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74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管塔,包括第三塔身,设置在第三塔身上方的第二塔身,固定在第二塔身上方的第一塔身,设置在第一塔身顶部的避雷针,设置在第一塔身上的第一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下方、且设置在第一塔身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塔身、第二塔身和第三塔身上均设置有爬梯,所述第三塔身底部设置有配重基础,所述配重基础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固定板组和下固定板组,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上的第一杆组,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上的第二杆组,所述第一杆组在地面的投影与第二杆组在地面的投影错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在加固装置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管塔
本技术涉及通信塔
,尤其是一种单管塔。
技术介绍
单管塔是地面通信塔的重要形式,因其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在地面通信塔中占有较大比例。单管塔一般与基础塔桩连接,基础塔桩埋于地面下,用于承载单管塔,常用基础塔桩通常常用单层作为基础,使用一段时间后基础塔桩会松动,单管塔位于地面上,用于接收通信信号。单管塔上的支架随着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单管塔悬挂的设备重量也随之增大,用相同布设方式的支架安装设备也会造成天线缠绕联结,再加上部分单管塔使用时间长,基础塔桩周边土质破坏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单管塔出现倾斜现象,单管塔倾斜会影响通信设备信号的稳定,影响通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倾斜、便于安装维护的单管塔,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管塔,包括第三塔身,设置在第三塔身上方的第二塔身,固定在第二塔身上方的第一塔身,设置在第一塔身顶部的避雷针,设置在第一塔身上的第一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下方、且设置在第一塔身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塔身、第二塔身和第三塔身上均设置有爬梯,所述第三塔身底部设置有配重基础,所述配重基础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固定板组和下固定板组,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上的第一杆组,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上的第二杆组,所述第一杆组在地面的俯视图与第二杆组在地面的俯视图错开。所述第三塔身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周向且均匀地焊接有多个肋板,所述任意两个相邻肋板间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上穿过连接板并固定在配重基础上。所述第一塔身、第二塔身和第三塔身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爬梯固定板。所述爬梯包括圆管,设置在圆管上的多个第二爬梯固定板,任一所述第二爬梯固定板均与第一爬梯固定板连接,设置在圆管上的多个爬钉,所述多个爬钉设置在圆管左右两侧,所述圆管底部还设置有安全绳安装板。所述第一塔身与套接在第二塔身上,所述第二塔身套接在第三塔身,所述避雷针与第一塔身通过法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巧妙地将第一塔身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错开布置,便于天线安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2)本技术巧妙地在第三塔身地面设置法兰盘,在法兰盘上周向且等间距设置多个肋板,地脚螺丝穿过法兰盘连接配重基础,提高了整个单管塔的稳定性。(3)本技术巧妙地将配重基础设置为相互配合的上固定板组和下固定板组,充分提高了配重塔桩的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在通信塔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A-A;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B-B;图4为本技术第三塔身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塔身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爬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爬梯的剖视图1-1;图8为本技术配重基础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配重基础的剖视图3-3;图10为本技术配重基础的剖视图4-4。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第一塔身;2、第二塔身;3、第三塔身;41、第一支架;42、第二支架;411、第一杆组;421、第二杆组;5、避雷针;6、配重基础;61、上固定板组;62、下固定板组;8、爬梯;81、圆管;82、爬钉;11、地脚螺栓;12、连接板;121、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管塔,包括第三塔身3,设置在第三塔身3上方的第二塔身2,固定在第二塔身2上方的第一塔身1,设置在第一塔身1顶部的避雷针5,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一支架41,位于第一支架41下方、且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上均设置有爬梯8,所述第三塔身3底部设置有配重基础6,所述配重基础6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固定板组61和下固定板组62,上固定板组61和下固定板组62布设方式不同,不是简单的重叠相加,有效避免配重基础6在受力过程中受力不均而造成某一方向松动的情况。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架41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一杆组411,所述第二支架42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二杆组421,所述第一杆组411在地面的俯视图与第二杆组421在地面的俯视图错开,错开设置的第一杆组411和第二杆组421可以有效避免天线缠绕联结,同时也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具体的,所述第三塔身3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上周向且均匀地焊接有多个肋板121,所述任意两个相邻肋板121间设置有地脚螺栓11,所述地脚螺栓11上穿过连接板12并固定在配重基础6上。具体的,所述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爬梯固定板。具体的,每段塔身从顶部往下150mm处开始设置爬梯,一下段顺延处理。具体的,所述爬梯8包括圆管81,设置在圆管81上的多个第二爬梯固定板,任一所述第二爬梯固定板均与第一爬梯固定板连接,设置在圆管81上的多个爬钉82,所述多个爬钉设置在圆管81左右两侧,所述圆管81底部还设置有安全绳安装板,爬梯8通过第二爬梯固定板连接第一爬梯固定板,完成爬梯8的固定安装。具体的,所述第一塔身1与套接在第二塔身2上,所述第二塔身2套接在第三塔身3,所述避雷针5与第一塔身1通过法兰盘连接,避雷针5底部设置有法兰盘,第一塔身1顶部设置有法兰盘,通过螺栓将相邻法兰盘连接。具体的,配重基础6包括两层固定板组,上固定板组61与下固定板组62布设方式不同,上固定板组61与下固定板组62相互配合,充分保证单管塔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塔身(3),设置在第三塔身(3)上方的第二塔身(2),固定在第二塔身(2)上方的第一塔身(1),设置在第一塔身(1)顶部的避雷针(5),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一支架(41),位于第一支架(41)下方、且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上均设置有爬梯(8),所述第三塔身(3)底部设置有配重基础(6),所述配重基础(6)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固定板组(61)和下固定板组,所述第一支架(41)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一杆组(411),所述第二支架(42)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二杆组(421),所述第一杆组(411)在地面的俯视图与第二杆组(421)在地面的俯视图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塔身(3),设置在第三塔身(3)上方的第二塔身(2),固定在第二塔身(2)上方的第一塔身(1),设置在第一塔身(1)顶部的避雷针(5),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一支架(41),位于第一支架(41)下方、且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上均设置有爬梯(8),所述第三塔身(3)底部设置有配重基础(6),所述配重基础(6)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固定板组(61)和下固定板组,所述第一支架(41)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一杆组(411),所述第二支架(42)上设置有以环形阵列方式设置在第一塔身(1)上的第二杆组(421),所述第一杆组(411)在地面的俯视图与第二杆组(421)在地面的俯视图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塔身(3)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卫兴吴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创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