如果凸部812之间的间隔变窄并且端子861的间距变小,那么在用于成形基座811的一金属用模具内对应一对凸部812的位置准确放置多个端子861变得困难。这里,目的是解决常规连接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使用于安装多个端子的凸部之间的间隔变窄,容易制造、能够小型化及高可靠性的连接器。因此,连接器包括:左右一对的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多个端子;以及一加强支架,用于安装于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抵接而形成在所述两个连接器本体的两端的本体端部上并将所述两个半体部结合;其中,各连接器本体包括:一凸部,在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上延伸,用于保持所述多个端子;延长端部,连接于所述凸部的纵向两端;以及端壁部,从所述延长端部朝向对向的半体部延伸;而且其中,各本体端部包括相互抵接的左、右端壁部以及从所述端壁部延伸的左、右延长端部。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加强支架包括:一上板,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一对端壁挟持板,其连接于所述上板的两侧缘以挟持所述端壁部;一对延长端挟持板,其连接于到所述上板的两端以挟持所述延长端部。在又一连接器中,所述上板包括:一端壁上表面覆部,面向所述端壁部的上表面;延长端上表面覆部,其连接于所述端壁上表面覆部的两端以面向所述延长端部的上表面;所述端壁挟持板包括面向所述端壁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的一端壁外侧面覆部和一端壁内侧面覆部;而所述延长端挟持板包括:一脚部,其连接于延长端上表面覆部的外侧端以面向所述延长端部的外侧面。在再一连接器中,所述端壁部包括一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厚部的下侧的一薄部;而所述延长端部包括一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厚部的下侧的一薄部;其中,在安装于所述本体端部之前的所述加强支架中,所述端壁挟持板的最接近部分之间的间隔比与所述端壁部的厚部对应的位置处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的间隔窄,而所述延长端挟持板的最接近部分之间的间隔比与所述延长端部的厚部对应的位置处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隔窄。在还一连接器中,所述端壁部的外侧面包括位于与所述厚部对应的一外侧凸面和与所述薄部对应的一外侧凹面之间的一台阶;所述端壁部的内侧面包括位于与所述厚部对应的一内侧凸面和与所述薄部对应的一内侧凹面之间的一台阶;以及所述延长端部的外侧面包括位于与所述厚部对应的外侧凸面和与所述薄部对应的外侧凹面之间的一台阶。在仍一连接器中,所述加强支架包括形成在所述端壁外侧面覆部、所述端壁内侧面覆部以及所述脚部上并与所述台阶接合的锁定突起。在依然有的一连接器中,所述端壁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延长端部的上表面从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凹入,所述端壁部的外侧面从所述延长端部的端面凹入,所述端壁部的内侧面从一端壁基部内侧面凹入,所述延长端部的外侧面从所述凸部的外侧面凹入,所述上板不突出所述凸部的上表面,所述端壁挟持板不突出所述本体端部的露出侧面,所述延长端挟持板不突出所述凸部的外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所述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嵌合的一配合连接器。在本专利技术中,安装多个端子的凸部之间的间隔能够变窄,制造容易,能够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第一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一三面视图,其中,(a)是一俯视图,(b)是一侧视图,而(c)是一仰视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一第一分解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一第二分解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第一加强支架的一第一三面视图,其中,(a)是一前视图,(b)是一后视图,而(c)是一侧视图。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支架的一第二三面视图,其中,(a)是一俯视图,(b)是沿(a)中的线A-A在箭头方向上作出的一剖视图,而(c)是沿(a)中的线B-B在箭头方向上作出的一剖视图。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对相互抵接的半体部的一二面视图,其中,(a)是一立体图,而(b)是一俯视图。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对相互抵接的半体部的要部的一剖视图,其中(a)是沿图7(b)中线C-C在箭头方向上作出的一剖视图,而(b)是沿图7(b)中线D-D在箭头方向上的一剖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刚好将一对相互抵接的半体部与一第一加强支架结合之前的状态的一立体图。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刚好将一对相互抵接的半体部与一第一加强支架结合之前的状态的主部的一剖视图,其中,(a)是沿图9中的线E-E在箭头方向上作出的一剖视图,而(b)是沿图9中线F-F在箭头方向上的一剖视图。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第二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图1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一分解图。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第一加强支架的一立体图。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支架的一第一三面视图,其中,(a)是一前视图,(b)是一后视图,而(c)是一侧视图。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支架的一第二三面视图,其中,(a)是一俯视图,(b)是沿(a)中的线G-G在箭头方向上作出的一剖视图,而(c)是沿(a)中的线H-H在箭头方向上作出的一剖视图。图16是示出一常规连接器的一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第一连接器10A左半体部10B右半体部11第一基座12第一凸部12a、111a嵌合面12b、14b、15b外侧面12c、15c内侧面13、112a凹槽部14延长端部14a、15a上表面14b1、15b1外侧凸面14b2、15b2外侧凹面14d端面14e、15e厚部14f、15f薄部15端壁部15c1内侧凸面15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中,包括:/n左右一对的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连接器本体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多个端子;以及/n加强支架,安装于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抵接而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的本体端部上并将两个所述半体部结合;/n其中,各连接器本体包括:凸部,在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上延伸,用于保持所述多个端子;延长端部,连接于所述凸部的纵向两端;以及端壁部,从所述延长端部朝向对向的半体部延伸;/n而且其中,各本体端部包括相互抵接的左、右端壁部以及从所述端壁部延伸的左、右延长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2 JP 2018-1552761.一种连接器,其中,包括:
左右一对的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连接器本体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多个端子;以及
加强支架,安装于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抵接而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的本体端部上并将两个所述半体部结合;
其中,各连接器本体包括:凸部,在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上延伸,用于保持所述多个端子;延长端部,连接于所述凸部的纵向两端;以及端壁部,从所述延长端部朝向对向的半体部延伸;
而且其中,各本体端部包括相互抵接的左、右端壁部以及从所述端壁部延伸的左、右延长端部。


2.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端主体部、第二端主体部,
所述第一本体沿纵向延伸并从其第一端延伸至其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主体部包括第一延长端部和第一端壁部,所述第一延长端部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端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一端壁部从所述第一延长端部沿横向延伸到第一结合面,
所述第二端主体部包括第二延长端部和第二端壁部,所述第二延长端部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二端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二端壁部从所述第二延长端部沿横向延伸到第二结合面;
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三端主体部、第四端主体部,
所述第二本体沿纵向延伸并从其第一端延伸至其第二端,
所述第三端主体部包括第三延长端部和第三端壁部,所述第三延长端部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一端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三端壁部从所述第三延长端部沿横向延伸到第三结合面,
所述第四端主体部包括第四延长端部和第四端壁部,所述第四延长端部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二端沿纵向延伸,所述第四端壁部从所述第四延长端部沿横向延伸到第四结合面;
至少一个第一端子,能够操作地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第一本体相关联;
至少一个第二端子,能够操作地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第二本体相关联;
第一加强支架;以及
第二加强支架,
当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端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第三端主体部的所述第三结合面抵接时,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一端主体部和所述第三端主体部接合,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结合在一起,
当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第二端主体部的所述第二结合面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第四端主体部的所述第四结合面抵接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二端主体部和所述第四端主体部接合,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结合在一起。


3.一种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包括左右一对的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连接器本体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多个端子,
其中,各连接器本体沿纵向延伸,并包括用于保持所述多个端子的凸部,
在左右半体部之间在纵向上限定的空间为细长的凹槽部,所述细长的凹槽部为在上下方向上对所述连接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敞开的贯穿孔,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纵向正交,
每个端子包括尾部和接触部,所述尾部从所述连接器本体沿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纵向均正交,
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所述第一组端子中的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组端子中的端子在投影方向上位置交替,
所述第一组端子被定位成尾部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且接触部露出于所述凸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组端子被定位成尾部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且接触部露出于所述凸部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连接器,其中,还包括:
加强支架,安装于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抵接而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的本体端部上并将两个所述半体部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连接器,其中,
各所述连接器本体还包括:
延长端部,连接于所述凸部的纵向两端;以及端壁部,从所述延长端部朝向对向的半体部延伸;
各本体端部包括相互抵接的左、右端壁部以及从所述端壁部延伸的左、右延长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加强支架包括:
上板,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一对端壁挟持板,连接于所述上板的两侧缘以挟持所述端壁部;
一对延长端挟持板,其接于到所述上板的两端以挟持所述延长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上板包括:端壁上表面覆部,面向所述端壁部的上表面;延长端上表面覆部,连接于所述端壁上表面覆部的两端以面向所述延长端部的上表面;
所述端壁挟持板包括面向所述端壁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的端壁外侧面覆部和端壁内侧面覆部;
所述延长端挟持板包括:脚部,连接于所述延长端上表面覆部的外侧端以面向所述延长端部的外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壁部包括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厚部的下侧的薄部;
而所述延长端部包括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厚部的下侧的薄部;
而且其中,在安装于所述本体端部之前的所述加强支架中,所述端壁挟持板的最接近部分之间的间隔比与所述端壁部的厚部对应的位置处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的间隔窄,而所述延长端挟持板的最接近部分之间的间隔比与所述延长端部的厚部对应的位置处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隔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壁部的外侧面包括位于与所述厚部对应的外侧凸面和与所述薄部对应的外侧凹面之间的台阶;
所述端壁部的内侧面包括位于与所述厚部对应的内侧凸面和与所述薄部对应的内侧凹面之间的台阶;以及
所述延长端部的外侧面包括位于与所述厚部对应的外侧凸面和与所述薄部对应的外侧凹面之间的台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加强支架包括形成在所述端壁外侧面覆部、所述端壁内侧面覆部以及所述脚部上并与所述台阶接合的锁定突起。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壁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延长端部的上表面从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凹入,
所述端壁部的外侧面从所述延长端部的端面凹入,
所述端壁部的内侧面从端壁基部内侧面凹入,
所述延长端部的外侧面从所述凸部的外侧面凹入,
所述上板不突出于所述凸部的上表面,
所述端壁挟持板不突出于所述本体端部的露出侧面,
所述延长端挟持板不突出于所述凸部的外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各所述端子通过成形方法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一体化。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本体还具有底板部,所述凸部一体形成于所述底板部的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底板部具有下部安装面,所述尾部露出于所述下部安装面。


15.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嵌合的配合连接器。


16.一种连接器,其中,包括:
左右一对的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连接器本体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多个端子;以及
加强支架,用于将两个所述半体部结合;
其中,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具有在两端形成的本体端部,
各连接器本体包括:凸部,在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上延伸,用于保持所述多个端子;延长端部,连接于所述凸部的纵向两端;以及端壁部,从所述延长端部朝向对向的半体部延伸;
而且其中,各本体端部包括相互抵接的左、右端壁部以及从所述端壁部延伸的左、右延长端部,
所述加强支架包括:上板,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一对端壁板,连接至所述上班的两侧边缘以覆盖所述端壁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藤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