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63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包括:支撑板,可调节式设置在吊顶龙骨上用于并将承重传递给吊顶龙骨的板件;传力框架,与支撑板连接并且设置在支撑板与吊顶板之间用于将灯具重量传递到吊顶龙骨上的框架体;其中,所述传力框架内部设置有腔体结构;所述的传力框架的靠近吊顶板的一侧与吊顶板之间设置有间距。该吊顶板缝承载结构,支撑板及其下方的传力框架的位置位置可以调节,能够满足用户吊设位置的变换需求,吊挂物体通过吊顶板直接连接到传力框架上,其重量通过传力框架传递到支撑板上,最终通过支撑板传递到吊顶龙骨上,吊顶龙骨进行承载,有效避免了吊挂物体直接由吊顶板承载造成的吊顶板的变形,从而造成装饰效果不够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饰
,特别涉及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琉晶板吊顶系统面层握钉力和承载能力有限,顶面安装3kg灯具,不能按照传统的面层固定的方式安装,需要增加后置基层来加强固定。目前的已有技术为九块10mm厚的板材进行叠加组成后置基层,板与板之间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并且需要对每块板进行开孔,加工时间长,步骤比较繁琐。由此,造成了现有的后置基层开孔数量比较多,多块板进行叠加固定,安装费时,而且由于多板开孔,无法保证孔与孔之间的安装精度,导致整体外形不够美观,精度低等。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1年7月6日,公告号:CN201891240U)公开了一种可装饰物的吊顶,现有卫生间的装修设计配置灯光环境时需要单独配备灯光而破坏居室整体美感以及增加制作成本,本技术的可装饰物的吊顶包括龙骨及可安装在龙骨上的扣板和电器,还包括一个饰物安装配件,该饰物安装配件为包括一个安装部和至少一个饰物安放部的一体式结构,所述的饰物安放部具有敞口且在安装状态下对应该敞口具有空间。通过为吊顶配置饰物安装配件并将饰物安装配件设计成包括安装部和至少一个饰物安放部的一体式结构,并为饰物安放部设计敞口,令饰物安装配件作为吊顶的组成部分,在营造惬意灯光环境的同时,不会破坏居室整体美感以及增加制作成本。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破坏居室美感的问题,但是其并未解决安装繁琐的问题,而且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较为复杂,操作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后置基层开孔数量比较多,多块板进行叠加固定,安装费时,而且由于多板开孔,无法保证孔与孔之间的安装精度,导致整体外形不够美观,精度低等问题,同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置基层一经固定位置则不能够进行调节,不能够满足用户多位置选择的要求,而提供一种能够调节位置,且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安装精度高的吊顶板缝承载结构。本技术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包括:支撑板,可调节式设置在吊顶龙骨上用于并将承重传递给吊顶龙骨的板件;传力框架,与支撑板连接并且设置在支撑板与吊顶板之间用于将灯具重量传递到吊顶龙骨上的框架体;其中,所述传力框架内部设置有腔体结构;所述的传力框架的靠近吊顶板的一侧与吊顶板之间设置有间距。该吊顶板缝承载结构,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后置基层结构进行全新的设计,在吊顶龙骨上可调节地设置一支撑板,同时在支撑板的下方设置的传力框架,传力框架与吊顶板之间设置有间距,即传力框架与吊顶板之间不接触,当用户需要选择吊装位置时,沿吊顶龙骨移动支撑板及其下方的传力框架的位置,以满足用户吊设位置的变换需求,由于传力框架与吊顶板之间设置有间距,不进行接触,在进行安装吊挂物体时,吊挂物体通过吊顶板直接连接到传力框架上,其重量通过传力框架传递到支撑板上,最终通过支撑板传递到吊顶龙骨上,由吊顶龙骨进行承载,有效避免了吊挂物体直接由吊顶板承载造成的吊顶板的变形,从而造成装饰效果不够美观的问题,同时,该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加工安装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板的宽度大于两吊顶龙骨之间的间距。支撑板的宽度大于两吊顶龙骨之间的间距,这样的结构是为了方便更好的将力传递给吊顶龙骨,使力传递更加均匀,使整个承载结构受力更加均匀,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力框架的两侧与吊顶龙骨之间设置有滑动间距。传力框架由于需要调节其吊装位置,因此,设置滑动间距,方便从外部滑动传力框架,使其移动到合适的安装位置。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力框架呈矩形框架结构设置;或者所述的传力框架呈梯形框架结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力框架与吊顶板之间的间距大于传力框架承载所产生的变形量。传力框架与吊顶板之间的间距大于传力框架承载所产生的变形量是为了避免在吊挂物体吊装后使吊顶板承载重力,避免吊顶板的承力变形现象的发生。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板通过一滑动调节组件与吊顶龙骨滑动连接。为了方便使用者的调节,通过滑动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吊顶龙骨上的滑轨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滑块。作为优选,所述的滑轨和滑块上设置有滑动定位结构。为了保证移动到位后安装位置的固定,设置滑动定位结构能够快速实现调节定位。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定位结构包括滑动定位凹槽和滑动定位凸起,所述的滑动定位凹槽均布在滑轨的轨面上,所述的滑动定位凸起设置在滑块的下部并且当承力时滑动定位凸起自动与滑动定位凹槽自锁式定位。滑动定位凹槽和滑动定位凸起的设置既能够保证滑动调节的需要,同时还能够保证在滑动调节到位后,安装位置的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力框架下端设置有伸出吊顶板缝的滑动拉件。滑动拉件是为了方便对传力框架位置的调节,在调节后该滑动拉件可以隐藏到吊顶板缝内部,不会影响外形的美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吊顶板缝承载结构,支撑板及其下方的传力框架的位置位置可以调节,能够满足用户吊设位置的变换需求,吊挂物体通过吊顶板直接连接到传力框架上,其重量通过传力框架传递到支撑板上,最终通过支撑板传递到吊顶龙骨上,由吊顶龙骨进行承载,有效避免了吊挂物体直接由吊顶板承载造成的吊顶板的变形,从而造成装饰效果不够美观的问题,同时,该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加工安装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吊顶板缝承载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吊顶板缝承载结构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吊顶板缝承载结构的一种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A处放大图;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图中:1、支撑板,2、传力框架,3、腔体结构,4、滑动调节组件,5、滑轨,6、滑块,7、滑动定位结构,8、滑动定位凹槽,9、滑动定位凸起,10、滑动拉件,11、吊顶龙骨,12、吊顶板,13、吊顶板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在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包括:支撑板1,可调节式设置在吊顶龙骨11上用于并将承重传递给吊顶龙骨的板件;传力框架2,与支撑板1连接并且设置在支撑板1与吊顶板之间用于将灯具重量传递到吊顶龙骨上的框架体;其中,所述传力框架2内部设置有腔体结构3;所述的传力框架2的靠近吊顶板的一侧与吊顶板12之间设置有间距H。支撑板1的宽度大于两吊顶龙骨之间的间距。支撑板1的宽度大于两吊顶龙骨之间的间距,这样的结构是为了方便更好的将力传递给吊顶龙骨,使力传递更加均匀,使整个承载结构受力更加均匀,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传力框架2的两侧与吊顶龙骨之间设置有滑动间距L。传力框架由于需要调节其吊装位置,因此,设置滑动间距,方便从外部滑动传力框架,使其移动到合适的安装位置。传力框架2呈矩形框架结构设置;或者所述的传力框架2呈梯形框架结构设置。传力框架2与吊顶板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板(1),可调节式设置在吊顶龙骨上用于并将承重传递给吊顶龙骨的板件;/n传力框架(2),与支撑板(1)连接并且设置在支撑板(1)与吊顶板之间用于将灯具重量传递到吊顶龙骨上的框架体;/n其中,所述传力框架(2)内部设置有腔体结构(3);所述的传力框架(2)的靠近吊顶板的一侧与吊顶板之间设置有间距(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1),可调节式设置在吊顶龙骨上用于并将承重传递给吊顶龙骨的板件;
传力框架(2),与支撑板(1)连接并且设置在支撑板(1)与吊顶板之间用于将灯具重量传递到吊顶龙骨上的框架体;
其中,所述传力框架(2)内部设置有腔体结构(3);所述的传力框架(2)的靠近吊顶板的一侧与吊顶板之间设置有间距(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的宽度大于两吊顶龙骨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力框架(2)的两侧与吊顶龙骨之间设置有滑动间距(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力框架(2)呈矩形框架结构设置;或才所述的传力框架(2)呈梯形框架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板缝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力框架(2)与吊顶板之间的间距大于传力框架承载所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安海洋武鹏王金霞黄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