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765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包括设有安装槽孔的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中的LED灯源,还包括第一光学器件和可透光的第二光学器件,第一光学器件设置在壳体的安装槽孔底部,第二光学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器件的上方与其形成光学腔体,LED灯源设置在光学腔体侧面,第一光学器件包括镜面反射层和多个间隔设置在镜面反射层上的漫反射单元,漫反射单元沿远离所述LED灯源方向逐渐密集。直接一次透过第二光学器件的光和经过第一光学器件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光再次透过第二光学器件在第二光学器件外侧的空气层中进行反射和折射混合,形成均匀的出光,因此本方案可去掉导光板部件,降低成本,减轻灯具重量,同时光线利用率高,出光均匀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照明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
技术介绍
导光板是侧发光灯具模组中的重要元件,用于传导由入射面进入导光板的光线,用于提高光线利用率及出光均匀性。现有技术中侧发光灯具都具有导光板,导光板在整个灯具中的成本占比很高,而且重量很大。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新型防眩光LED筒灯”,其公告号CN204345323U,包括外筒体(1)、灯板(2)、反射镜(4)、导光板(6)和柔光片(7);所述的外筒体为具有背板的圆筒体;灯板为环形的灯板,灯板上等间距设有多个LED灯(3),灯板固定在外筒体的内壁上;导光板和柔光片依次层叠固定在外筒体的前端,柔光片位于导光板的外侧;反射镜具有的反射面(5)为圆锥面;反射面位于背板与导光板之间;且反射面朝向导光板;所述圆锥面对应的圆锥体的高和底面半径相等;LED灯发出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再依次通过导光板及柔光片射出。该新型防眩光LED筒灯结构巧妙而紧凑,防炫光效果好,易于实施。但是由于采用导光板,产品成本高,重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该侧发光灯具可去掉导光板部件,降低成本,减轻灯具重量,同时光线利用率高,出光均匀性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包括设有安装槽孔的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中的LED灯源,还包括第一光学器件和可透光的第二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设置在壳体的安装槽孔底部,所述第二光学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器件的上方与其形成光学腔体,所述LED灯源设置在光学腔体侧面,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包括镜面反射层和多个间隔设置在镜面反射层上的漫反射单元或包括漫反射层和多个间隔设置在漫反射层上的镜面反射单元,所述漫反射单元沿远离所述LED灯源方向逐渐密集或所述镜面反射单元沿远离所述LED灯源方向逐渐稀疏。本方案中,采用第一光学器件、第二光学器件替代导光板,第一光学器件具有反射和漫反射功能,第一光学器件可是多个间隔设置在镜面反射层上的漫反射单元的结构,也可以是多个间隔设置在漫反射层上的镜面反射单元的结构,漫反射单元沿远离LED灯源方向逐渐密集或镜面反射单元沿远离所述LED灯源方向逐渐稀疏的规律排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功能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轻质材料实现,可透光的第二光学器件也可采用轻质材料。以漫反射单元为例,LED灯源出射朝向第一光学器件的光在打到第一光学器件时,大部分通过镜面反射后射向第二光学器件,小部分光遇到漫反射单元后经过漫反射射向第二光学器件;LED灯源出射朝向第二光学器件的光打到第二光学器件时遵循折返定律,其中一部分光在界面产生反射,进入光学腔体,另一部分折射进入第二光学器件,直接一次透过第二光学器件的光和经过第一光学器件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光再次透过第二光学器件在第二光学器件外侧的空气层中进行反射和折射混合,形成均匀的出光,因此本方案可去掉导光板部件,降低成本,减轻灯具重量,同时光线利用率高,出光均匀性好。作为优选,所述镜面反射层包括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一侧的镀层,所述支撑体呈片状,其厚度在0.2~2mm之间,所述镀层采用镜面材质,其厚度在50~200μm之间。镜面反射层通过在支撑体一侧进行镀层,厚度薄,重量轻。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体采用PET材质,所述镀层采用铝材。PET材质轻,减少灯具重量。作为优选,所述漫反射单元从镜面反射层表面凸出,其高度小于50μm,所述漫反射单元呈弧形。弧形的漫反射单元可提高散光的均匀性。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温控装置,所述漫反射单元采用透明材质,所述镜面反射层对应温控装置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所述温控装置与子区域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镜面反射层在靠近安装槽孔的一侧对应每个所述漫反射单元设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连通至所述漫反射单元内部,所述填充腔中设有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每个所述温控装置的加热端靠近或接触对应所述子区域中每个填充腔内的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本优选中,可通过温控装置控制可逆感温变色材料颜色的深浅,靠近LED灯源的子区域感温变色材料调为深颜色,中部子区域的调为浅颜色,增加可调性,提升灯具出光均匀性。作为优选,多个子区域从所述镜面反射层中部向边缘依次嵌套。多个子区域嵌套的形式,可将光照强度接近的区域归为同一子区域,方便控制。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光学器件呈片状,所述第二光学器件向远离所述第一光学器件一侧凸出。凸出的结构使LED灯源在第二光学器件各处的入射角度相接近,以提升出光均匀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光学器件呈曲面形。提升出光均匀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光学器件包括n块面块,其中靠近LED灯源的第一面块与第一光学器件的夹角a1,夹角a1在2~10度之间,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衔接,第二面板与第一光学器件的夹角a2小于夹角a1,第三面板与第二面板衔接,第三面板与第一光学器件的夹角a3小于夹角a2,靠近中部的第n块面板与第一光学器件相平行布置。提升出光均匀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光学器件靠近第一光学器件的一侧呈锯齿状,另一侧为平面,锯齿的高度与间距的比值从第二光学器件边缘到其中心方向依次递减。提升出光均匀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省去导光板,降低成本,减轻灯具重量,同时光线利用率高,出光均匀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爆炸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处A-A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第二光学器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形第二光学器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图6中B处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楔形第二光学器件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额锯齿形第二光学器件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图9中C处放大图。图中:1、外壳2、光扩散器件3、第二光学器件4、LED灯源5、第一光学器件5-1、镜面反射层5-2、漫反射单元6、后盖7、弹簧配件8、电源线固定盖板9、光学腔体10、空气层θi、入射角h、高度d、间距a1、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包括设有安装槽孔的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中的LED灯源4,壳体有外壳1和后盖6组成,LED灯源采用发光颗粒以环形贴片形式焊接于柔性基板上,柔性基板通过背胶固定于后盖上。外壳开口的出光面设有光扩散器件2,光扩散器件呈乳白色,用于匀光。后盖安装有弹簧配件7、电源线固定盖板8以及驱动等。侧发光灯具还包括第一光学器件5和可透光的第二光学器件3,第一光学器件、第二光学器件均呈圆盘形,第一光学器件设置在壳体的安装槽孔底部,第二光学器件设置在第一光学器件的上方与其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包括设有安装槽孔的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中的LED灯源,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光学器件和可透光的第二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设置在壳体的安装槽孔底部,所述第二光学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器件的上方与其形成光学腔体,所述LED灯源设置在光学腔体侧面,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包括镜面反射层和多个间隔设置在镜面反射层上的漫反射单元或包括漫反射层和多个间隔设置在漫反射层上的镜面反射单元,所述漫反射单元沿远离所述LED灯源方向逐渐密集或所述镜面反射单元沿远离所述LED灯源方向逐渐稀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包括设有安装槽孔的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中的LED灯源,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光学器件和可透光的第二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设置在壳体的安装槽孔底部,所述第二光学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器件的上方与其形成光学腔体,所述LED灯源设置在光学腔体侧面,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包括镜面反射层和多个间隔设置在镜面反射层上的漫反射单元或包括漫反射层和多个间隔设置在漫反射层上的镜面反射单元,所述漫反射单元沿远离所述LED灯源方向逐渐密集或所述镜面反射单元沿远离所述LED灯源方向逐渐稀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是,所述镜面反射层包括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一侧的镀层,所述支撑体呈片状,其厚度在0.2~2mm之间,所述镀层采用镜面材质,其厚度在50~200μ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体采用PET材质,所述镀层采用铝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是,所述漫反射单元从镜面反射层表面凸出,其高度小于50μm,所述漫反射单元呈弧形,所述漫反射单元采用硫酸盐和透明粘结剂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是,还包括多个温控装置,所述漫反射单元采用透明材质,所述镜面反射层对应温控装置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旭煌李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