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及排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08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及排查方法,属于线损异常原因排查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安装座,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一个输送机构,位于输送机构一侧的安装座内部设置有一个驱动机构,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检测机构,在使用时,将高压电缆夹持在三个第三转动杆轮以及两个第一转动轮与一个第二转动轮之间,之后再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动轮转动,而第一转动轮带动安装座在高压电缆上移动,同时安装座带动第二转动轮与第三转动轮在高压电缆上滚动,从而在经由高压电缆漏电的路段时会将电流传递至检测设备内的电能测量仪中来对其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大量电流或者电压超标时,可以通过信号传感器通知检测人员高压电缆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及排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损异常原因排查领域,尤其是一种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及排查方法。
技术介绍
线损异常分析方法多为针对技术线损的异常排查与处理,技术线损是比较固定的,仅能通过技术措施来降低,主要是通过输变电设备的升级改造来实现,而实际线损呈现为供、售电量的差值,即为统计线损,其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方面,其中,管理线损才是统计线损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在对高压电缆进行实际线损方面的排查时,一般是通过人工对其进行排查的,而高压电缆的高度较高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工人在对电缆进行检查时,危险性较高,且容易出现疏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及排查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一个输送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一侧的安装座内部设置有一个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的一端设置于输送机构内;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一个输送槽,所述输送槽贯穿开设在安装座的侧壁上,所述输送槽呈三侧开口设置,所述输送槽的上端开口处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输送槽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根第一转动杆,两根第一转动杆的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中间均呈凹陷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腔,所述驱动腔开设在安装座内部,所述驱动腔的腔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杆壁上固定套接有三个第一锥齿轮,所述驱动腔的上端腔壁上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第二锥齿轮,一个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靠近所述驱动腔一侧的两根第一转动杆一端均贯穿延伸至驱动腔内且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分别与另两个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一根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输送槽与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三转动杆的杆壁上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二转动轮,对应第三转动杆位置的安装座内部开设有一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定连接有一块连接板,所述第三转动杆位于连接槽内的一端且与连接板相抵,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座的下端并固定连接有一个导线,所述导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检测设备;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三根第四转动杆,所述第四转动杆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三块滑块位于输送槽内的一端,所述第四转动杆的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三转动轮中间均呈凹陷状;所述第三转动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转动轮以及一个第二转动轮的正下方,所述第三转动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转动轮以及一个第二转动轮相抵。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转动杆远离滑块的一端贯穿对应的第三转动轮并向外延伸且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均固定套接有一层橡胶层;所述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轮、连接板、第四转动杆以及三个第三转动轮均为铁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的内部设置有三个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限位机构。进一步的,三个所述顶升机构分别包括一个滑槽,所述滑槽均呈竖直状开设在输送槽的槽壁上,所述滑槽分别位于两根第一转动杆以及一根第三转动杆的正下方;三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滑块三块所述滑块的其中一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滑槽槽口并延伸至输送槽内,所述滑块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定位孔,三个所述定位孔内均滑动连接有一根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定位孔的孔口并向外延伸且固定连接在滑槽的对应槽壁上,位于三块所述滑块下方位置的定位杆杆壁上均套设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滑块的下表面相抵,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与对应滑槽的底端槽壁相抵。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滑槽与连接板相连通,其中一块滑块与连接板的表面呈相抵状设置,所述滑块为铁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设备包括电能测量仪以及信号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的排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压电缆夹持在三个第三转动杆轮、两个第一转动轮与一个第二转动轮之间,之后再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带动安装座在高压电缆上移动,同时安装座带动第二转动轮与第三转动轮在高压电缆上滚动,从而在经由高压电缆漏电的路段时会将电流传递至检测设备内的电能测量仪中对其进行检测。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固定环将第三转动轮向下拉动,从而露出两个第一转动轮以及一个第二转动轮,将两个第一转动轮以及一个第二转动轮放置于高压电缆上,再松开固定环,此时弹簧推动滑块以及第三转动轮上升,从而将高压电缆夹持在三个第三转动杆轮以及两个第一转动轮与一个第二转动轮之间;2)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第二转动杆通过第一锥齿轮与两个第三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两个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两根第一转动杆带动两个第一转动轮在高压电缆上转动,从而可以驱动设备整体在高压电缆上移动;3)当安装座移动时,带动第二转动轮以及第三转动轮在高压电缆表面滚动,高压电缆破损位置的电流会通过第二转动轮以及第三转动轮导流至连接板上,连接板通过导线将电流传递至检测设备内的电能测量仪中来对其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大量电流或者电压超标时,通过信号传感器通知检测人员高压电缆的损坏。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操作:当安装座移动遇到高压电缆上的支撑钢索时,通过第三转动轮与其相抵,第三转动轮通过弹簧顶升的,此时被钢索下压来辅助设备跃过钢索,同时在一个第三转动轮下降时,其余两个第三转动轮会被顶升限位,从而实现对安装座进行限位,避免造成安装座的掉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及排查方法,通过设置安装座输送机构驱动机构检测机构顶升机构,在使用时,将高压电缆夹持在三个第三转动杆轮以及两个第一转动轮与一个第二转动轮之间,之后再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带动安装座在高压电缆上移动,同时安装座带动第一转动轮与第三转动轮在高压电缆上滚动,从而在经由高压电缆漏电的路段时会将电流传递至检测设备内的电能测量仪中来对其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大量电流或者电压超标时,可以通过信号传感器通知检测人员高压电缆的损坏。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安装座输送机构驱动机构检测机构顶升机构与限位机构,在安装座移动时,因高压电缆上通常会有对其进行固定的支撑钢索,因此在安装座移动时会带动第三转动轮与钢索相抵,从而钢索会沿着第三转动轮将其向下推动,从而方便跃过钢索,在其中一个第三转动轮跃过钢索的同时其他两个第三转动轮会对高压电缆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安装座的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在钢索跃进状态时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2),位于所述输送机构(2)一侧的安装座(1)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3),所述安装座(1)的内部还设置有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的一端设置于输送机构(2)内;/n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一个输送槽(21),所述输送槽(21)贯穿开设在安装座(1)的侧壁上,所述输送槽(21)呈三侧开口设置,输送槽(21)的上端开口处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与输送槽(2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根第一转动杆(23),两根第一转动杆(23)的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一转动轮(24),所述第一转动轮(24)中间均呈凹陷状;/n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腔(31),所述驱动腔(31)开设在安装座(1)内部,所述驱动腔(31)的腔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二转动杆(32),所述第二转动杆(32)的杆壁上固定套接有三个第一锥齿轮(33),所述驱动腔(31)的上端腔壁上设有一个驱动电机(34);/n所述驱动电机(3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5),第一锥齿轮(33)中的一个与第二锥齿轮(35)相啮合;/n靠近所述驱动腔(31)一侧的两根第一转动杆(23)一端均贯穿延伸至驱动腔(31)内,两根第一转动杆(23)上分别设有第三锥齿轮(36),两个第三锥齿轮(36)分别与剩余两个第一锥齿轮(33)相啮合;/n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一根第三转动杆(41),所述第三转动杆(4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输送槽(21)与固定板(22)之间;/n所述第三转动杆(41)的杆壁上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二转动轮(42),对应第三转动杆(41)位置的安装座(1)内部开设有一个连接槽(43),所述连接槽(41)内固定连接有一块连接板(44),所述第三转动杆(41)位于连接槽(43)内的一端且与连接板(44)相抵,所述连接板(44)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座(1)的下端并固定连接有导线(45),所述导线(45)远离连接板(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设备(46);/n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三根第四转动杆(61),所述第四转动杆(61)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三块滑块(52)位于输送槽(21)内的一端,所述第四转动杆(61)的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三转动轮(62),所述第三转动轮(62)中间均呈凹陷状;/n所述第三转动轮(6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转动轮(24)以及一个第二转动轮(42)的正下方,所述第三转动轮(6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转动轮(24)以及一个第二转动轮(42)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2),位于所述输送机构(2)一侧的安装座(1)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3),所述安装座(1)的内部还设置有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的一端设置于输送机构(2)内;
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一个输送槽(21),所述输送槽(21)贯穿开设在安装座(1)的侧壁上,所述输送槽(21)呈三侧开口设置,输送槽(21)的上端开口处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与输送槽(2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根第一转动杆(23),两根第一转动杆(23)的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一转动轮(24),所述第一转动轮(24)中间均呈凹陷状;
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腔(31),所述驱动腔(31)开设在安装座(1)内部,所述驱动腔(31)的腔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二转动杆(32),所述第二转动杆(32)的杆壁上固定套接有三个第一锥齿轮(33),所述驱动腔(31)的上端腔壁上设有一个驱动电机(34);
所述驱动电机(3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5),第一锥齿轮(33)中的一个与第二锥齿轮(35)相啮合;
靠近所述驱动腔(31)一侧的两根第一转动杆(23)一端均贯穿延伸至驱动腔(31)内,两根第一转动杆(23)上分别设有第三锥齿轮(36),两个第三锥齿轮(36)分别与剩余两个第一锥齿轮(33)相啮合;
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一根第三转动杆(41),所述第三转动杆(4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输送槽(21)与固定板(22)之间;
所述第三转动杆(41)的杆壁上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二转动轮(42),对应第三转动杆(41)位置的安装座(1)内部开设有一个连接槽(43),所述连接槽(41)内固定连接有一块连接板(44),所述第三转动杆(41)位于连接槽(43)内的一端且与连接板(44)相抵,所述连接板(44)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座(1)的下端并固定连接有导线(45),所述导线(45)远离连接板(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设备(46);
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三根第四转动杆(61),所述第四转动杆(61)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三块滑块(52)位于输送槽(21)内的一端,所述第四转动杆(61)的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三转动轮(62),所述第三转动轮(62)中间均呈凹陷状;
所述第三转动轮(6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转动轮(24)以及一个第二转动轮(42)的正下方,所述第三转动轮(6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转动轮(24)以及一个第二转动轮(42)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动杆(61)远离滑块(52)的一端贯穿对应的第三转动轮(62)并向外延伸,第四转动杆(61)末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3),所述固定环(63)上均固定套接有一层橡胶层(64);
所述第三转动杆(41)、第二转动轮(42)、连接板(44)、第四转动杆(61)以及三个第三转动轮(62)均为铁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三个顶升机构(5),所述顶升机构(5)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限位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损异常原因排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顶升机构(5)分别包括一个滑槽(51),所述滑槽(51)均呈竖直状开设在输送槽(21)的槽壁上,所述滑槽(51)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东杨帆王鸿军武威杨永斌何猛王森刘景王飞郗媛谭萌杨敏严谨熊王晨万佳鹏刘奥林尹渭娟张璞李鑫倩姬雨佑马良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咸阳供电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兴平市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