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外板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61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和车辆,顶盖外板总成包括:顶盖外板,顶盖外板构设出天窗口,天窗口的周沿设有第一翻边结构,第一翻边结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折边;天窗加强环,天窗加强环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顶盖外板的底面且围设在天窗口的周向,天窗加强环的周沿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折边,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将天窗加强环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顶盖外板的底面,且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连接,提高了天窗加强环与顶盖外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工艺要求,减轻了顶盖外板总成的重量,满足车辆轻量化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外板总成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顶盖外板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顶盖外板总成与天窗加强环连接方式的选择,往往需要诸多因素,例如,顶盖外板与天窗加强环之间连接强度和密封性,又例如,连接结构的工艺难易度和开发成本,又例如,连接结构对乘员舱空间的侵占量。相关技术中,顶盖外板的左右侧和前侧形成翻边,通过翻边与天窗加强环点焊接方式连接,顶盖外板后侧与天窗加强环采用包边方式连接,该方式翻边较长,冲压时开裂风险大,焊点外漏美观性差且翻边长导致零件较重;或者顶盖外板的左右侧和前后侧形成翻边,翻边分别与天窗加强环采用包边方式连接,该方式采用包边工艺,需开发包边模具,开发成本高且对工艺精度要求高,同时包边后顶盖与天窗密封条配合的密封面易产生变形,有漏水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该顶盖外板的结构稳定、工艺要求低且可以满足车辆轻量化要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具有上述优点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包括:顶盖外板,所述顶盖外板构设出天窗口,所述天窗口的周沿设有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折边;天窗加强环,所述天窗加强环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所述顶盖外板的底面且围设在所述天窗口的周向,所述天窗加强环的周沿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将天窗加强环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顶盖外板的底面,且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连接,提高了天窗加强环与顶盖外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工艺要求,减轻了顶盖外板总成的重量,满足车辆轻量化要求。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折边下端的水平边,所述水平边朝向所述天窗口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水平边构设出卡槽。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外板的底面与所述天窗加强环的顶面的贴合面设有密封隔振胶。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长度范围在5-7毫米之间。可选示例中,所述水平边的长度范围在1-5毫米之间。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边与水平面的夹角a1大于等于90°,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水平边之间的夹角a2大于等于90°。进一步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顶盖外板的顶板的连接处圆滑过渡,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水平边的连接处圆滑过渡。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天窗口为方形口。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顶盖外板总成,由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外板总成的结构稳定、工艺要求低且满足了车辆轻量化要求。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稳定、工艺要求低、成本低且可以满足车辆轻量化要求。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顶盖外板总成100;顶盖外板10;天窗口11;第一翻边结构111;第一折边1111;水平边1112;卡槽1113;天窗加强环20;第二折边21;吸声腔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图2来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100。如图1结合图2所示,顶盖外板总成100包括:顶盖外板10和天窗加强环20。其中,天窗加强环20设置于顶盖外板10的底面且围设在天窗口11的周向。天窗加强环20的形状与天窗口11的形状相匹配,通过在顶盖外板10的底面增设天窗加强环20,可以增强顶盖外板10结构强度,且在车辆振动工况情况下天窗加强环20可以起到吸能作用,减少整车的振动幅度,提高整车的抗振性能。其中,天窗口11可以为方形口,可以理解的是,天窗口也可以为圆形口、椭圆形口、梯形口等。再者,天窗加强环20与顶盖外板10的材料可以相同,例如,两者均为金属材质;天窗加强环20与顶盖外板10的材料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天窗加强环20为塑料材料,顶盖外板10的为金属材质。为了提高天窗加强环20与顶盖外板10的连接稳定性及抗振性能,天窗加强环20与顶盖外板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胶接、铆接或螺钉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连接。可选地,顶盖外板10的底面与天窗加强环20的顶面至少部分相互贴合设置,且在贴合面设有密封隔振胶。一方面密封隔振胶可以吸能,降低整车振动,另一方面密封隔振胶可以避免天窗加强环20与顶盖外板10之间产生异响,提高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所示,顶盖外板10的底面与天窗加强环20的顶面一部分贴合设置,顶盖外板10的底面与天窗加强环20的顶面另一部分间隔开设置,且天窗加强环20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吸声腔22。通过吸声腔22来吸收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噪,且进一步避免天窗加强环20与顶盖外板10之间产生异响,提高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窗加强环20与顶盖外板10的连接稳定性,天窗口11的周沿设有第一翻边结构111,第一翻边结构111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折边1111。天窗加强环20的周沿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折边21,第一折边1111与第二折边21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连接。也就是,顶盖外板10的天窗口11通过第一折边1111和第二折边21的连接实现加厚并锁边,避免顶盖外板10的天窗口11处受力形变的问题,且由于第一折边1111与第二折边21采用冷金属过渡焊连接工艺,避免了焊接过程中变形和焊接飞溅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顶盖外板10的第一折边1111沿天窗口11的周沿延伸,因此,顶盖外板10的左右侧和前后侧均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天窗加强环20上。此外,相比于点焊要求翻边长度在14毫米以上而言,本申请的第一折边1111与第二折边21采用冷金属过渡焊连接工艺,对于第一折边1111和第二折边21的长度要求较低,可选地,第一折边1111和第二折边21的长度范围在5-7毫米之间,长度大大缩短,减小了顶盖外板总成100的总重量,满足车辆轻量化要求。举例而言,第一折边1111和第二折边21的长度为5毫米、6毫米或7毫米,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是示意性的,第一折边1111和第二折边21的长度可以在上述整数长度上下变动,例如,5.2毫米、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盖外板,所述顶盖外板构设出天窗口,所述天窗口的周沿设有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折边;/n天窗加强环,所述天窗加强环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所述顶盖外板的底面且围设在所述天窗口的周向,所述天窗加强环的周沿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外板,所述顶盖外板构设出天窗口,所述天窗口的周沿设有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折边;
天窗加强环,所述天窗加强环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所述顶盖外板的底面且围设在所述天窗口的周向,所述天窗加强环的周沿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折边下端的水平边,所述水平边朝向所述天窗口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水平边构设出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外板的底面与所述天窗加强环的顶面的贴合面设有密封隔振胶。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顶盖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长度范围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西娟陈杰陈宗好黄云飞赵烜黄凯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