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笼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72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梯笼底座,包括能够放置于垫层上的放置板(4)、焊接于所述放置板(4)上表面的套装管(3),所述套装管(3)的上部和梯笼立柱(1)的下部套装连接,所述套装管(3)的上部与梯笼立柱(1)套装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5),螺栓孔(5)内连接有用于连接套装管(3)和梯笼立柱(1)的高强螺栓(2)。梯笼底座可以提前将梯笼放入基坑,在不影响结构施工的情况下,很好的保证了人员上下基坑的安全,以较小的成本避免了搭设临时爬梯或走道所带来的反复的工作量及不规范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所采用的材料均很常见,材料加工设备也是通用设备,并且制作简单,加工方便,易于操作,成本较低;做到了简约、美观、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笼底座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梯笼底座。
技术介绍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一般采取搭设简易爬梯或设置梯笼的方式方便人员上下基坑,在安全性和规范化方面,梯笼是最为理想且可靠的人员上下基坑的方式。在没有多余空间设置梯笼基础又不影响底板施工的情况下快速设置好梯笼,常规的梯笼装置便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对于深基坑梯笼设置,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在结构范围外单独设置梯笼基础;第二种是待结构底板形成后再放置梯笼。对于第一种方法,首先基坑要有建筑结构外足够的空间来设置梯笼基础,且单独设置基础也需要一定的人工和材料;对于第二种方法,需要等待局部底板形成,但是考虑到底板防水效果,底板一般不会设置施工缝,且后浇带划分下的底板区域也较大,这就导致底板形成时间普遍较长,在局部底板形成这一过程中,人员上下基坑的安全通道无法保障。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深基坑无法快速设置梯笼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梯笼底座,该梯笼底座解决了基坑施工前期梯笼无法快速下道坑底的问题,省掉了为配合施工不断搭设拆除爬梯和通道的麻烦,保证了底板钢筋绑扎的空间,还保证了人员安全上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梯笼底座,包括能够放置于垫层上的放置板、焊接于所述放置板上表面的套装管,所述套装管的上部和梯笼立柱的下部套装连接,所述套装管的上部与所述梯笼立柱套装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套装管和梯笼立柱的高强螺栓。优选地,所述螺栓孔的数量为至少三组,多组所述螺栓孔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梯笼立柱可选择与不同高度的螺栓孔连接。优选地,所述梯笼立柱从上至下具有两组孔,所述套装管和梯笼立柱每次通过两个高强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套装管的内孔形状与所述梯笼立柱的外周形状相同。优选地,所述套装管的内孔尺寸大于所述梯笼立柱的外周尺寸,所述梯笼立柱套装于所述套装管的内孔中。优选地,所述放置板和套装管的表面涂有防锈漆。本技术所提供的梯笼底座,包括放置板、套装管以及高强螺栓,放置板能够放置于垫层上,放置板的面积越大,与垫层的接触面积越大,越稳固,但由于放置板的面积太大,成本较高,放置板的面积要适中。套装管焊接于放置板的上表面,放置板和套装管为固定连接,连接牢固。为了保证梯笼底座的稳定性,套装管的高度不宜超过1m,保证梯笼底座不宜倾倒。梯笼底座放置在防水保护层上梯笼角对应的位置,套装管的上部和梯笼立柱的下部套装连接,套装管的上部与梯笼立柱套装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梯笼立柱的下部与套装管套装的位置具有孔,高强螺栓穿过梯笼立柱的孔和套装管的螺栓孔,并在末端用螺母紧固,以此将套装管和梯笼立柱连接起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梯笼立柱与梯笼底座的套装管套装连接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然后在基坑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将此梯笼底座放置下去,底板施工时直接将底座浇入底板混凝土。待需梯笼立柱拆卸时,仅卸掉高强螺栓即可。梯笼底座可以提前将梯笼放入基坑,在不影响结构施工的情况下,很好的保证了人员上下基坑的安全,以较小的成本避免了搭设临时爬梯或走道所带来的反复的工作量及不规范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放置板、套装管以及高强螺栓所采用的材料均很常见,材料加工设备也是通用设备,并且制作简单,加工方便,易于操作,成本较低;做到了简约、美观、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梯笼底座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梯笼底座的立面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梯笼立柱1、高强螺栓2、套装管3、放置板4、螺栓孔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梯笼底座,该梯笼底座解决了基坑施工前期梯笼无法快速下道坑底的问题,省掉了为配合施工不断搭设拆除爬梯和通道的麻烦,保证了底板钢筋绑扎的空间,还保证了人员安全上下。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2,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梯笼底座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梯笼底座的立面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梯笼底座,包括能够放置于垫层上的放置板4、焊接于放置板4上表面的套装管3,套装管3的上部和梯笼立柱1的下部套装连接,套装管3的上部与梯笼立柱1套装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5,螺栓孔5内连接有用于连接套装管3和梯笼立柱1的高强螺栓2。上述结构中,梯笼底座包括放置板4、套装管3以及高强螺栓2,放置板4能够放置于垫层上,放置板4的面积越大,与垫层的接触面积越大,越稳固,但由于放置板4的面积太大,成本较高,放置板4的面积要适中,比如采用10mm厚普通钢板切割成300mm×300mm方块钢板,既能够保证稳定性,又节省成本。套装管3焊接于放置板4的上表面,放置板4和套装管3为固定连接,连接牢固。为了保证梯笼底座的稳定性,套装管3的高度不宜超过1m,保证梯笼底座不宜倾倒。梯笼底座放置在防水保护层上梯笼角对应的位置,套装管3的上部和梯笼立柱1的下部套装连接,套装管3的上部与梯笼立柱1套装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5,梯笼立柱1的下部与套装管3套装的位置具有孔,高强螺栓2穿过梯笼立柱1的孔和套装管3的螺栓孔5,并在末端用螺母紧固,以此将套装管3和梯笼立柱1连接起来。需要说明的是,高强螺栓2的强度要足够,需要能够满足剪切力的强度要求,通常高强螺栓2的直径需要大于等于18mm,比如采用M20高强螺栓2,此时螺栓孔5的孔径为22mm,易于连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梯笼立柱1与梯笼底座的套装管3套装连接且通过高强螺栓2连接,然后在基坑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将此梯笼底座放置下去,底板施工时直接将底座浇入底板混凝土。待需梯笼立柱1拆卸时,仅卸掉高强螺栓2即可。梯笼底座可以提前将梯笼放入基坑,在不影响结构施工的情况下,很好的保证了人员上下基坑的安全,以较小的成本避免了搭设临时爬梯或走道所带来的反复的工作量及不规范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放置板4、套装管3以及高强螺栓2所采用的材料均很常见,材料加工设备也是通用设备,并且制作简单,加工方便,易于操作,成本较低;做到了简约、美观、安全。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梯笼底座进行若干改变,螺栓孔5的数量为至少三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梯笼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放置于垫层上的放置板(4)、焊接于所述放置板(4)上表面的套装管(3),所述套装管(3)的上部和梯笼立柱(1)的下部套装连接,所述套装管(3)的上部与所述梯笼立柱(1)套装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5),所述螺栓孔(5)内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套装管(3)和梯笼立柱(1)的高强螺栓(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笼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放置于垫层上的放置板(4)、焊接于所述放置板(4)上表面的套装管(3),所述套装管(3)的上部和梯笼立柱(1)的下部套装连接,所述套装管(3)的上部与所述梯笼立柱(1)套装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5),所述螺栓孔(5)内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套装管(3)和梯笼立柱(1)的高强螺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笼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5)的数量为至少三组,多组所述螺栓孔(5)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梯笼立柱(1)可选择与不同高度的螺栓孔(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笼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翔王和平潘根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