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823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沉淀池、中和池、芬顿池、第二沉淀池、生物处理池、第三沉淀池以及反硝化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和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中和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芬顿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芬顿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处理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沉淀池的出口与所述反硝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设有过滤格栅。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污水处理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与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垃圾产生的污水多采用物化和生化结合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另外还有采用膜系统进行处理的处理方式。上述处理方式中,前者存在设备成本投入较大,处理过程中效率较低,水力滞留时间较长的不足,后者存在系统寿命较短,运行费用较高的不足。另外上述两种处理方式均以去除有机物、色度为主,对污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去除效果欠佳。然而随着对垃圾污水处理的深入了解,随着垃圾成分的复杂多样化,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已经超过污水排放二级标准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若不能有效去除重金属,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果更好的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沉淀池、中和池、芬顿池、第二沉淀池、生物处理池、第三沉淀池以及反硝化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和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中和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芬顿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芬顿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处理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沉淀池的出口与所述反硝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设有过滤格栅。优选的,还包括清水池,所述反硝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的进水口连通。优选的,所述过滤格栅上阵列排布有若干贯穿所述过滤格栅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1cm。优选的,所述中和池、芬顿池、生物处理池和反硝化池的出水口处均分别设置有过滤格栅。优选的,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生物处理池之间设有活性炭过滤器。优选的,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均为降解沉淀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污水处理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沉淀池1、中和池2、芬顿池3、第二沉淀池4、生物处理池5、第三沉淀池6以及反硝化池7。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和池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中和池2的出水口与所述芬顿池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芬顿池3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沉淀池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4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处理池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生物处理池5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沉淀池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沉淀池6的出口与所述反硝化池7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进水口处设有过滤格栅(未图示)。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6均用于对进入池内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所述中和池2用于中和进入池内的污水。所述芬顿池3用于通过强氧化过程,将污水中难降解污染物氧化分解为较小分子污染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因所述芬顿池3与所述第二沉淀池4连通,芬顿反应后还伴有混凝沉淀的过程,可去除大部分的重金属离子。然后,再因第二沉淀池4与所述生物处理池5连通,可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实现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达标。所述反硝化池7用于利用池中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去除池内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由此,污水先进入第一沉淀池1,沉淀后进入中和池2,进行中和后依次进入芬顿池3、第二沉淀池4、生物处理池5,有效去除重金属离子,实现污水中重金属含量达标,然后再经过第三沉淀池6的沉淀后,进入反硝化池7,利用池中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去除池内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从而达到排放标准。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还包括清水池8,所述反硝化池7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8的进水口连通。从而,可以对进入清水池8内的处理后污水进行再利用,可行地,可以用来冲洗沉淀池内的沉淀物。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格栅上阵列排布有若干贯穿所述过滤格栅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1cm。从而可以有效过滤污水中的杂物,确保污水处理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和池2、芬顿池3、生物处理池5和反硝化池7的出水口处均分别设置有过滤格栅。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沉淀池4和所述生物处理池5之间设有活性炭过滤器。该活性炭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沉淀池4的出水口处,可有效吸附污染物,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6均为降解沉淀池。可对进入池内的污水进行降解沉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污水处理效果更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沉淀池、中和池、芬顿池、第二沉淀池、生物处理池、第三沉淀池以及反硝化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和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中和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芬顿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芬顿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处理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沉淀池的出口与所述反硝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设有过滤格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沉淀池、中和池、芬顿池、第二沉淀池、生物处理池、第三沉淀池以及反硝化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和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中和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芬顿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芬顿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处理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沉淀池的出口与所述反硝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设有过滤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芬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水池,所述反硝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周玉辉周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美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