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其底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75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含显示屏幕、支撑立臂及底盘机构。支撑立臂连接于显示屏幕。底盘机构包含支撑底盘、伸缩底盘及第一摩擦构件。支撑底盘连接于支撑立臂,支撑底盘的底面形成有凹陷腔体。伸缩底盘可伸缩地设置于凹陷腔体中。第一摩擦构件贴附于伸缩底盘下。当底盘机构经由支撑立臂支撑显示屏幕于承载面上时,第一摩擦构件提供摩擦力以将伸缩底盘定位在承载面上,使得支撑底盘可相对于伸缩底盘滑动至使伸缩底盘伸出凹陷腔体之外或内缩于凹陷腔体中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及其底盘机构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底盘机构,尤指一种支撑底盘可相对于伸缩底盘滑动至使伸缩底盘伸出支撑底盘之外或内缩于支撑底盘中的显示设备及其底盘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显示屏幕通常利用由支撑立臂与底盘所组成的支撑机构以平稳地放置在承载面(如办公桌面)上,以便用户观看影像之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有效地避免显示屏幕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到外力碰撞而倾倒损坏的情况发生,先前技术会采用加大底盘支撑面积的设计以更进一步地提升显示屏幕的放置平稳度。然而,此设计往往导致底盘占用过多摆放空间的问题,从而对使用者在剩余承载面空间的规划上造成许多限制以及在手动调整底盘摆放位置的操作上带来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底盘可相对于伸缩底盘滑动至使伸缩底盘伸出支撑底盘之外或内缩于支撑底盘中的显示设备及其底盘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到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盘机构,用于连接至支撑立臂以共同支撑显示屏幕于承载面上,该底盘机构包含:支撑底盘,其连接于该支撑立臂,该支撑底盘的底面形成有凹陷腔体;伸缩底盘,其可伸缩地设置于该凹陷腔体中;以及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贴附于该伸缩底盘下,当该底盘机构经由该支撑立臂支撑该显示屏幕于该承载面上时,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提供摩擦力以将该伸缩底盘定位在该承载面上,使得该支撑底盘可相对于该伸缩底盘滑动至使该伸缩底盘伸出该凹陷腔体之外或内缩于该凹陷腔体中的位置。较佳的,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为条状垫片且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贴附于该伸缩底盘的至少一底侧边。较佳的,该底盘机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摩擦构件,贴附于该支撑底盘下,该至少一第二摩擦构件的摩擦系数小于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的摩擦系数。较佳的,该至少一第二摩擦构件为圆形垫片且该至少一第二摩擦构件贴附于该支撑底盘下。较佳的,该底盘机构还包含:至少一滑轨构件,设置于该凹陷腔体及该伸缩底盘的其中之一的一侧;以及滑动构件,其设置于该凹陷腔体以及该伸缩底盘的其中另一对应该至少一滑轨构件的一侧,该滑动构件可滑动地插设于该至少一滑轨构件中以引导该支撑底盘相对于该伸缩底盘滑动。较佳的,该底盘机构还包含:第一定位结构,其设置于该伸缩底盘的后端;以及第二定位结构,其设置于该凹陷腔体中与该第一定位结构相对的位置,该第二定位结构可释锁地卡合于该第一定位结构,以将该伸缩底盘定位于该凹陷腔体内。较佳的,当推抵该支撑底盘以使该第一定位结构再次推抵该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二定位结构不再卡固该第一定位结构,该伸缩底盘伸出于该凹陷腔体外;或者当移动该支撑底盘时,该第二定位结构脱离该第一定位结构,可继续拉动该支撑底盘以使该伸缩底盘伸出于该凹陷腔体之外。较佳的,该第一定位结构为箭头型卡勾,该第二定位结构为Y型卡勾且于锁固位置以及释锁位置之间滑动;当该支撑底盘相对于该伸缩底盘滑动至使该伸缩底盘内缩于该凹陷腔体中的位置时,该第一定位结构推抵该第二定位结构至该锁固位置,使得该第二定位结构夹扣该第一定位结构以将该支撑底盘定位在内缩于该凹陷腔体中的位置。较佳的,当该伸缩底盘内缩于该凹陷腔体中的位置时,该底盘机构具有第一支撑面积,当该伸缩底盘伸出该凹陷腔体之外时,该底盘机构具有第二支撑面积,该第二支撑面积大于该第一支撑面积;其中,该第一支撑面积与该第二支撑面积为该底盘机构连接借由该支撑立臂将该显示屏幕支撑于该承载面上时,该底盘机构于垂直于该承载面方向上投影至该承载面上的投影面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含:显示屏幕、支撑立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底盘机构,该支撑立臂连接于该显示屏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支撑底盘可相对于伸缩底盘滑动至使伸缩底盘伸出支撑底盘之外或内缩于支撑底盘中的底盘伸缩设计,以允许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弹性地调整底盘机构的支撑面积,如此一来,相较于先前技术采用加大底盘支撑面积的设计,本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先前技术所提到的底盘占用过多空间的问题,从而大幅地提升显示设备在调整底盘摆放位置上的配置弹性与操作便利性。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出的显示设备放置于承载面上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底盘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的底盘机构沿着剖面线A-A平行于底盘表面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伸缩底盘内缩于凹陷腔体中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1的底盘机构于伸缩底盘伸出于凹陷腔体外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伸缩底盘内缩于凹陷腔体中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出的显示设备10放置于承载面11上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显示屏幕12在图1中仅以虚线简示之,且其相关屏幕设计为常见于先前技术中,于此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显示设备10包含显示屏幕12、支撑立臂14,以及底盘机构16,显示屏幕12可为一般常见的显示设备(如液晶屏幕,但不受此限),且支撑立臂14可较佳地连接于显示屏幕12的背侧S(但不受此限)以及底盘机构16,藉此,底盘机构16可经由支撑立臂14共同支撑显示屏幕12于承载面11(如办公桌面,但不受此限)上,以便用户观看影像之用。在底盘机构16的设计方面,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2为图1的底盘机构16的爆炸示意图,由图1以及图2可知,底盘机构16包含支撑底盘18、伸缩底盘20,以及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22(于图2中显示三个,但不以此为限,其数量配置与排列方式可根据显示设备10的实际应用而有所变化)。支撑底盘18连接于支撑立臂14,支撑底盘18下形成有凹陷腔体24以供容置伸缩底盘20之用,伸缩底盘20可伸缩地设置于凹陷腔体24中,更进一步地,为了使伸缩底盘20可更滑顺地伸出于凹陷腔体24外或是内缩于凹陷腔体24中,底盘机构16可较佳地采用滑轨设计(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底盘机构16可还包含至少一滑轨构件26(于图2中显示两个以分别设置于伸缩底盘20的两侧,但不受此限,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亦可采用单边滑轨设计)以及滑动构件28,滑动构件28设置于凹陷腔体24对应滑轨构件26的一侧,滑动构件28可滑动地插设于滑轨构件26中以引导支撑底盘18相对于伸缩底盘20的滑动。需注意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亦可采用滑轨构件改设置于凹陷腔体的一侧且滑动构件改设置于伸缩底盘对应滑轨构件的一侧的设计,其相关描述可参照图2类推,于此不再赘述。至于在配置摩擦构件方面,如图2所示,第一摩擦构件22可较佳地为橡胶条状垫片(但本专利技术可采用的摩擦构件形状与材质不以此为限)且以沿着伸缩底盘20的底侧边贴附的方式(但不受此限)设置于伸缩底盘20下,藉以提供摩擦力至伸缩底盘20,从而将伸缩底盘20稳固地定位在承载面11上。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进一步地提升底盘机构16的防滑功效,由图2可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盘机构,用于连接至支撑立臂以共同支撑显示屏幕于承载面上,其特征在于,该底盘机构包含:/n支撑底盘,其连接于该支撑立臂,该支撑底盘的底面形成有凹陷腔体;/n伸缩底盘,其可伸缩地设置于该凹陷腔体中;以及/n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贴附于该伸缩底盘下,当该底盘机构经由该支撑立臂支撑该显示屏幕于该承载面上时,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提供摩擦力以将该伸缩底盘定位在该承载面上,使得该支撑底盘可相对于该伸缩底盘滑动至使该伸缩底盘伸出该凹陷腔体之外或内缩于该凹陷腔体中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机构,用于连接至支撑立臂以共同支撑显示屏幕于承载面上,其特征在于,该底盘机构包含:
支撑底盘,其连接于该支撑立臂,该支撑底盘的底面形成有凹陷腔体;
伸缩底盘,其可伸缩地设置于该凹陷腔体中;以及
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贴附于该伸缩底盘下,当该底盘机构经由该支撑立臂支撑该显示屏幕于该承载面上时,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提供摩擦力以将该伸缩底盘定位在该承载面上,使得该支撑底盘可相对于该伸缩底盘滑动至使该伸缩底盘伸出该凹陷腔体之外或内缩于该凹陷腔体中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为条状垫片且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贴附于该伸缩底盘的至少一底侧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第二摩擦构件,贴附于该支撑底盘下,该至少一第二摩擦构件的摩擦系数小于该至少一第一摩擦构件的摩擦系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摩擦构件为圆形垫片且该至少一第二摩擦构件贴附于该支撑底盘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滑轨构件,设置于该凹陷腔体及该伸缩底盘的其中之一的一侧;以及
滑动构件,其设置于该凹陷腔体以及该伸缩底盘的其中另一对应该至少一滑轨构件的一侧,该滑动构件可滑动地插设于该至少一滑轨构件中以引导该支撑底盘相对于该伸缩底盘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一定位结构,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年宗何汉光林信宏吴欣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