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絮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732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仿絮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包括夹层双面组织,所述夹层双面组织包括上层、下层和夹层,所述上层和下层均为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夹层为单独一组纬纱形成,通过表里换层组织,上层和下层纱线按设计要求在花型纹样的边界处进行交换,形成花型图案,在花型纹样的纯色处,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不与上层和下层的经纱形成交织点,在花型纹样的边界处,上层纱线和下层纱线进行交换,在交换处与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形成交织点,所述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为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制得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仿絮片面料柔软、轻量保暖和防钻绒,具有优异的保暖效果和蓬松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絮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保暖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仿絮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膨体腈纶纤维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蓬松度,是一种类似于天然羊毛的一种纤维,同时具有优异的保暖性能和轻量化的优点。如果将膨体腈纶采用降低捻度的方式纺纱,蓬松的纱线在后工序的织造过程中,强力严重不足,断纬严重无法进行正常织造,开发无捻纱难度较大。水溶性纤维目前有水溶性维纶纤维和水溶性聚酯纤维,在一定浓度的碱液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可充分溶解。而水溶性聚酯作为一种新型水溶性聚合物,与水溶性维纶相比,性价比更高。絮片面料在当前市场上一般为充绒面料或是成片状面料经过裁剪缝制的方法将保暖材质加入中间夹层中,此过程具有浪费面料和在绗缝针眼处易钻绒的缺点,且蓬松保暖性较弱,因此,研发短流程、集约化的絮片面料生产工艺在家纺及服装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仿絮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生产的仿絮片面料一次织造完成,没有针眼,可以防止钻绒问题的发生,夹层采用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使产品面料轻量保暖,具有优异的保暖效果和蓬松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仿絮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仿絮片面料,包括夹层双面组织,所述夹层双面组织包括上层、下层和夹层,所述上层和下层均为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夹层为单独一组纬纱形成,通过表里换层组织,上层和下层纱线按设计要求在花型纹样的边界处进行交换,形成花型图案,在花型纹样的纯色处,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不与上层和下层的经纱形成交织点,在花型纹样的边界处,通过表里换层组织实现上层和下层纱线的交换,在交换处与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形成交织点,所述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为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制得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所述膨体腈纶无捻纱线为6-30英支膨体腈纶纱线和30-60D水溶性纤维纱线复合而成,其中水溶性纤维含量为3-20%,余量为膨体腈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膨体腈纶无捻纱线制得的仿絮片面料具有柔软、轻量保暖、防钻绒、省时和省力的优点,具有优异的保暖效果和蓬松性。优选的,所述仿絮片面料克重为200-400g/m2,幅宽为90-118英寸,所述的仿絮片面料,除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纺制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外,其余原料均为纤维素纤维纱线,且膨体腈纶无捻纱线在纬纱中的占比为30-80%,所述经纱密度为100-300根/英寸,所述纬纱密度为100-300根/英寸。优选的,所述膨体腈纶无捻纱线在纬纱中的占比为40-70%。优选的,所述经纱为30-100支纤维素纤维纱线,所述经纱纤维素纤维纱线为纯棉本色纱、纯棉色纱、麻纤维纱线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纬纱为30-100支纤维素纤维纱线,所述纬纱纤维素纤维纱线为纯棉本色纱、纯棉色纱、麻纤维纱线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水溶性纤维为水溶性维纶短纤、水溶性维纶长丝、水溶性聚酯短纤和水溶性聚酯长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所述水溶性纤维为水溶性维纶长丝和水溶性聚酯长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所述仿絮片面料是由一组或多组经纱和两组或多组纬纱交织形成的夹层组织,所述经纱可以是一组同规格纱线或是多组不同规格纱线,所述纬纱可以是一组同规格纱线或是多组不同规格纱线,其中至少有一组纬纱含有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纺制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制备一种仿絮片面料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1)纺纱a.清花:主要工艺参数:抓棉机的打手速度720r/min,混开棉机的打手速度480r/min,单打手成卷机的打手速度960r/min,风扇速度1040r/min,棉卷定量350—380g/m;b.梳棉:梳棉机的主要工艺参数:锡林速度360r/min,刺辊速度840r/min,锡刺比1:2.2,盖板速度18.4cm/min,梳棉定量18.50g/5m;c.并条:并条机的头道并条牵伸隔距11*25mm,后区牵伸倍数1.77倍,定量26.50g/5m,并合数8根,车速210m/min;末道并条牵伸隔距11*25mm,后区牵伸倍数1.36倍,定量26.00g/5m,并合数8根,车速210m/min;d.粗纱:粗纱机的主要工艺参数:粗纱定量9.0g/10m,粗纱捻系数65,粗纱牵伸隔距11*26*34mm,粗纱后区牵伸倍数1.174,粗纱锭速307r/min;e.细纱:细纱机的主要工艺参数:纱线捻度40.0捻/10cm,捻向“Z捻”牵伸隔距18*23mm,后区牵伸倍数1.36倍,锭速7200r/min,钳口3.0mm;f.络筒:自动络筒机的主要工艺参数:车速800m/min,N:230%,S:120%/1.2,L:40%/30,T:-30%/30,C±:±18%/2.0,CC±:±18%/5.0;g.并线:并线机的并线车速为25HZ,将膨体腈纶纱线与水溶性纤维纱线进行并筒,并调整膨体腈纶纱线与水溶性纤维纱线张力一致,其中膨体腈纶纱线张力为21—45g,水溶性纤维纱线张力为13—37g;h.倍捻:将并线工序生产的并筒进行加捻,采取倍捻捻回数与细纱捻回数相等和倍捻捻向与细纱捻向向异的方式,使膨体腈纶纱线退捻至无捻状态,利用水溶性纤维纱线对无捻的膨体腈纶纱线进行缠绕束缚,制成膨体腈纶无捻纱线,倍捻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倍捻锭速5000r/min,倍捻捻度40.0捻/10cm,倍捻捻向“S捻”,倍捻包围角控制在270°,张力胶囊弹簧优选使用0.29mm。(2)织造仿絮片面料直接在大提花织机上织造,通过表里换层组织,上层和下层纱线按设计要求在花型纹样边界的位置进行交换,形成花型图案,在花型纹样的纯色处,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相互交织,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相互交织,夹层的单独一组膨体腈纶无捻纱纬纱不与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形成交织点,在花型纹样边界处,通过表里换层组织实现上层纱线和下层纱线的交换,在交换处与夹层的单独一组膨体腈纶无捻纱纬纱形成交织点。花型纹样使用图案需选用可形成填充层的纹样,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设计花型,选用两种图案色号色织,配合表里换层组织设计,中间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制得的无捻纱并不与表里组织交织,让其始终处于组织结构的中间层,使用纹织软件进行分色处理选用两种色号,建立样卡因使用的是三种纬纱,需要设定三根选色针、保存好样卡文件;选好色号所对应的组织,组织对应好后通过纹织软件进行纹板扎空,形成纹版意匠图,再将纹版意匠图转输为大提花可以识别的JC5格式文件,将JC5格式文件复制到大提花织机上织造,按照设计的引纬针顺序,依次在储纬器上接入膨体腈纶、水溶性纤维纺制的无捻纱线和其它纱线,调整好织机各个工艺参数开车织造。(3)染整烧毛:选用气体烧毛机,一正一反对面料进行处理,火焰温度为800-900℃,车速为80-90m/min;溶解:在染缸中做溶解,溶解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5g/L,温度为95℃,溶解时间为60min,溶解完成后,用90-9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絮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双面组织,所述夹层双面组织包括上层、下层和夹层,所述上层和下层均为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夹层为单独一组纬纱形成,通过表里换层组织,上层和下层纱线按设计要求在花型纹样的边界处进行交换,形成花型图案,在花型纹样的纯色处,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不与上层和下层的经纱形成交织点,在花型纹样的边界处,通过表里换层组织实现上层和下层纱线的交换,在交换处与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形成交织点,所述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为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制得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所述膨体腈纶无捻纱线为6-30英支膨体腈纶纱线和30-60D水溶性纤维纱线复合而成,其中水溶性纤维含量为3-20%,余量为膨体腈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絮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双面组织,所述夹层双面组织包括上层、下层和夹层,所述上层和下层均为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夹层为单独一组纬纱形成,通过表里换层组织,上层和下层纱线按设计要求在花型纹样的边界处进行交换,形成花型图案,在花型纹样的纯色处,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不与上层和下层的经纱形成交织点,在花型纹样的边界处,通过表里换层组织实现上层和下层纱线的交换,在交换处与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形成交织点,所述夹层的单独一组纬纱为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制得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所述膨体腈纶无捻纱线为6-30英支膨体腈纶纱线和30-60D水溶性纤维纱线复合而成,其中水溶性纤维含量为3-20%,余量为膨体腈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絮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絮片面料克重为200-400g/m2,幅宽为90-118英寸,所述的仿絮片面料,除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纺制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外,其余原料均为纤维素纤维纱线,且膨体腈纶无捻纱线在纬纱中的占比为30-80%,所述经纱密度为100-300根/英寸,所述纬纱密度为100-300根/英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絮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膨体腈纶无捻纱线在纬纱中的占比为4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絮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30-100支纤维素纤维纱线,所述经纱纤维素纤维纱线为纯棉本色纱、纯棉色纱、麻纤维纱线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纬纱为30-100支纤维素纤维纱线,所述纬纱纤维素纤维纱线为纯棉本色纱、纯棉色纱、麻纤维纱线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絮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纤维为水溶性维纶短纤、水溶性维纶长丝、水溶性聚酯短纤和水溶性聚酯长丝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仿絮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纤维为水溶性维纶长丝和水溶性聚酯长丝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仿絮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絮片面料是由一组或多组经纱和两组或多组纬纱交织形成的夹层组织,所述经纱为一组同规格纱线或是多组不同规格纱线,所述纬纱为一组同规格纱线或是多组不同规格纱线,其中至少有一组纬纱含有膨体腈纶和水溶性纤维纺制的膨体腈纶无捻纱线。


8.制备一种仿絮片面料的生产方法,步骤包括:纺纱→织造→染整→空柔整理,其特征在于:
(1)纺纱
a.清花:主要工艺参数:抓棉机打手速度720r/min,混开棉机打手速度480r/min,单打手成卷机打手速度960r/min,风扇速度1040r/min,棉卷定量350—380g/m;
b.梳棉:梳棉机的主要工艺参数:锡林速度360r/min,刺辊速度840r/min,锡刺比1:2.2,盖板速度18.4cm/min,梳棉定量18.50g/5m;
c.并条:并条机的头道并条牵伸隔距11*25mm,后区牵伸倍数1.77倍,定量26.50g/5m,并合数8根,车速210m/min;末道并条牵伸隔距11*25mm,后区牵伸倍数1.36倍,定量26.00g/5m,并合数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霞张艳红吕治家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