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热交换器以及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800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容易地向多个制冷剂管均等地分配制冷剂的微通道热交换器以及空调机。实施方式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具备构成上游侧的流路的第一集管、被导入来自所述第一集管的制冷剂的第二集管、将所述第一集管与所述第二集管之间连接的多个制冷剂管、以及接合于所述多个制冷剂管的导热翅片。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集管以及所述第二集管中的至少一方的集管中,将提高流经内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速的节流孔配备于比连接于该集管的下游侧的所述多个制冷剂管靠上游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热交换器以及空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通道热交换器以及空调机。
技术介绍
作为空调机等热交换器之一,有微通道热交换器。图5以及图6是表示以往的微通道热交换器500的构成的图。微通道热交换器500由制冷剂管(扁平管)530以及接合于该制冷剂管导热翅片540构成,所述制冷剂管(扁平管)530由形成有将两个集管部510、520间连接的微通道的多个细径流路构成。如图6所示,制冷剂R在蒸发时以制冷剂蒸气与制冷剂液混合存在的气液二相状态从集管部510的下部流入,分流成多个制冷剂管530内的多个(例如4个路径)细径流路(参照图5中的被标注阴影线的箭头)。制冷剂R在通过细径流路的期间经由导热翅片540与通过微通道热交换器500的空气A(参照图5中的空心箭头)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细径流路流入集管部520。在集管部520中,制冷剂蒸气与制冷剂液混合存在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R受到向上的速度而分布到上侧的制冷剂管530的周边,但是制冷剂液由于重力G而偏向集管部520的下侧(重力方向,即铅垂方向的下侧)地分布。因此,在制冷剂R从集管部520向下游侧的制冷剂管530内的细径流路分流时,制冷剂蒸气(气体状态的制冷剂R)流入铅垂方向上侧的制冷剂管530内的细径流路,制冷剂液(液体状态的制冷剂R)大多流入铅垂方向下侧的制冷剂管530内的细径流路。因而,在空气A与制冷剂R的温度差较大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细径流路中,制冷剂液不足而产生蒸干。若产生该蒸干,则如公知那样,微通道热交换器500的蒸发导热性能降低。另外,若制冷剂液进入(滞留)到下方,则有产生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不足而成为低压、霜提早地凝结的隐患。为此,在将微通道热交换器500设于室外机的构成中,该微通道热交换器500中的热交换被阻碍,成为频繁地进行除霜运转的原因,存在室内侧难以变暖的隐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6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为了抑制流入多个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偏于一方,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总管之中形成有制冷剂引导构造的并流型热交换器。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使用的是将总管的内部流路加工成特殊形状的热交换器,因此有总管的加工花费工夫和成本等课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容易地向多个制冷剂管均等地分配制冷剂的微通道热交换器以及空调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实施方式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具备构成上游侧的流路的第一集管、被导入来自所述第一集管的制冷剂的第二集管、将所述第一集管与所述第二集管之间连接的多个制冷剂管、以及接合于所述多个制冷剂管的导热翅片。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集管以及所述第二集管中的至少一方的集管中,将提高流经内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速的节流孔配备于比连接于该集管的下游侧的所述多个制冷剂管靠上游侧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地将制冷剂均等地分配到多个制冷剂管。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热循环的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集管部与制冷剂管的构成的图。图3是使用于实施方式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节流孔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图。图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成的图。图5是表示一般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形状的图。图6是表示以往的微通道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液堆积的产生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空调机,110…第一热交换器,120…室外机,130…第一热交换器,140…室内机,150…气液分离器160…压缩机(压缩器),170…第一膨胀阀,180…第二膨胀阀,190…气体调压部,200、300…微通道热交换器,210…第一集管,220…第二集管,230a、230b…细径制冷剂流路,240…翅片,250’…第一节流孔,250”…第二节流孔,260…流入口,270…网眼,280、290…上部壁,295…流出口,310…第一区块,320…第二区块,330…分流器,340…共通流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空调机100的热循环的构成的图。空调机100包括具有第一热交换器110的室外机120和具有第二热交换器130的室内机140。两个热交换器中,至少第一热交换器110由微通道热交换器构成。另外,也可以由微通道热交换器构成第一热交换器110以及第二热交换器130这两方。另外,在空调机100的室外机120设有未图示的室外风扇、四通阀等,此外,在室内机140设有未图示的室内风扇。在空调机100的制冷循环中,例如室外机120的第一热交换器110作为蒸发器而动作。以往,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入口处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在该气液二相状态下,极难控制其流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气液分离器150设于制冷剂回路内,仅使制冷剂液流入第一热交换器110的制冷剂管,并且对第一热交换器110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实施了分流不良对策。在图1的空调机100中,室外机120的压缩机(压缩器)160连接于室内机140的第二热交换器130。第二热交换器130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condenser)而动作,生成制冷剂液。第二热交换器130经由第一膨胀阀170而连接于气液分离器150。该气液分离器150累积制冷剂液与制冷剂气体。将气液二相制冷剂分离为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150配备于比后述的第一集管靠上游侧的位置。而且,气液分离器150内的制冷剂液向第一热交换器110送出,第一热交换器110作为蒸发器而动作时,生成制冷剂气体。第一热交换器110连接于压缩机160。此外,气液分离器150内的制冷剂气体经由第二膨胀阀180连接于第一热交换器110的压缩机160侧,形成气体调压功能部190(相当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迂回流路)。即,通过第二膨胀阀180的压力调整,能够调整从第一热交换器110向压缩机160送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以及流压。接下来,对图1的空调机100的制热运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由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第一热交换器110生成的制冷剂气体被气体调压功能部190对气体调压而供给到压缩机160。压缩机160向室内机140的第二热交换器130送出制冷剂气体。第二热交换器130作为冷凝器而动作,在制冷剂气体与室内的空气中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生成制冷剂液的同时向室内散热。第二热交换器130将生成的制冷剂液朝向室外机120的第一膨胀阀170输出。第一膨胀阀170根据需要,对于输入的制冷剂液实施压力调整,并向气液分离器150的制冷剂液中送出。由此,即使从第一膨胀阀170送出的制冷剂液中包含制冷剂气体,也通过向气液分离器150的制冷剂液中送出而在气液分离器150中将制冷剂液与制冷剂气体分离并累积。然后,气液分离器150内的制冷剂液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具备构成上游侧的流路的第一集管、被导入来自所述第一集管的制冷剂的第二集管、将所述第一集管与所述第二集管之间连接的多个制冷剂管、以及接合于所述多个制冷剂管的导热翅片,该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第一集管以及所述第二集管中的至少一方的集管中,将提高流经内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速的节流孔配备于比连接于该集管的下游侧的所述多个制冷剂管靠上游侧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03 JP 2020-0166291.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具备构成上游侧的流路的第一集管、被导入来自所述第一集管的制冷剂的第二集管、将所述第一集管与所述第二集管之间连接的多个制冷剂管、以及接合于所述多个制冷剂管的导热翅片,该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集管以及所述第二集管中的至少一方的集管中,将提高流经内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速的节流孔配备于比连接于该集管的下游侧的所述多个制冷剂管靠上游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节流孔靠上游侧的位置设有网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第一集管连接并供所述制冷剂朝向该第一集管通过的流入口,
在所述流入口设有所述网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集管中,在上游侧的所述多个制冷剂管的连接位置与下游侧的所述多个制冷剂管的连接位置之间配备有所述节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将使气液二相制冷剂分离为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配备于比所述第一集管靠上游侧的位置,
能够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佳宪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