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52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绿化坡面、金属丝网、团粒喷播层、截水沟和护脚;绿化坡面贴设于边坡,金属丝网固定设置在绿化坡面的上表面,团粒喷播层覆盖金属丝网;截水沟开设于边坡的顶端面,护脚设于边坡的底端。该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目的是解决如何在高寒阴湿地区建设生态护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
本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修建以及采矿、采石等对山体造成的破孔日益严重,高寒阴湿地区岩石坡面覆土在岩石及碎石土坡面附着力、稳定性较差,雨水冲刷后,铺设表土易与原有岩石、碎石土坡面分离,导致的绿化无效果或效果无长久性。另外,还容易发生山体崩塌及滑坡等地质灾害,不仅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且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现有的生态护坡结构是通过在边坡上安装水管保证种植在边坡上的植物的正常生长,为植物根茎繁衍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但在高寒阴湿地区安装水管安装过程难度大。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提供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用于解决如何在高寒阴湿地区建设生态护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高寒阴湿地区建设生态护坡。(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岩石边坡、绿化坡面、金属丝网、团粒喷播层、截水沟和护脚;所述绿化坡面贴设于所述岩石边坡,所述金属丝网固定设置在所述绿化坡面的上表面,所述团粒喷播层覆盖所述金属丝网;所述截水沟开设于所述岩石边坡的顶端面,所述护脚设于所述岩石边坡的底端;所述团粒喷播层包括相间设置的团粒结构层和长丝木纤维层。进一步地,所述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还包括锚杆,多个所述锚杆穿设于所述金属丝网与岩石边坡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锚杆的间距为80-100cm。进一步地,所述绿化坡面为木板,所述木板的宽度为10cm。进一步地,所述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还包括无纺布,所述无纺布罩设于所述团粒喷播层。进一步地,所述团粒喷播层的厚度为5-30mm。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网的网孔尺寸为10*10cm。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网在所述岩石边坡的顶端面上沿朝向所述岩石边坡内部的方向延伸铺设设定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设定距离大于1.5m。进一步地,所述团粒喷播层(4)包括水、土、锯末、酒糟和发酵辅材、复合肥和长效有机质混合而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岩石边坡、绿化坡面、金属丝网、团粒喷播层、截水沟和护脚;绿化坡面贴设于岩石边坡,金属丝网固定设置在绿化坡面的上表面,团粒喷播层覆盖金属丝网;截水沟开设于岩石边坡的顶端面,护脚设于岩石边坡的底端。该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的保水性、保肥性良好,有透水性、透气性,还能有效抵抗雨蚀和风蚀,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的“土壤基层”,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最好的保障,使岩石边坡快速形成绿化效果显著的植物群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岩石边坡;2、绿化坡面;3、金属丝网;4、团粒喷播层;5、截水沟;6、护脚;7、锚杆;8、无纺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岩石边坡1、绿化坡面2、金属丝网3、团粒喷播层4、截水沟5和护脚6;绿化坡面2贴设于岩石边坡1,金属丝网3固定设置在绿化坡面2的上表面,团粒喷播层4覆盖金属丝网3;截水沟5开设于岩石边坡1的顶端面,护脚6设于岩石边坡1的底端;所述团粒喷播层4包括相间设置的团粒结构层和长丝木纤维层。在该实施方式中,岩石边坡1在施工前对岩石坡面上浮石浮根进行清除,尽可能平整坡面,禁止出现反坡,但不必要将坡面整理至整齐平滑状态,多少有些凹凸不平的坡面更有利于基材混合物和岩石坡面的自然结合;截水沟5用于储存雨水,方便后期浇灌岩石边坡1上的植被;护脚6用于防护岩石边坡1的底部,可选用块石、沉枕或沉排。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的保水性、保肥性良好,有透水性、透气性,还能有效抵抗雨蚀和风蚀,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的“土壤基层”,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最好的保障,使边坡快速形成绿化效果显著的植物群落。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还包括锚杆7,多个锚杆7穿设于金属丝网3与岩石边坡1固定连接。做锚杆7采用直径Ф14mm、长度40-60cm的螺纹钢,孔深不低于30-50cm,当岩面结构比较稳定时,锚杆7的间距为100cm;当遇到软石岩面或岩面结构不稳定时,锚杆7的间距为80cm。在坡顶、搭接处和主要受力处,间距宜小于80cm,锚杆7采用电锤打孔锚固,同时与金属丝网3一起对岩石边坡1进行加固,防止坡面局部崩塌,锚杆7与金属丝网3连接处用绑扎铁丝固定,局部坡面不平整处应加密锚杆7,加固后锚杆7露出岩石边坡1表面7-8cm。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锚杆7的间距为80-100cm。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绿化坡面2为木板,木板的宽度为10cm。具体地,木板宽10cm,间距为80-100cm固定为宜,坡率较大时可根据现场情况调至60-80cm,木板为基材混合物在坡面附着提供保障。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还包括无纺布8,无纺布8罩设于团粒喷播层4。覆盖无纺布8进行保墒或减少因强降雨对团粒喷播层4的冲刷,减少岩石边坡1表面水分的蒸发,从而进一步营造适宜种子快速发芽、生长的环境。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团粒喷播层4的厚度为5-30mm。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金属丝网3的网孔尺寸为10*10cm。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金属丝网3在岩石边坡1的顶端面上沿朝向岩石边坡1内部的方向延伸铺设设定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岩石边坡(1)、绿化坡面(2)、金属丝网(3)、团粒喷播层(4)、截水沟(5)和护脚(6);/n所述绿化坡面(2)贴设于所述岩石边坡(1),所述金属丝网(3)固定设置在所述绿化坡面(2)的上表面,所述团粒喷播层(4)覆盖所述金属丝网(3);所述截水沟(5)开设于所述岩石边坡(1)的顶端面,所述护脚(6)设于所述岩石边坡(1)的底端;/n所述团粒喷播层(4)包括相间设置的团粒结构层和长丝木纤维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岩石边坡(1)、绿化坡面(2)、金属丝网(3)、团粒喷播层(4)、截水沟(5)和护脚(6);
所述绿化坡面(2)贴设于所述岩石边坡(1),所述金属丝网(3)固定设置在所述绿化坡面(2)的上表面,所述团粒喷播层(4)覆盖所述金属丝网(3);所述截水沟(5)开设于所述岩石边坡(1)的顶端面,所述护脚(6)设于所述岩石边坡(1)的底端;
所述团粒喷播层(4)包括相间设置的团粒结构层和长丝木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杆(7),多个所述锚杆(7)穿设于所述金属丝网(3)与岩石边坡(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寒阴湿地区的岩石坡面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锚杆(7)的间距为80-10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阴湿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圆陇路桥机械化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