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747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曲面墙体包括墙体和钢筋网,所述墙体的侧壁为曲面,墙体的中部设有填充腔,钢筋网部分位于墙体内,部分显露于填充腔内,墙体的一侧设有插接部,墙体的另一侧设有插接槽,插接部与另一墙体上的插接槽插接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上述装配式曲面墙体的施工方法,首先通过建模软件对墙体进行建模,根据墙体形式在工厂预制钢筋网,将模型在钢筋网上进行3D打印,形成预制装配式曲面墙体,将墙体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将插接部插入另一墙体的插接槽内,通过螺栓将插接部和插接槽固定,最后在填充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同时填充两墙体的拼接处和拼接缝隙,使相邻的两个墙体形成统一的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墙体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已不单是停留在规则造型上,更具有艺术价值的曲面造型建筑不断涌现,而在施工现场实现曲面构件制造的前提是先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模板,这使得现场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效率降低,且现场制作的曲面模板精度低,质量差,因此需要选择一种更有效的生产曲面构件的方式。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工厂生产预制部件,在工地现场进行装配而成的施工方法,标准化、高效化的制造特点使其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优势,但工厂生产的装配式构件大多形式单一,尺寸固定,无法满足高效制造多种类型构件尤其是曲面构件的要求,且曲面装配式构件的现场安装也存在一些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制作高效,装配方便,可降低施工现场的施工难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上述装配式曲面墙体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包括墙体和钢筋网,所述墙体的侧壁为曲面,墙体的中部设有填充腔,钢筋网部分位于墙体内,部分显露于填充腔内,墙体的一侧设有插接部,墙体的另一侧设有插接槽,插接部与另一墙体上的插接槽插接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墙体的内部为填充腔,减轻墙体的重量,方便运输和拼装,待施工现场拼接完成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装配式墙体之间的整体性。进一步,所述墙体的表面、插接部和插接槽分别对应设有螺栓孔。>进一步,所述墙体对应螺栓孔凹陷设有收容孔,收容孔用以收容螺栓的端部或螺母,收容孔的深度大于螺栓端部的厚度和螺母的厚度。确保螺栓的端部和螺母不凸出墙体表面,避免墙体外立面抹灰、装饰时破坏墙体的流畅曲面。进一步,所述钢筋网包括钢筋面层和连接钢筋,钢筋面层位于墙体的侧壁内,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钢筋面层连接,连接钢筋显露于填充腔内。进一步,所述钢筋面层包括横向曲筋和纵向钢筋,横向曲筋沿墙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纵向钢筋沿纵向连接多个横向曲筋,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横向曲筋和纵向钢筋的连接处连接。横向曲筋沿墙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避免墙体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开裂。进一步,所述连接钢筋包括水平钢筋和倾斜钢筋,水平钢筋和倾斜钢筋的一端共同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纵向钢筋的不同高度处。进一步,所述插接部凸伸出墙体的一侧,插接部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填充腔连通。浇筑时,空腔内可填充混凝土,确保插接部的强度。进一步,所述插接槽自墙体的一侧朝内凹陷至填充腔内,插接槽的侧壁以及墙体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浇筑时,间距内可填充混凝土,使得两面墙体包括钢筋网、螺栓连接成为一个坚硬的整体,提高了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上述装配式曲面墙体的施工方法,首先通过在建模软件对墙体进行建模,根据墙体形式在工厂预制钢筋网,将模型在钢筋网上进行3D打印,形成预制装配式曲面墙体,墙体的中部为填充腔,将墙体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将插接部插入另一墙体的插接槽内,通过螺栓将插接部和插接槽固定,最后在填充腔内浇筑混凝土,使相邻的两个墙体形成统一的构件。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曲面墙体,先在工厂预制,墙体为空腔结构,方便运输和安装,在施工现在仅需拼接并通过螺栓固定即可进行浇筑,同时墙体结构由建模软件进行建模,3D打印进行制作,无需另外制作模具,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且工厂生产的装配式构件,尺寸更精确,对比现场浇筑的墙体,减少材料用量,质量也得到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曲面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两块曲面墙体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两块曲面墙体拼接处的剖视图。墙体1、钢筋网2、连接钢筋21、横向曲筋22、纵向钢筋23、填充腔3、插接部4、插接槽5、螺栓孔6、收容孔7、螺栓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包括墙体1和钢筋网2。如图1和图3所示,墙体的侧壁为曲面,墙体的中部设有填充腔3,钢筋网部分位于墙体内,部分显露于填充腔内,墙体的一侧设有插接部4,墙体的另一侧设有插接槽5,插接部与另一墙体上的插接槽插接配合,并通过螺栓8固定。墙体的内部为填充腔,减轻墙体的重量,方便运输和拼装,待施工现场拼接完成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装配式墙体之间的整体性。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墙体的表面、插接部和插接槽分别对应设有螺栓孔6,墙体对应螺栓孔凹陷设有收容孔7,收容孔用以收容螺栓的端部或螺母,收容孔的深度大于螺栓端部的厚度和螺母的厚度。确保螺栓的端部和螺母不凸出墙体表面,避免墙体外立面抹灰、装饰时破坏墙体的流畅曲面。插接部凸伸出墙体的一侧,插接部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填充腔连通。浇筑时,空腔内可填充混凝土,确保插接部的强度。插接槽自墙体的一侧朝内凹陷至填充腔内,插接槽的侧壁以及墙体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浇筑时,间距内可填充混凝土,使得两面墙体包括钢筋网、螺栓连接成为一个坚硬的整体,提高了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性。如图1和图2所示,钢筋网包括钢筋面层和连接钢筋21,钢筋面层位于墙体的侧壁内,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钢筋面层连接,连接钢筋显露于填充腔内,钢筋面层包括横向曲筋22和纵向钢筋23,横向曲筋沿墙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纵向钢筋沿纵向连接多个横向曲筋,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横向曲筋和纵向钢筋的连接处连接。横向曲筋沿墙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避免墙体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开裂,连接钢筋包括水平钢筋和倾斜钢筋,水平钢筋和倾斜钢筋的一端共同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纵向钢筋的不同高度处。钢筋间隔布置又相互联系,起到为混凝土墙体抗拉、防裂的作用,且钢筋网形式同墙体形式,保证钢筋和混凝土能够较好的进行协同工作。上述装配式曲面墙体的施工方法,初始模型首先在Rhino3D造型软件中进行建模,模型尺寸大致为0.4m×0.1m×0.1m,将按照目标结构建立好的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并导出。按照构件的形式绑扎钢筋网,将钢筋网布置在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将模型文件导入3D打印机中,在钢筋网上进行曲面墙体的打印,形成预制装配式曲面墙体。墙体的中部为填充腔,将墙体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将插接部插入另一墙体的插接槽内,通过螺栓将插接部和插接槽固定,最后在填充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同时填充两墙体的拼接处和拼接缝隙,且包裹螺栓,使相邻的两个墙体形成统一的构件。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和钢筋网,所述墙体的侧壁为曲面,墙体的中部设有填充腔,钢筋网部分位于墙体内,部分显露于填充腔内,墙体的一侧设有插接部,墙体的另一侧设有插接槽,插接部与另一墙体上的插接槽插接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曲面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和钢筋网,所述墙体的侧壁为曲面,墙体的中部设有填充腔,钢筋网部分位于墙体内,部分显露于填充腔内,墙体的一侧设有插接部,墙体的另一侧设有插接槽,插接部与另一墙体上的插接槽插接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曲面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表面、插接部和插接槽分别对应设有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曲面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对应螺栓孔凹陷设有收容孔,收容孔用以收容螺栓的端部或螺母,收容孔的深度大于螺栓端部的厚度和螺母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曲面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包括钢筋面层和连接钢筋,钢筋面层位于墙体的侧壁内,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钢筋面层连接,连接钢筋显露于填充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曲面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面层包括横向曲筋和纵向钢筋,横向曲筋沿墙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纵向钢筋沿纵向连接多个横向曲筋,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鹏何磊范海坚林浩矩陈定坤许伟鹏蒋子润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