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性透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421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性透水砖,包括砖主体,所述砖主体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其上的透水路径,所述砖主体的底部设有凹陷而成的径流通道,所述径流通道沿所述砖主体径向贯穿所述砖主体,所述透水路径与所述径流通道连通,所述砖主体的顶部设有汇水坡,所述汇水坡的靠近所述透水路径的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汇水坡的远离所述透水路径的一侧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性透水砖铺设而成的路面层存在易堵塞、难疏通、使用寿命较短及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性透水砖
本技术属于透水砖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性透水砖。
技术介绍
在人行步道、公园广场等场所铺砖时,为了保证透水功能,需设置具有透水功能的路面层。现有技术中,采用结构性透水砖铺设形成路面层,由于结构性透水砖本身不具备透水功能,需要利用结构性透水砖之间的透水缝进行排水或利用双层架空结构形成透水路径。具体包括单层拼接的路面结构和双层架空砖结构。其中:通过结构性透水砖的自身形状特点,人工预留排水缝进行排水,排水缝中填充石子,实现透水功能,形成单层拼接的路面结构(非架空的结构)。该种结构的不足在于,随着石子的损耗或缝隙灰尘的堆积,后期排水效果欠佳,且不便于保养。另外,采用这种非架空的结构,透水砖背后未形成连通的径流通道,难以对局部过多积水进行分摊,排水效率受限。另外,对于双层架空砖结构,相关技术中公开了架空结构的专利,如“一种架空砖(申请号:201921087495.0)”、“一种具有排水缓冲功能的混凝土架空砖(申请号:202010115729.9)”,这类路面砖需分两层进行铺装,该种结构的不足在于,拼装施工过程较为繁琐,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性透水砖,该结构性透水砖旨在解决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性透水砖铺设而成的路面层存在的易堵塞、难疏通、使用寿命较短及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性透水砖,包括砖主体,所述砖主体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其上的透水路径,所述砖主体的底部设有凹陷而成的径流通道,所述径流通道沿所述砖主体径向贯穿所述砖主体,所述透水路径与所述径流通道连通,所述砖主体的顶部设有汇水坡,所述汇水坡的靠近所述透水路径的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汇水坡的远离所述透水路径的一侧的高度。优选的,所述砖主体的底部还设有凹陷而成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透水路径连通。优选的,所述透水路径包括:中央排水孔和周边排水孔,所述中央排水孔设于所述砖主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周边排水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周边排水孔环绕所述中央排水孔设置,所述中央排水孔和所述周边排水孔均分别与所述集水槽连通。优选的,所述中央排水孔的横截面积大于单个所述周边排水孔的横截面积。优选的,所述砖主体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设所述砖主体的横截面的边数为n,所述汇水坡包括n个形状相同的汇水斜面,所述周边排水孔的数量为n个,n个所述周边排水孔一一对应贯穿n个所述汇水斜面。优选的,所述中央排水孔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周边排水孔为圆形或长方形或扇形或椭圆形。优选的,所述径流通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拱门形或矩形。优选的,所述砖主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优选的,所述透水砖主体的上部周边设置倒角。优选的,所述结构性透水砖为压制成型或浇筑成型;所述结构性透水砖的材料为混凝土、高密聚乙烯、渣土、建材固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结构性透水砖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1)透水效果优异。本技术基于结构性透水思想设计,通过大直径的透水路径以及相互连通的径流通道达到较佳的排水效果,其具有背部过水通道多、过水面积大的突出特点,透水效率优异。(2)保养维护简易。透水路径包括大直径通道,难以发生自然灰尘堵塞,可增长使用寿命。(3)铺装工艺简便。可直接按传统路面砖面层铺设工艺施工,无需特意预留规定尺寸的排水缝,也无需在排水缝中填充石子,无需进行双层架空铺设,大大减少了拼装施工的工序,利于提高施工效率。(4)成本可控。可采用传统浇筑或压制工艺制作,制砖成本可控。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性透水砖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性透水砖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图3为利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性透水砖铺设而成的路面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砖主体,2.透水路径,3.径流通道,4.汇水坡,5.集水槽,6.倒角,21.中央排水孔,22.周边排水孔,41.汇水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考附图1-3,一种结构性透水砖,包括砖主体1,砖主体1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其上的透水路径2,砖主体1的底部设有凹陷而成的径流通道3,径流通道3沿砖主体1径向贯穿砖主体1,透水路径2与径流通道3连通,砖主体1的顶部设有汇水坡4,汇水坡4的靠近透水路径2的一侧的高度低于汇水坡4的远离透水路径2的一侧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沿砖主体1径向”是指沿结构性透水砖的宽度方向。本实施方式中,本技术一种结构性透水砖,基于结构性透水思想设计,通过大通径的透水路径2以及与透水路径2连通的径流通道3达到较佳的排水效果,利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性透水砖铺设形成路面层时,相邻的砖主体1的径流通道3相互连通,可形成大面积的径流网络,可有效避免因局部排水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路面积水的问题。向透水路径2方向倾斜的汇水坡4,有利于外部积水向透水路径2汇集,防止路面积水,且可提高排水效率。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砖主体1的底部还设有凹陷而成的集水槽5,集水槽5与透水路径2连通。本实施方式中,集水槽5垂直于砖主体1侧边的径流通道3,利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性透水砖,完成路面层的铺设后,相邻的砖主体1的径流通道3可相互连通,且径流通道3与集水槽5连通,能保证优异的集水效果和优异的透水效率。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透水路径2包括:中央排水孔21和周边排水孔22,中央排水孔21设于砖主体1的中心位置,周边排水孔2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周边排水孔22环绕中央排水孔21设置,中央排水孔21和周边排水孔22均分别与集水槽5连通。中央排水孔21的横截面积大于单个周边排水孔22的横截面积。本实施方式中,透水路径2包括大直径通道(中央排水孔21),难以发生自然灰尘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性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主体,所述砖主体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其上的透水路径,所述砖主体的底部设有凹陷而成的径流通道,所述径流通道沿所述砖主体径向贯穿所述砖主体,所述透水路径与所述径流通道连通,所述砖主体的顶部设有汇水坡,所述汇水坡的靠近所述透水路径的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汇水坡的远离所述透水路径的一侧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性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主体,所述砖主体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其上的透水路径,所述砖主体的底部设有凹陷而成的径流通道,所述径流通道沿所述砖主体径向贯穿所述砖主体,所述透水路径与所述径流通道连通,所述砖主体的顶部设有汇水坡,所述汇水坡的靠近所述透水路径的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汇水坡的远离所述透水路径的一侧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性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主体的底部还设有凹陷而成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透水路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性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径包括:中央排水孔和周边排水孔,所述中央排水孔设于所述砖主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周边排水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周边排水孔环绕所述中央排水孔设置,所述中央排水孔和所述周边排水孔均分别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性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排水孔的横截面积大于单个所述周边排水孔的横截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生侯亚康杨子汉阳栋习智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