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靠背的踏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82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靠背的踏凳,包括前梯框和后梯框,所述前梯框包括前脚管和踏板,前脚管相对而立,踏板间隔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所述后梯框包括后脚管和后脚横杆,后脚管相对而立,后脚横杆间隔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前脚管和后脚管转动连接,以使前梯框和后梯框之间相互展开或相互折叠,所述前梯框还包括扶手、靠背和上部踏板,所述扶手分别设置在前脚管的上端,靠背设置在扶手和扶手之间,靠背一端连接扶手,靠背另一端连接另一扶手,所述上部踏板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上部踏板靠近前脚管的上端,踏凳以梯具功能为主,复合座椅功能,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梯具相比功能更加多元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靠背的踏凳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靠背的踏凳。
技术介绍
在房间、图书馆等场景中,若需登高取物件,一般直接拿座椅或另外再去搬动梯具才能完成这一动作。但是,座椅的设计中一般重心较低,且注重座立舒适性而不适宜踩踏这等动作的集中载荷,因此采用座椅登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座椅设计为使坐立稳定,一般采用整体式设计,有不便携等特点。但是,梯具占用一定的空间且不经常使用,因此梯具一般不会在以上使用场景中储存,需要登高时需从别处进行拿去使用,使用不方便,而且梯具设计注重登高站立,一般不预留位置进行坐立,该特点也促使以上场景中极少储存梯具。现有梯具大多以只作辅助登高的形式体现在市场上,为填补该类使用场景的产品空缺,也为梯具的附加值,也为极大改善座椅的登高的安全隐患,专利技术一种兼顾坐立与靠背的舒适性,辅助登高的安全性,方便移动的一种踏凳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登高、坐立舒适、安全性高、方便移动、便携的一种带靠背的踏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靠背的踏凳,包括前梯框和后梯框,所述前梯框包括前脚管和踏板,前脚管相对而立,踏板间隔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所述后梯框包括后脚管和后脚横杆,后脚管相对而立,后脚横杆间隔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前脚管和后脚管转动连接,以使前梯框和后梯框之间相互展开或相互折叠,所述前梯框还包括扶手、靠背和上部踏板,所述扶手分别设置在前脚管的上端,靠背设置在扶手和扶手之间,靠背一端连接扶手,靠背另一端连接另一扶手,所述上部踏板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上部踏板靠近前脚管的上端。用户通过握持扶手便于用户攀爬,用户踩踏在踏板上用于登高,当用户需要坐立时,用户坐于上部踏板上,用户身体依靠在靠背上,用户坐立十分舒适,而且手部可以握持扶手,坐立十分安全,本专利技术针对需要坐立且登高动作的使用场景,且兼顾坐立舒适性,辅助登高安全性,便携性,为辅助登高提供安全保障,附加可坐立功能,使用舒适,而且辅助登高功能以及坐立功能的随意切换,大大提高踏凳的实用性,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踏凳以梯具功能为主,复合座椅功能,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梯具相比功能更加多元化,产品附加值更高,且收合后占用空间少,方便收纳,填补市场对此类产品的空缺。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扶手和前脚管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靠背为流线型靠背,靠背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抓手位。所述靠背采用流线型设计,靠背的外表面没有筋位等累赘,整体圆润饱满,迎合整体设计效果,用户依靠时更舒适,而且靠背中心位置还添加抓手位,大大提高踏凳的便携性。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上部踏板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用于增强横向承载力的前横杆和中横杆,上部踏板的底部两侧沿其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用于增强纵向承载力的承托片。所述横向、纵向的支撑增加了坐立以及站立在踏板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梯凳的安全系数。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前横杆设置在所述上部踏板的底部前端,前横杆以转动方式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上部踏板以前横杆为旋转中心旋转。作为更具体的方案,上部踏板的前端和踏板的前端均采用迎合前脚的角度进行下弯形成下弯部。所述踏板和上部踏板的前端采用迎合前脚角度设计的同时也采用接近零力臂的设计,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踏板和上部踏板均使用这种零力臂的设计,踏板和上部踏板在踩踏时能有效的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翻转,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意外跌落风险。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上部踏板为塑胶踏板,所述前横杆和中横杆均为金属杆,所述承托片为金属片。所述上部踏板采用薄造型设计,由于上部踏板的前端朝下形成下弯部,因此用户在侧面看时轻薄,在正面看时给人厚重感,踏实感,而且采用金属片大大增强上部踏板的纵向踏板承载力。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还包括保险装置,所述保险装置包括保险钩、按钮和弹性件,所述保险钩以转动方式设置在上部踏板的底部,弹性件设置在上部踏板的底部,弹性件一端抵靠在保险钩上,弹性件另一端抵靠在上部踏板,弹性件构成保险钩的复位机构,所述按钮以转动方式设置在踏板上,按钮的一端与保险钩接触,按钮带动保险钩动作,令保险钩和靠近后脚管上端的后脚横杆钩挂或脱离。所述保险钩锁合后脚横杆时,上部踏板与后脚横杆上下方向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相当于上部踏板固定在后脚横杆上,充分的防止梯凳在使用过程中意外收合,降低跌落风险。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上部踏板的表面开有一缺口,按钮以转动方式嵌入缺口内,按钮的一端设有用于控制保险钩动作的凹槽,所述保险钩包括左压板、右压板和钩体,所述左压板、右压板和钩体连接形成T形保险钩,所述踏板的底部延伸出连接片,连接片开有一开口,保险钩的右压板穿过开口并插入按钮的凹槽内,保险钩以开口处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一端抵靠在上部踏板的底部,弹簧另一端抵靠在左压板上,弹簧构成保险钩的复位机构。所述按钮的采用嵌入式结构,能有效防止踏凳在使用过程中意外踩踏到按钮,导致保险钩解锁失去锁合效果,大大提高踏凳的安全性。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踏板和上部踏板均以转动方式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踏板和上部踏板分别连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连接后梯管,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杆,前梯框和后梯框相互折叠时,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连杆动作,第一连杆带动踏板和上部踏板同步翻转,实现踏板和上部踏板折叠。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实现实现前梯框和后梯框联动收合,踏板和上部踏板同步展开或折叠,方便用户展开或折叠梯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踏凳以梯具功能为主,复合座椅功能,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梯具相比功能更加多元化,产品附加值更高,且收合后占用空间少,方便收纳,填补市场对此类产品的空缺。本技术,用户通过握持扶手便于用户攀爬,用户踩踏在踏板上用于登高,当用户需要坐立时,用户坐于上部踏板上,用户身体依靠在靠背上,用户坐立十分舒适,而且手部可以握持扶手,坐立十分安全,本专利技术针对需要坐立且登高动作的使用场景,且兼顾坐立舒适性,辅助登高安全性,便携性,为辅助登高提供安全保障,附加可坐立功能,使用舒适,而且辅助登高功能以及坐立功能的随意切换,大大提高踏凳的实用性,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本技术,所述上部踏板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用于增强横向承载力的前横杆和中横杆,上部踏板的底部两侧沿其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用于增强纵向承载力的承托片,所述横向、纵向的支撑增加了坐立以及站立在踏板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梯凳的安全系数。本技术,所述保险钩锁合后脚横杆时,上部踏板与后脚横杆上下方向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相当于上部踏板固定在后脚横杆上,充分的防止梯凳在使用过程中意外收合,降低跌落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三级的带靠背的踏凳示意图。图2为二级的带靠背的踏凳示意图。图3为带靠背的踏凳的上部踏板示意图。图4为带靠背的踏凳的上部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靠背的踏凳,包括前梯框和后梯框,所述前梯框包括前脚管和踏板,前脚管相对而立,踏板间隔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所述后梯框包括后脚管和后脚横杆,后脚管相对而立,后脚横杆间隔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前脚管和后脚管转动连接,以使前梯框和后梯框之间相互展开或相互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梯框还包括扶手、靠背和上部踏板,所述扶手分别设置在前脚管的上端,靠背设置在扶手和扶手之间,靠背一端连接扶手,靠背另一端连接另一扶手,所述上部踏板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上部踏板靠近前脚管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靠背的踏凳,包括前梯框和后梯框,所述前梯框包括前脚管和踏板,前脚管相对而立,踏板间隔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所述后梯框包括后脚管和后脚横杆,后脚管相对而立,后脚横杆间隔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前脚管和后脚管转动连接,以使前梯框和后梯框之间相互展开或相互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梯框还包括扶手、靠背和上部踏板,所述扶手分别设置在前脚管的上端,靠背设置在扶手和扶手之间,靠背一端连接扶手,靠背另一端连接另一扶手,所述上部踏板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上部踏板靠近前脚管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靠背的踏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和前脚管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靠背的踏凳,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为流线型靠背,靠背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抓手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靠背的踏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踏板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用于增强横向承载力的前横杆和中横杆,上部踏板的底部两侧沿其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用于增强纵向承载力的承托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带靠背的踏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杆设置在所述上部踏板的底部前端,前横杆以转动方式设置在前脚管和前脚管之间,上部踏板以前横杆为旋转中心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靠背的踏凳,其特征在于:上部踏板的前端和踏板的前端均采用迎合前脚的角度进行下弯形成下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嘉涛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万怡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