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80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室内机中离子发射模块位置受限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出风挡柱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与壳体滑动连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形成负压区域,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出风挡柱的内部。出风挡柱内部设置有等离子发射模块,出风挡柱前后均设置有离子出口,空调送风时能够对经过出风挡柱的送风除菌净化,还能够将等离子送到负压区域内,对等离子的二次引流,将等离子发射至室内各处,发射范围广,发射距离远,具有更好的除菌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提供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空调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今用户使用空调器,不仅希望其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对于空调器净化以及杀菌等相关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空调器中有一些设置有空气净化或者杀菌功能的模块,在对空气进行杀菌方面,主要采用重金属杀菌、紫外线杀菌以及微生物杀菌等方式,由于环境方面的局限性,这些杀菌方式都存在有弊端,比如照射范围有限、二次污染、杀菌不彻底以及效果衰减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实际杀菌效果并不理想。在空气净化方面,主要采用空气过滤等方式,整体功能较为单一。近年来双极离子净化技术逐步得到应用,其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能够与细菌、霉菌或病毒进行表面吸附,并将其氧化为羟基(OH)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H),分解蛋白质,OH基与H离子相结合,形成水(H2O),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同时负离子还能够与空气中的尘粒、烟雾等物体进行吸附,形成重离子而进行沉降,能够实现很好的净化和杀菌效果。在本申请人于2021年3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275839.6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提出一种室内机,室内机上设置有两个出风口,出风挡柱前后滑动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离子发射模块设置在负压区域内,其中离子发射模块能够发射双极离子,并随空调送风发射至室内各处。但是在后续的试验和研究中发现,双极离子发射模块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在双极离子发射过程中,双极离子发射头前方如果有遮挡的话,一部分双极离子就会吸附在遮挡物上,会对双极离子的发射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将双极离子发射头暴露在室内机外侧的话,就不会存在双极离子发射头有遮挡的问题,但是会影响室内机整体的安全性,用户能够随意触碰也带来了更易损坏的可能。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室内机来解决现有双极离子发射装置位置受限的问题,同时还能够确保有效的室内净化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双极离子发射装置位置受限的问题,实现有效的室内净化杀菌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出风挡柱,所述出风挡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所述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所述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等离子发射模块,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挡柱的内部。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包括等离子发射单元及接地单元。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子发射单元为多尖针的不锈钢针板,所述接地单元为条状不锈钢片。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不锈钢针板为一个,并且设置在所述出风档柱朝向室内机内部的一侧。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档柱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条状不锈钢片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椭圆形的所述出风档柱的上下两侧。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结构相同,相应地第二出风口也设置有出风挡柱,实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前方,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下方。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前方,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结构不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下方,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实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高压电模块,所述高压电模块与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电连接。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子出口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小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出风挡柱,出风挡柱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并与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等离子发射模块,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出风挡柱的内部。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发送的等离子能够在第一出风口送风时,对空调送风进行净化杀菌;同时等离子还能够在送风的作用下,到达负压区域,在负压带动下,随风扩散至室内各处,具有更好的发射效果;第一出风口不送风时,等离子也能够通过离子出口扩散到室内和室内机内部,对室内空气以及室内机其他出风口的送风进行杀菌净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人于2021年3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275839.6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双极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负压区域内,能够实现空调送风对双极离子的二次输送。但是双极离子发射后,如果发射头前方有遮挡,有一部分双极离子就会附着在遮挡物上,对发射效果产生影响;如果将双极离子发射头暴露于室内机外侧,能够解决发射头遮挡的问题,但是对室内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出风挡柱,出风挡柱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并与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等离子发射模块,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出风挡柱的内部。在第一出风口送风时,对空调送风进行净化杀菌,并在送风的作用下,等离子发射模块发射的等离子能够到达负压区域,在负压带动下,随风扩散至室内各处,具有更好的发射效果;同时第一出风口不送风时,等离子也能够通过离子出口扩散到室内和室内机内部。等离子发射模块包括离子发射单元和接地单元,离子发射单元为多针尖不锈钢针板,接地单元为条状不锈钢片,等离子发射模块与高压电模块电连接,在高压电模块的作用下多针尖不锈钢针板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同时接地的条状不锈钢片,与多针尖不锈钢针板配合形成离子场。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中,一些寿命较短离子在离子场内对送风过程中的空气实现净化杀菌作用,另外寿命较长的离子能够随送风扩散到室内,对室内空气实现净化杀菌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及空调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送风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送风方式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种送风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送风负压区域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壳体,2-出风挡柱,21-离子出口,3-等离子发射模块,31-等离子发射单元,32-接地单元,4-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导风板,7-负压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n出风挡柱,所述出风挡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所述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所述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n等离子发射模块,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挡柱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出风挡柱,所述出风挡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所述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所述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
等离子发射模块,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挡柱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包括等离子发射单元及接地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射单元为多尖针的不锈钢针板,所述接地单元为条状不锈钢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针板为一个,并且设置在所述出风档柱朝向室内机内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档柱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条状不锈钢片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椭圆形的所述出风档柱的上下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嘉兴王宁武凤玲刘祥宇李宗强王晓云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