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779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电联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发电机、中压进汽调节阀;所述高压缸、中压缸分缸压力分别根据工业供热压力设计为超高压参数;所述中压进汽调节阀安装在中压缸进口,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在所述锅炉与中压进汽调节阀之间设置有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实现对外供热。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实现超高压参数工业供热,满足超高压参数工业用汽需求,提高能源利用率;根据不同热负荷及电负荷需求,汽轮机组可按照抽凝机组或背压机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联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
技术介绍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是解决城市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主要热源和供热方式之一,根据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617号),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工业园区,应尽可能集中规划建设用热工业项目,通过规划建设公用热电联产项目实现集中供热。针对石化、煤化工等项目,其电负荷及工业热负荷均需求量大,并且要求稳定性高。工业热负荷用途不同,对蒸汽参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供热压力0.5MPa~7.0MPa范围内的工业用汽,热电联产机组均有调整手段满足工业用汽需求。而针对超高压参数工业用汽,目前的热电联产机组均无法满足供热需求,当前超高压参数工业供热一般采用小锅炉直接供热等方式,经济性较差,环保压力大,并且无法满足项目电负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有效的实现超高压参数工业供热,满足超高压参数工业用汽需求,提高能源利用率;根据不同热负荷及电负荷需求,汽轮机组可按照抽凝机组或背压机组设计。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发电机、中压进汽调节阀;所述高压缸、中压缸分缸压力根据工业供热压力设计为超高压参数;所述中压进汽调节阀安装在中压缸进口,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在所述锅炉与中压进汽调节阀之间设置有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实现对外供热。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压缸入口与抽汽调节装置之间设置用于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的供热抽汽口;所述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供热抽汽口对外提供工业用汽,实现双抽供热。通过安装抽汽调节装置,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保证机组热负荷稳定。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照背压机组模式设计,在所述中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供热管道,实现背压供热。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整体经济性,还包括与回热系统;所述回热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照抽凝机组模式设计,还包括设置与中压缸同轴设置且与中压缸排汽连接的低压缸,实现抽凝式运行。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低压缸连接的凝汽系统,所述凝汽系统包括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凝汽器、凝结水泵;所述凝结水泵的输出端与低压加热器连接。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炉与高压缸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主蒸汽管道;所述锅炉与中压缸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再热蒸汽管道,所述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中压进汽调节阀沿蒸汽流通方向设置在再热蒸汽管道上。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汽调节装置为坐缸阀或旋转隔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计高压缸和中压缸通流,以超高压参数供热压力作为机组再热压力设计目标,同时设置调节性能优良的中压进汽调节阀,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保证机组抽汽后的压力满足工业抽汽参数要求,实现大型汽轮机的超高压参数可调整供热,满足项目电负荷及热负荷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专利技术可在中压缸通流内部设置抽汽调节装置,中压缸入口与抽汽调节装置之间设置供热抽汽口对外提供工业用汽,通过通流内部的抽汽调节装置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压力的需求,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背压式汽轮机组的供热系统图;图2为基于抽凝式汽轮机组的供热系统图;其中:1、高压缸;2、中压缸;3、锅炉;4、发电机;5、除氧器;6、给水泵;7、三号高压加热器;8、二号高压加热器;9、一号高压加热器;10、低压加热器;11、中压进汽调节阀;12、抽汽调节装置;13、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14、中压缸排汽供热管道;15、低压缸;16、凝汽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实施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定位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柱。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1:按照背压机组模式设计,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包括锅炉3、高压缸1、中压缸2、发电机4、中压进汽调节阀11;所述高压缸1、中压缸2分缸压力分别根据工业供热压力设计为超高压参数;所述中压进汽调节阀11安装在中压缸2进口,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在所述锅炉3与中压进汽调节阀11之间设置有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13实现对外供热。所述中压缸2排汽处连接中压缸排汽供热管道14。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计高压缸1和中压缸2通流,提高汽轮机组再热压力超高压参数,满足超高压参数工业热负荷参数要求,通过调节性能优良的中压进汽调节阀11,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保证机组抽汽后的压力满足工业抽汽参数要求。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中压缸排汽供热管道14供低压热用户供热。这个所描述的汽轮机组为背压式汽轮机组。汽轮机背压由热用户的供热系统来维持,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压力的需求,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如图1所示,蒸汽流动的流程为:锅炉3新蒸汽进入汽轮机的高压缸1膨胀做功,排汽进入锅炉3进行再热,再热后的蒸汽一部分通过对外供热管道提供超高压参数的工业抽汽,一部分进入汽轮机中压缸2做功,汽轮机的中压缸2在通流设计阶段以供热抽汽压力作为中压缸2入口压力的设计目标,使机组再热压力满足工业抽汽参数要求。由中压缸2排汽出来的蒸汽进入供热管道对外供热,中压缸2排汽压力根据供热压力进行匹配,根据热用户的供热系统来维持供热压力。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压缸2内部设置抽汽调节装置12,中压缸2入口与抽汽调节装置12之间设置供热抽汽口对外提供工业用汽。所述中压缸入口2与抽汽调节装置12之间设置用于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13供热的供热抽汽口;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13通过供热抽汽口对外提供工业用汽,实现双抽供热。通过安装抽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发电机、中压进汽调节阀;所述高压缸、中压缸分缸压力根据工业供热压力设计为超高压参数;所述中压进汽调节阀安装在中压缸进口,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在所述锅炉与中压进汽调节阀之间设置有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实现对外供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发电机、中压进汽调节阀;所述高压缸、中压缸分缸压力根据工业供热压力设计为超高压参数;所述中压进汽调节阀安装在中压缸进口,对供热压力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进行调节;在所述锅炉与中压进汽调节阀之间设置有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实现对外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缸通流内部设置抽汽调节装置,所述中压缸入口与抽汽调节装置之间设置用于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供热的供热抽汽口;所述超高压参数供热管道通过供热抽汽口对外提供工业用汽,实现双抽供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可按照背压机组模式设计,在所述中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供热管道,实现背压供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锅炉、中压缸连接的回热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放放范小平陈利唐丽丽谢林贵张文祥赖强刘兴超雷晓龙马洪林刘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