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46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包括主体板框、支撑杆和固定装置,支撑杆设置于主体板框的下方,固定装置设置于支撑杆的底部,主体板框包括上板框和下板框,上板框和下板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上板框和下板框通过在连接板上固定螺钉进行组装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板框,主体板框内壁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卡合有警示板;支撑杆与主体板框之间采用可拆卸卡合连接,固定装置采用可拆卸地旋合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该装置整体采用组合式结构,主要包括主体板框、支撑杆和固定装置,三个部件之间均通过可拆卸的组合连接,使得该装置在某一部件出现损坏时,可以独立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具体是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而在市政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用到警示装置警示和提醒路人,然而现有的警示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较差,在出现损坏时,整个装置都无法在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包括主体板框、支撑杆和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主体板框的下方,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所述主体板框包括上板框和下板框,所述上板框和下板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上板框和下板框通过在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螺钉进行组装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板框,所述主体板框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合有警示板;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主体板框之间采用可拆卸卡合连接,所述固定装置采用可拆卸地旋合安装。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组合螺柱,所述固定装置上对应开设有螺纹插孔,所述组合螺柱旋合插接在所述螺纹插孔内。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采用放置式支撑装置,所述放置式支撑装置包括负重底板和焊接在所述负重底板上表面中心处的立柱,所述螺纹插孔开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负重底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立柱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采用插入式支撑装置包括呈锥形结构的插杆和焊接在所述插杆顶部的平板,所述螺纹插孔开设于所述平板的顶部中心处并延伸至所述插杆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组合板,所述组合板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主体板框的底部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插合在所述组合板顶部的插槽内。优选的,所述组合板的侧面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组合板的锁定插孔,所述插板侧面也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锁定插孔一一对应,所述组合板的一侧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侧面安装有多个固定螺柱,所述固定螺柱从组合板的一侧由锁定插孔和通孔穿插至另一侧,并套接螺帽。本技术中,该装置整体采用组合式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件,分别是主体板框、支撑杆和固定装置,三个部件之间均通过可拆卸的组合连接,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在某一部件出现损坏时,可以独立进行更换,且当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其拆分归类放置,节约空间;本技术中,主体板框包括上板框和下板框,警示板卡合在上板框和下板框内侧开设的卡槽内,上板框和下板框的两端通过连接板进行螺栓连接,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警示板可以进行拆卸更换,即打开上板框和下板框即可,方便快捷,且这样可以自由更换警示板实现不同的警示效果,使该装置的适用性更高;本技术中,固定装置具有两种,一种是插入式支撑装置,其适用于安装地是土壤可插入安装的环境,另一种是放置式支撑装置,其适用于安装地底地面无法插入的环境,两种固定装置可以根据实际现场环境进行更换,从而使得该装置的适用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主体板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侧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上板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固定装置;101、放置式支撑装置;102、插入式支撑装置;2、组合螺柱;3、支撑杆;4、组合板;5、锁定插孔;6、连接板;7、警示板;8、主体板框;801、上板框;802、下板框;9、插板;10、侧板;11、固定螺柱;12、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主体板框8、支撑杆3和固定装置1,支撑杆3设置于主体板框8的下方,固定装置1设置于支撑杆3的底部,主体板框8包括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6,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通过在连接板6上固定螺钉进行组装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板框,主体板框8内壁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内卡合有警示板7;支撑杆3与主体板框8之间采用可拆卸卡合连接,固定装置1采用可拆卸地旋合安装。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有组合螺柱2,固定装置1上对应开设有螺纹插孔,组合螺柱2旋合插接在螺纹插孔内。固定装置1采用放置式支撑装置101,放置式支撑装置101包括负重底板和焊接在负重底板上表面中心处的立柱,螺纹插孔开设于立柱的顶部,负重底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斜撑杆,斜撑杆的另一端焊接在立柱的外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中主体板框8采用分体式结构,主体板框8包括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警示板7卡合在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内侧开设的卡槽12内,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的两端通过连接板6进行螺栓连接,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警示板7可以进行拆卸更换,即打开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即可,方便快捷,且这样可以自由更换警示板7实现不同的警示效果,使该装置的适用性更高;该装置在无法插地安装时,将放置式支撑装置101旋合安装在支撑杆3底部的组合螺柱2上即可实现放置式安装。实施例2: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主体板框8、支撑杆3和固定装置1,支撑杆3设置于主体板框8的下方,固定装置1设置于支撑杆3的底部,主体板框8包括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6,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通过在连接板6上固定螺钉进行组装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板框,主体板框8内壁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内卡合有警示板7;支撑杆3与主体板框8之间采用可拆卸卡合连接,固定装置1采用可拆卸地旋合安装。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有组合螺柱2,固定装置1上对应开设有螺纹插孔,组合螺柱2旋合插接在螺纹插孔内。固定装置1采用插入式支撑装置102包括呈锥形结构的插杆和焊接在插杆顶部的平板,螺纹插孔开设于平板的顶部中心处并延伸至插杆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在可以进行插地安装时,将插入式支撑装置102旋合安装在支撑杆3底部的组合螺柱2上,再将插入式支撑装置102上的插杆插入地下即可,操作方便快捷,而插杆顶部设置有平板,在插杆插入地下后平板可以贴合底面,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水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包括主体板框(8)、支撑杆(3)和固定装置(1),所述支撑杆(3)设置于所述主体板框(8)的下方,所述固定装置(1)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框(8)包括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所述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通过在所述连接板(6)上固定螺钉进行组装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板框,所述主体板框(8)内壁开设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内卡合有警示板(7);/n所述支撑杆(3)与所述主体板框(8)之间采用可拆卸卡合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采用可拆卸地旋合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包括主体板框(8)、支撑杆(3)和固定装置(1),所述支撑杆(3)设置于所述主体板框(8)的下方,所述固定装置(1)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框(8)包括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所述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上板框(801)和下板框(802)通过在所述连接板(6)上固定螺钉进行组装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板框,所述主体板框(8)内壁开设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内卡合有警示板(7);
所述支撑杆(3)与所述主体板框(8)之间采用可拆卸卡合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采用可拆卸地旋合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有组合螺柱(2),所述固定装置(1)上对应开设有螺纹插孔,所述组合螺柱(2)旋合插接在所述螺纹插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采用放置式支撑装置(101),所述放置式支撑装置(101)包括负重底板和焊接在所述负重底板上表面中心处的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冠平薛锦龙姚颖田嫚孔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春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