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56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涉及市政道路的领域,其包括竖直设置的方形管、安装在方形管侧壁上的进水管以及安装在方形管背离进水管侧壁上的出水管,污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从所述出水管流出,所述方形管的内壁上通过滑动件竖直安装有对进水管的管口遮盖的第一过滤件,所述方形管背离第一过滤件的内壁上通过滑动件竖直安装有对出水管的管口遮盖的第二过滤件。本申请具有提高排水管道过滤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
技术介绍
目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是在市政道路施工时对道路上积留的雨水进行积蓄导流的设备管件,通过给排水管道的使用,使得提高市政道路的排水性,避免洪涝问题的发生,然而市面上各种的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184984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包括安装管,安装管的底部内部设有排污盒,且安装管的顶部设有井盖,井盖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插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的一端与排污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管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水连接管,且进水连接管的一侧外壁固定有第一固定环,所述安装管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排水管。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对排污盒进行清理时,需要把排污盒从安装管的底部拉出,此时排水管道内没有污水的过滤装置,杂物直接进入到了下一管道,排水管道的过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排水管道的过滤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方形管、安装在方形管侧壁上的进水管以及安装在方形管背离进水管侧壁上的出水管,污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从所述出水管流出,所述方形管的内壁上通过滑动件竖直安装有对进水管的管口遮盖的第一过滤件,所述方形管背离第一过滤件的内壁上通过滑动件竖直安装有对出水管的管口遮盖的第二过滤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此排水管道时,污水从进水管中进入,流经方形管,从出水管中流出,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均能够对从进水管进入的污水进行过滤,使用一段时间后,杂物堆积在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上,首先拉动第一过滤件在滑动件中向上移动,此时第二过滤件仍然遮盖在出水管的管口处,然后对第一过滤件进行清理,第一过滤件清理完成后放回初始位置,最后拉动第二过滤件对其进行清理,通过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循环使用,能够持续对污水进行过滤,从而提高了排水管道的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竖直安装在方形管内壁上的两个挡板,所述两个挡板分别位于第一过滤件的两侧,两个所述挡板背离进水管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挡板的侧壁均与第一过滤件抵接,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拉动第一过滤件使其沿滑动件中移动时,此时两个挡板限制了第一过滤件的运动轨迹,固定板能够使得第一过滤件紧贴在方形管的内壁上,有效的减少了污水从第一过滤件与方形管内壁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排水管道的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下端均安装有连接件,所述方形管的内部安装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包括水平安装在方形管内的转轴、竖直套接在转轴上的齿轮以及两个竖直安装在方形管内的齿条;两个所述齿条分别与齿轮的两侧啮合,两个所述齿条的下端面均与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过滤件的水平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需要同步使用时,首先正向旋转转轴,转轴带动两根齿条沿竖直方向上移动,其中一根齿条带动第一过滤件远离进水管的管口处,另一根齿条带动第二过滤件靠近出水管的管口处,在清理第一过滤件时,第二过滤件仍然对污水进行过滤;反向旋转转轴,第二过滤件远离出水管的管口处,第一过滤件靠近进水管的管口处,对第二过滤件进行清理,第一过滤件仍然对污水进行过滤;实现了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交替使用,持续对污水进行过滤,提高了排水管道的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齿条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与齿条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与转轴延伸方向相同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两端均安装在方形管的内壁上,所述齿条能够沿安装孔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齿条需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滑动时,安装孔沿支杆进行滑动,支杆对齿条起到了支撑作用,限制了齿条的运动轨迹,增大了齿条运动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在齿条下端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朝向底板的一侧均安装有用于插入卡接槽的卡接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第一过滤件进行清理时,首先从卡接槽中拔出卡接球,使得第一过滤件从底板上分离,然后从方形管的管口处取出第一过滤件进行清理,方便对第一过滤件进行清洗。优选的,所述方形管的底面上安装有设置在底板下方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端面到进水管开口处的距离大于底板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过滤件清洗完成需要回到初始位置时,对第一过滤件进行下移,当第一过滤件底部的底板抵接到限位板的上端面时,停止移动第一过滤件,此时第一过滤件能够完全覆盖进水管的管口处。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安装在滑动件上的安装板以及竖直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过滤网,所述安装板朝向进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过滤网插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板背离进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贯通的方形槽,所述过滤网与安装槽的侧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第一过滤件进行清理时,首先从安装槽中取出过滤网,然后把未使用的过滤网放入安装槽中,即可完成第一过滤件的清理,提高了第一过滤件的清洗效率。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侧壁上套设有橡胶圈,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安装有卡接环,所述橡胶圈位于卡接环与方形槽之间,所述橡胶圈与卡接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把过滤网安装在安装槽中时,通过卡接环与橡胶圈相互配合,使得过滤网卡接在安装板中,提高了过滤网的安装效率。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在方形管中设置的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当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过滤件进行清理时,取出第一过滤件,此时第二过滤件仍然遮盖在出水管的管口处并对杂物进行过滤,通过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循环使用,能够持续对污水进行过滤,从而提高了排水管道的过滤效果;通过在方形管中设置滑动件,在限制第一过滤件运动轨迹的同时,能够使得第一过滤件紧贴在方形管的内壁上,有效的减少了污水从第一过滤件与方形管内壁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排水管道的过滤效果;通过在方形管中设置有升降件,实现了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交替使用,持续对污水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了排水管道的过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过滤件、升降件与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过滤件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方形管;11、进水管;12、出水管;13、支杆;131、安装块;14、限位板;15、盖板;2、第一过滤件;21、安装板;211、安装槽;212、方形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方形管(1)、安装在方形管(1)侧壁上的进水管(11)以及安装在方形管(1)背离进水管(11)侧壁上的出水管(12),污水从所述进水管(11)进入,从所述出水管(12)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1)的内壁上通过滑动件(6)竖直安装有对进水管(11)的管口遮盖的第一过滤件(2),所述方形管(1)背离第一过滤件(2)的内壁上通过滑动件(6)竖直安装有对出水管(12)的管口遮盖的第二过滤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方形管(1)、安装在方形管(1)侧壁上的进水管(11)以及安装在方形管(1)背离进水管(11)侧壁上的出水管(12),污水从所述进水管(11)进入,从所述出水管(12)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1)的内壁上通过滑动件(6)竖直安装有对进水管(11)的管口遮盖的第一过滤件(2),所述方形管(1)背离第一过滤件(2)的内壁上通过滑动件(6)竖直安装有对出水管(12)的管口遮盖的第二过滤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6)包括竖直安装在方形管(1)内壁上的两个挡板(61),所述两个挡板(61)分别位于第一过滤件(2)的两侧,两个所述挡板(61)背离进水管(11)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固定板(62),所述固定板(62)朝向挡板(61)的侧壁均与第一过滤件(2)抵接,两个所述固定板(62)之间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2)与第二过滤件(3)的下端均安装有连接件(5),所述方形管(1)的内部安装有升降件(4),所述升降件(4)包括水平安装在方形管(1)内的转轴(41)、竖直套接在转轴(41)上的齿轮(42)以及两个分别竖直安装在连接件(5)上端面的齿条(43);两个所述齿条(43)分别与齿轮(42)的两侧啮合,所述第二过滤件(3)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过滤件(2)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43)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与齿条(43)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安装孔(431),所述安装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六八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轩广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