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36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包括脱模主体,所述脱模主体的正面设置有产品框架主体,所述脱模主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一,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二。该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通过脱模主体、产品框架主体、底座、支撑杆一、限位块、第一U型槽、第二U形槽、挡板、水平板、气缸、竖板、活动板、卸料结构、支撑杆二、连接板、滑轨、框架、抽芯杆与手柄杆的配合使用,采用机械化的操作代替人工手动的脱模卸料,可一次性的将减震衬套全部退出抽芯杆上,不仅提高了脱模卸料的工作效率,也有效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省事省力,使用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模工装,具体是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
技术介绍
减震衬套在汽车当中的应用比较多,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小两传动部件之间的振动,保证两传动部件可以平稳传输,减震衬套一般采用橡胶为主原料加工而成,在减震衬套的成型过程中,采取的模式肯定是在一副模具中一次成型多个产品,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当产品成型后出模时,许多产品都是串联在一起的,为了将产品取下来,原来采取的方法是工人通过手工一个一个去扯,但是这样的工作效率很低,而且劳动强度大。为了解决产品成型后能快速地取下产品,公司技术部特研发了一款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可一次性将所有产品取出来,提高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包括脱模主体,所述脱模主体的正面设置有产品框架主体,所述脱模主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一,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水平板,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三个卸料结构,所述活动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水平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且气缸驱动端贯穿水平板的顶部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相对面的上部之间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正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产品框架主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八个抽芯杆,所述框架正面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定位杆相适配的定位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的两侧均焊接安装有两个手柄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一与挡板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吊杆,所述吊杆上固定安装有吊绳,所述吊绳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棒,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棒相适配的限位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卸料结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呈等距开设有八个第二U形槽,所述挡板的底部且位于第二U形槽的正下方开设有与第一U型槽,且第一U型槽与第二U形槽的圆轴心为同一中心轴,所述第一U型槽与第二U形槽的数量一致,且第一U型槽与第二U形槽的相连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的相对面均设置有滑轨,且滑轨与活动板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通过脱模主体、产品框架主体、底座、支撑杆一、限位块、第一U型槽、第二U形槽、挡板、水平板、气缸、竖板、活动板、卸料结构、支撑杆二、连接板、滑轨、框架、抽芯杆与手柄杆的配合使用,采用机械化的操作代替人工手动的脱模卸料,可一次性的将减震衬套全部退出抽芯杆上,不仅提高了脱模卸料的工作效率,也有效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省事省力,使用十分方便。2、本实用通过限位块、限位棒、吊绳、吊杆、定位杆、限位孔与定位孔的配合使用,在对框架进行安装时,先使定位杆进入定位孔的内部卡接,然后将框架的背面与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的正面相接触,并使框架的底部搭在限位块的顶部,然后将限位棒插入限位孔的内部卡接,从而实现对框架进行限位安装,框架的限位固定,采用了全卡接式的安装方式,卡接式的安装方式,便于对框架进行装拆操作,进而便于对框架进行更换,同时,两侧手柄杆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拿取框架进行安装、拆卸或搬运,且限位棒与吊绳之间呈固定连接,可对限位棒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定,不仅便于对限位棒的拿取,也有利于防止限位棒丢失,使用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中脱模主体的正视图;图3为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中脱模主体的侧视图;图4为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中产品框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脱模主体1、产品框架主体2、底座3、支撑杆一4、限位块5、限位棒6、第一U型槽7、第二U形槽8、挡板9、吊绳10、吊杆11、水平板12、气缸13、竖板14、定位杆15、活动板16、卸料结构17、限位孔18、支撑杆二19、连接板20、滑轨21、定位孔22、框架23、抽芯杆24、手柄杆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包括脱模主体1,脱模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产品框架主体2,脱模主体1包括底座3,底座3顶部的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一4,底座3顶部的另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二19,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水平板12,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6,活动板16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三个卸料结构17,活动板1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0,水平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13,且气缸13驱动端贯穿水平板12的顶部并与连接板20固定连接,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5,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相对面的上部之间固定安装有竖板14,竖板14正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14,产品框架主体2包括框架23,框架2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八个抽芯杆24,框架23正面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定位杆15相适配的定位孔22,框架23的两侧均焊接安装有两个手柄杆25,支撑杆一4与挡板9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吊杆11,吊杆11上固定安装有吊绳10,吊绳10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棒6,限位块5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棒6相适配的限位孔18,卸料结构17包括挡板9,挡板9的顶部呈等距开设有八个第二U形槽8,挡板9的底部且位于第二U形槽8的正下方开设有与第一U型槽7,且第一U型槽7与第二U形槽8的圆轴心为同一中心轴,第一U型槽7与第二U形槽8的数量一致,且第一U型槽7与第二U形槽8的相连通,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的相对面均设置有滑轨21,且滑轨21与活动板16滑动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成型后的减震衬套套在抽芯杆24上,将产品框架主体2固定在脱模主体1的正面,使得抽芯杆24进入第一U型槽7与第二U形槽8的内部,然后气缸13伸长带动,连接板20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活动板16向下移动,使得挡板9向下移动,挡板9在向下移动时,会与抽芯杆24外壁上的减震衬套接触,并将其从抽芯杆24上捋下,采用机械化的操作代替人工手动的脱模卸料,可一次性的将减震衬套全部退出抽芯杆24上,不仅提高了脱模卸料的工作效率,也有效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省事省力,使用十分方便,在对框架23进行安装时,先使定位杆15进入定位孔22的内部卡接,然后将框架23的背面与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的正面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包括脱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产品框架主体(2),所述脱模主体(1)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顶部的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一(4),所述底座(3)顶部的另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二(19),所述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水平板(12),所述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6),所述活动板(16)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三个卸料结构(17),所述活动板(1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0),所述水平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13),且气缸(13)驱动端贯穿水平板(12)的顶部并与连接板(2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5),所述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相对面的上部之间固定安装有竖板(14),所述竖板(14)正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包括脱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产品框架主体(2),所述脱模主体(1)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顶部的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一(4),所述底座(3)顶部的另一侧焊接安装有支撑杆二(19),所述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水平板(12),所述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6),所述活动板(16)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三个卸料结构(17),所述活动板(1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0),所述水平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13),且气缸(13)驱动端贯穿水平板(12)的顶部并与连接板(2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5),所述支撑杆一(4)与支撑杆二(19)相对面的上部之间固定安装有竖板(14),所述竖板(14)正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衬套的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框架主体(2)包括框架(23),所述框架(2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八个抽芯杆(24),所述框架(23)正面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定位杆(15)相适配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千汇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