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簧、传动杆与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52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卡簧,包括螺旋段,所述螺旋段的两端朝同一侧横向延伸,形成两条延伸段,两条所述延伸段沿所述同一侧的反向折返,形成折返段,所述折返段的末段朝内折弯,形成插入段,所述插入段局部处于所述螺旋段的圆形轮廓范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头端外侧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缺口,所述传动杆的头端边缘设有倒圆/倒角。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门锁,包括后面板、旋钮、所述的卡簧和所述的传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现场单位的门板厚度大小灵活选择相应长度的传动杆,免去安装师傅后续剪裁传动杆的操作,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簧、传动杆与门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卡簧、传动杆与门锁。
技术介绍
见图1至图3,现有的智能锁通常采用开口销5将传动杆4和旋钮2进行连接。这样做的好处是传动杆4可以绕开口销5的穿设段轴线摆动。智能锁的背面固定盖有后盖板(图未示出),后盖板通常会在传动杆4的摆动位置相应处设置避空竖槽,以供传动杆4绕开口销5摆动穿过,从而将传动杆4收纳于智能锁壳体内部,从而方便打包包装。旋钮2的尾端21设于后面板1之内,而后盖板在出厂时即固定地盖在智能锁的背面,若安装师傅或用户私自打开后盖板,有可能影响保修权益。因而,现有技术中的开口销5只能在生产过程中组装,不能在后期补装。对于一些门厚不同的楼宇智能锁安装项目来说,由于各单位的门板厚度不同,而传动杆4的长度需与门板厚度相匹配,因而,在未知各智能锁所安装的门板厚度前,传动杆4不便于预先安装,否则后续可能需要对传动杆4进行剪裁操作,导致此类楼宇智能锁安装项目的锁具安装工作难以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卡簧,其能够提高锁具安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杆,其能够提高锁具安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其能够提高锁具安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卡簧,包括螺旋段,所述螺旋段的两端朝同一侧横向延伸,形成两条延伸段,两条所述延伸段沿所述同一侧的反向折返,形成折返段,所述折返段的末段朝内折弯,形成插入段,所述插入段局部处于所述螺旋段的圆形轮廓范围内。具体地,所述螺旋段的圈数为1.2-1.8圈。具体地,所述插入段处于所述螺旋段沿中心轴轴向的同一端。具体地,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折返段沿所述螺旋段中心轴轴向并列。具体地,两段所述插入段共线,两段所述插入段均朝向所述螺旋段的中心轴线。具体地,所述插入段的长度与所述螺旋段所对应的圆轮廓直径之比为0.2-0.5。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头端外侧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缺口,所述传动杆的头端边缘设有倒圆/倒角。具体地,所述传动杆为长条形的片体,所述传动杆的头端设有两个横向延伸的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侧边边缘设有所述定位缺口。具体地,所述外凸部的端部边缘设有所述倒圆/倒角。门锁,包括后面板、旋钮、所述的卡簧和所述的传动杆,所述旋钮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后面板,所述旋钮的尾端处于所述后面板之内,所述尾端的侧壁设有两个插入孔,所述螺旋段套设于所述尾端,两个所述插入段分别插入于所述插入孔,所述尾端的端面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贯穿尾端的侧壁,所述传动杆的头端插入所述避空槽,所述螺旋段卡着两个所述定位缺口处。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于门厚不同的楼宇智能锁安装项目,在未知各智能锁所安装的门板厚度前,传动杆无需预先安装,可根据现场单位的门板厚度大小灵活选择相应长度的传动杆,免去安装师傅后续剪裁传动杆的操作,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另外,当选择合适长度的传动杆后,将传动杆安装至旋钮的过程极为简便,无需拆卸后盖板,因而不会影响用户对于该锁具的保修权益。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门锁的局部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门锁的局部分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局部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另一局部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局部分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其中卡簧的立体视图。图中:1、后面板;2、旋钮;21、尾端;22、避空槽;23、插入孔;3、卡簧;31、螺旋段;32、延伸段;33、折返段;34、插入段;4、传动杆;41、头端;42、定位缺口;43、倒角;44、外凸部;5、开口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见图4至图8,门锁,包括后面板1、旋钮2、卡簧3和传动杆4。旋钮2可转动地穿设于后面板1,旋钮2的尾端21处于后面板1之内。见图8,上述卡簧3,包括螺旋段31,螺旋段31的两端朝同一侧横向延伸,形成两条延伸段32。两条延伸段32沿同一侧的反向折返,形成折返段33。折返段33的末段朝内折弯,形成插入段34。插入段34局部处于螺旋段31的圆形轮廓范围内。具体地,螺旋段31的圈数为1.2-1.8圈,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段31的圈数为1.5圈。具体地,插入段34处于螺旋段31沿中心轴轴向的同一端(如图8,均处于下端)。具体地,延伸段32与折返段33沿螺旋段31中心轴轴向并列。具体地,两段插入段34共线,两段插入段34均朝向螺旋段31的中心轴线。具体地,插入段34的长度与螺旋段31所对应的圆轮廓直径之比为0.2-0.5,在本实施例中,插入段34的长度与螺旋段31所对应的圆轮廓直径之比为0.3。见图7,上述传动杆4的头端41外侧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缺口42,传动杆4的头端41边缘设有倒圆/倒角43。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4的头端41边缘设有倒角43。具体地,传动杆4为长条形的片体,传动杆4的头端41设有两个横向延伸的外凸部44,外凸部44的侧边边缘设有定位缺口42。具体地,外凸部44的端部边缘设有倒角43。在锁具完成组装后,旋钮2、卡簧3和传动杆4的连接关系为:参考图5至图7,尾端21的侧壁设有两个插入孔23,螺旋段31套设于尾端21,两个插入段34分别插入于插入孔23,实现卡簧3与旋钮2的连接。旋钮2的尾端21的端面设有避空槽22,避空槽22贯穿尾端21的侧壁。传动杆4的头端41插入避空槽22,螺旋段31卡着两个定位缺口42处,实现传动杆4与卡簧3的连接。旋钮2、卡簧3和传动杆4的安装顺序为(其余零件的组装过程在此不赘述):在出厂前,先将旋钮2安装至后面板1,使旋钮2与后面板1可转动地连接。然后,参考图8,将两条延伸段32(折返段33)的末段同时朝内按压(此过程中卡簧3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使两条延伸段32(折返段33)均朝内摆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插入段34朝远离螺旋段31中心轴线的方向摆动,使插入段34不占据螺旋段31的圆形轮廓范围的中部位置。此时,可将螺旋段31套在旋钮2的尾端21(结合图6、图7),直至插入段34与插入孔23沿尾端21的轴向相互对应时,放松两条延伸段32(折返段33),延伸段32(折返段33)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朝外摆动复位,从而带动插入段34朝靠近螺旋段31中心轴线的方向摆动,并插入相应侧的插入孔23(如图5、图6所示),如此,即实现旋钮2与卡簧3的连接。对于门厚不同的楼宇智能锁安装项目,锁具后续待安装的门板厚度暂未明确,因而,在完成旋钮2与卡簧3的连接后,暂不装上传动杆4,而是先将后盖板(图未示出)安装到锁具的背面,随即出厂。出厂后,后盖板一般不允许用户或安装师傅私自拆卸。后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卡簧,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段,所述螺旋段的两端朝同一侧横向延伸,形成两条延伸段,两条所述延伸段沿所述同一侧的反向折返,形成折返段,所述折返段的末段朝内折弯,形成插入段,所述插入段局部处于所述螺旋段的圆形轮廓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卡簧,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段,所述螺旋段的两端朝同一侧横向延伸,形成两条延伸段,两条所述延伸段沿所述同一侧的反向折返,形成折返段,所述折返段的末段朝内折弯,形成插入段,所述插入段局部处于所述螺旋段的圆形轮廓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段的圈数为1.2-1.8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段处于所述螺旋段沿中心轴轴向的同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折返段沿所述螺旋段中心轴轴向并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簧,其特征在于:两段所述插入段共线,两段所述插入段均朝向所述螺旋段的中心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段的长度与所述螺旋段所对应的圆轮廓直径之比为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海黄克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亚太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