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离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98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离合结构,包括套筒,及配合连接在套筒端部的离合套,及设置在套筒内部与离合套之间相互离合的离合圈,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筒腔,所述离合圈滑动设置在筒腔内,且筒腔内部设置有用于抵撑离合圈的弹簧,所述套筒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动力驱动的传动槽,所述离合套的侧方连接有齿扣,所述离合圈朝向离合套的一侧设置有与齿扣相互配合的齿槽,且离合圈的内部连接有用于动力传动的驱动齿;该安全离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方便的特点,并能有效避免电动工具在工作过程中因钻头卡死或堵转时而造成烧机或机身反转让操作者受伤的问题,有效保障了电动工具及操作人员的工作稳定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离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离合结构。
技术介绍
工作人员在通过电动工具进行锤钻工作时,由于工况的复杂,极易在钻头出现卡转或堵转的问题时,由于电动工具的功率输送扭矩较大而造成钻头断裂或机身反转的问题,严重的更是容易造成电动工具电机烧毁的情况,不仅容易造成电动工具的损坏,也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存在及其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操作者对各种复杂环境的使用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便于各种复杂环境操作处理,有效保障电动工具及其操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安全离合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离合结构,包括套筒,及配合连接在套筒端部的离合套,及设置在套筒内部与离合套之间相互离合的离合圈,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筒腔,所述离合圈滑动设置在筒腔内,且筒腔内部设置有用于抵撑离合圈的弹簧,所述套筒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动力驱动的传动槽,所述离合套的侧方连接有齿扣,所述离合圈朝向离合套的一侧设置有与齿扣相互配合的齿槽,且离合圈的内部连接有用于动力传动的驱动齿。作为优选,所述套筒远离传动槽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离合套的外侧连接有与卡槽相互配合的卡柱,让卡柱能够卡接在卡槽内,从而让套筒的旋转通过卡柱与卡槽的配合驱动离合套进行旋转。作为优选,所述卡槽与卡柱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卡柱均匀分布连接在离合套的外表面,所述卡槽均匀分布设置在套筒的外表面,通过多组卡柱与卡槽的配合有效保证了套筒驱动离合套的动力驱动强度与稳定性,有效避免离合套脱离套筒的可能。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挡槽,所述离合套的外侧设置有与挡槽相互连接的挡圈,使得挡圈能够扣接在挡槽内用以将离合套进行限位固定,有效提高生产者对离合套与套筒进行组装生产的便利性。作为优选,所述离合套、离合圈与弹簧位于筒腔内,且离合套、离合圈与套筒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以便于离合套、离合圈、弹簧与套筒的中央进行输出轴的放置,并通过离合圈内表面的驱动齿带动输出轴进行旋转活动。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齿为直齿结构,所述驱动齿设置有两个以上并均匀分布在离合圈的内表面,所述输出轴表面设置有与驱动齿相互配合连接的凹槽,以便于让离合圈的旋转通过驱动齿带动位于离合圈中央输出轴的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安全离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方便的特点;由于套筒中央的筒腔内设置有离合套、离合圈与弹簧,让离合套连接在套筒端部,以便于通过弹簧让离合器侧方的齿槽与离合套侧方的齿扣相互抵压贴合,让套筒的动力能够通过离合套传动到离合圈中,以便于离合器内表面的驱动齿能够带动位于离合圈内部输出轴的转动,离合圈与离合套的相互离合,使得电动工具在钻头卡转时离合圈能够在离合套侧方打滑空转,有效避免堵转或卡转时而造成钻头断裂、烧机、机身反转等安全问题,有效保护了电动工具在各种复杂环境操作的便利性,也保障了操作者的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安全离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安全离合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安全离合结构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安全离合结构,包括套筒1,及配合连接在套筒1端部的离合套2,及设置在套筒1内部与离合套2之间相互离合的离合圈3,所述套筒1内部设置有筒腔13,所述离合圈3滑动设置在筒腔13内,且筒腔13内部设置有用于抵撑离合圈3的弹簧4,所述套筒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动力驱动的传动槽11,所述离合套2的侧方连接有齿扣21,所述离合圈3朝向离合套2的一侧设置有与齿扣21相互配合的齿槽31,且离合圈3的内部连接有用于动力传动的驱动齿32。所述套筒1远离传动槽11的一侧设置有卡槽12,所述离合套2的外侧连接有与卡槽12相互配合的卡柱22,让卡柱22能够卡接在卡槽12内,从而让套筒1的旋转通过卡柱22与卡槽12的配合驱动离合套2进行旋转。所述卡槽12与卡柱22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卡柱22均匀分布连接在离合套2的外表面,所述卡槽12均匀分布设置在套筒1的外表面,通过多组卡柱22与卡槽12的配合有效保证了套筒1驱动离合套2的动力驱动强度与稳定性,有效避免离合套2脱离套筒1的可能。所述套筒1的内表面设置有挡槽14,所述离合套2的外侧设置有与挡槽14相互连接的挡圈5,使得挡圈5能够扣接在挡槽14内用以将离合套2进行限位固定,有效提高生产者对离合套2与套筒1进行组装生产的便利性。所述离合套2、离合圈3与弹簧4位于筒腔13内,且离合套2、离合圈3与套筒1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以便于离合套2、离合圈3、弹簧4与套筒1的中央进行输出轴的放置,并通过离合圈3内表面的驱动齿32带动输出轴行旋转。所述驱动齿32为直齿结构,所述驱动齿32设置有两个以上并均匀分布在离合圈3的内表面,所述输出轴表面设置有与驱动齿32相互配合连接的凹槽,以便于让离合圈3的旋转通过驱动齿32带动位于离合圈中央输出轴的转动。该安全离合结构的外置传动齿与套筒1端部的传动槽11相配合连接,让外置传动齿通过传动槽11驱动套筒1旋转,而离合套2、离合圈3与弹簧4则位于筒腔13内,且离合套2外表面的卡柱22卡接在套筒1表面的卡槽12中,而离合套2侧方的挡圈5则与套筒1内侧挡槽14相互配合连接,让挡圈5将离合套2进行限位固定,而弹簧4则抵压在离合圈3的侧方,使得离合圈3侧方的齿槽31与离合套2侧方的齿扣21相互配合,使得套筒1的动力通过离合套2驱动离合圈3转动,并通过齿扣21与齿槽31的离合让离合圈3通过驱动齿32带动位于离合圈3内部输出轴的转动,并有效保障输出轴动力输出的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安全离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方便的特点;由于套筒中央的筒腔内设置有离合套、离合圈与弹簧,让离合套连接在套筒端部,以便于通过弹簧让离合器侧方的齿槽与离合套侧方的齿扣相互抵压贴合,让套筒的动力能够通过离合套传动到离合圈中,以便于离合器内表面的驱动齿能够带动位于离合圈内部输出轴的转动,离合圈与离合套的相互离合,使得电动工具在钻头卡转时离合圈能够在离合套侧方打滑空转,有效避免堵转或卡转时而造成钻头断裂、烧机、机身反转等安全问题,有效保护了电动工具在各种复杂环境操作的便利性,也保障了操作者的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及配合连接在套筒端部的离合套,及设置在套筒内部与离合套之间相互离合的离合圈,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筒腔,所述离合圈滑动设置在筒腔内,且筒腔内部设置有用于抵撑离合圈的弹簧,所述套筒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动力驱动的传动槽,所述离合套的侧方连接有齿扣,所述离合圈朝向离合套的一侧设置有与齿扣相互配合的齿槽,且离合圈的内部连接有用于动力传动的驱动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及配合连接在套筒端部的离合套,及设置在套筒内部与离合套之间相互离合的离合圈,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筒腔,所述离合圈滑动设置在筒腔内,且筒腔内部设置有用于抵撑离合圈的弹簧,所述套筒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动力驱动的传动槽,所述离合套的侧方连接有齿扣,所述离合圈朝向离合套的一侧设置有与齿扣相互配合的齿槽,且离合圈的内部连接有用于动力传动的驱动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远离传动槽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离合套的外侧连接有与卡槽相互配合的卡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兰花俞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铭坤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