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线管及变速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72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线管及变速线组件,其中变速线管包括供变速线穿过的内衬管、包裹于内衬管上的塑胶层、及填充于内衬管和塑胶层之间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包裹于内衬管外侧的直丝结构、套装于直丝结构上的底层塑胶及设于底层塑胶外周侧的防爆层,内衬管的内侧有润滑油脂层。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线管,在内衬管的内侧设有润滑油脂层,减少变速线和变速线管之间接触的摩擦,从而减轻变速线的磨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变速线组件的使用性能;而直丝结构作为该变速线管的支撑主体,使得变速性能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线管及变速线组件
本技术涉及自动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线管及变速线组件。
技术介绍
自行车除了作为代步的选择之外,目前还提供休闲运动、竞赛、接近大自然、挑战人类的极限等,已经成为人类时髦健康的表征与生活方式;因此,对于骑乘自行车的功能性及安全性也成为大家重视的话题。而为增进使用者的骑乘便利,与其有着密切关联的自然就是变速装置了,以借此切换档位。其中,变速线连接档位调节器与变速装置,通过拨动档位调节器来控制变速装置,从而达到改变车辆踩踏速比,满足不同车手能力,即可通过调整前后齿盘的大小调整自行车的车速或是应对不同的路段、路况,保障安全行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变速线,虽然能够起到变速效果,但是在操控变速的时候,变速线抽拉过程中,摩擦明显且摩擦力过大,容易导致变速效果差,导致车辆在关键时刻变速失效而影响骑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线管,旨在解决目前变速线抽拉过程中摩擦大、变速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变速线管,包括供变速线穿过的内衬管、包裹于所述内衬管上的塑胶层、及填充于所述内衬管和所述塑胶层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包裹于所述内衬管外侧的直丝结构、套装于所述直丝结构上的底层塑胶及设于所述底层塑胶外周侧的防爆层,所述内衬管的内侧有润滑油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衬管的内侧设有润滑油脂层,减少变速线和变速线管之间接触的摩擦,从而减轻变速线的磨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变速线组件的使用性能;而直丝结构作为该变速线管的支撑主体,使得变速线管结实,回弹性好,不易折弯,变速线管更加耐用,且压缩比小。作为优选,所述润滑油脂层为合成润滑油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成润滑油脂层的耐磨性好、不易挥发、润滑效果好,提升了变速线的润滑手感。作为优选,所述防爆层为由多根克维拉纤维丝交错编织形成的克维拉编织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克维拉编织层的柔韧性和抗压能力好,能够避免钢丝的强大张力直接作用在塑胶层上而导致塑胶层破裂,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塑胶层。作为优选,所述直丝结构包括多个沿着同一个倾斜角度裹覆于所述内衬管上的多根钢丝,所述倾斜角度为各所述钢丝与所述内衬管轴线之间的夹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钢丝的韧性、回弹性好,使得变速线管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从而保证变速线不易折弯。作为优选,所述钢丝采用直径0.47mm-0.50mm的72号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直径0.47mm-0.50mm的72号钢,既保证了直丝结构具有足够的回弹力的情况下,也使得变速线的压缩比小。作为优选,各所述钢丝经过热处理、酸洗、磷化加工处理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钢丝经过热处理、酸洗、磷化加工处理,则钢丝的回弹性好、不易折弯,更加耐用。作为优选,所述塑胶层外侧还设有有标识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塑胶层的外侧设有标识层,以便于区分变速线管的型号,此外该标识层还起到装饰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线组件,包括上述的变速线管、穿设于所述变速线管的变速线及设于所述变速线两端的连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速线组件采用了上述的变速线管,其中变速线管中内衬管的内侧设有润滑油脂层,减少变速线和变速线管之间接触的摩擦,从而减轻变速线的磨损程度,而在塑胶层中设有直丝结构使得变速线结实,回弹性好,不易折弯,变速线管更加耐用,提高变速线组件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线管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线管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所采用的内衬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变速线管;1-内衬管;2-塑胶层;3-支撑组件;31-直丝结构;32-底层塑胶;33-克维拉编织层;4-润滑油脂层。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和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线管,包括内衬管1、塑胶层2及支撑组件3,变速线100穿设在内衬管1中,塑胶层2包裹在内衬管1上,支撑组件3填充在内衬管1和塑胶层2之间。在此,在内衬管1和塑胶层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3,使变速线管100不易断裂,且支撑组件3具有良好的弹性,增加了变速线管100和穿设在变速线管100中的变速线抗压能力,柔性好,从而使得变速线不易断裂。具体地,内衬管1的内侧有润滑油脂层4,减少变速线和变速线管100之间接触的摩擦,从而减轻变速线的磨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变速线组件的使用性能。其中,支撑组件3包括直丝结构31、底层塑胶32和防爆层33。直丝结构31包裹在内衬管1的外侧,而底层塑胶32套装在直丝结构31上,防爆层33设置在底层塑胶32的外侧。直丝结构31作为该变速线管100的支撑主体,使得变速线管100结实,回弹性好,不易折弯,变速线管100更加耐用。此外,底层塑胶32采用PP材料制作。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润滑油脂层4为合成润滑油脂层,合成润滑油脂层设置在内衬管1内侧壁的一侧。其中,合成润滑油脂层的耐磨性好、不易挥发、润滑效果好,提升了变速线的润滑手感。优选地,合成润滑油脂层设置在内衬管1内侧壁的一侧,使线芯与线管得到润滑作用,从而降低变速线与变速线管100之间摩擦,延长了变速线组件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防爆层33主要起到防止爆管的作用。其中,塑胶层2是有由PP材料制作而成,如果塑胶层2的里层没有克维拉编织层33,那么在变速过程中,钢丝的强大张力直接作用在塑胶层2而有较的保护塑胶层2的破裂。具体地,防爆层33是由多根克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线管,包括供变速线穿过的内衬管、包裹于所述内衬管上的塑胶层、及填充于所述内衬管和所述塑胶层之间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包裹于所述内衬管外侧的直丝结构、套装于所述直丝结构上的底层塑胶及设于所述底层塑胶外周侧的防爆层,所述内衬管的内侧有润滑油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线管,包括供变速线穿过的内衬管、包裹于所述内衬管上的塑胶层、及填充于所述内衬管和所述塑胶层之间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包裹于所述内衬管外侧的直丝结构、套装于所述直丝结构上的底层塑胶及设于所述底层塑胶外周侧的防爆层,所述内衬管的内侧有润滑油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脂层为合成润滑油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丝结构包括沿着同一个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佳伸交通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