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322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包括内芯、连接层和防护层,所述内芯包括聚酯酰胺限位层和外丝层,所述外丝层设置在限位层的外侧面上,且外丝层与限位层胶合固定,所述连接层设置在外丝层的外侧,且连接层与外丝层胶合固定,所述防护层设置在连接层的外侧面上,且防护层与连接层胶合固定,通过对传统的涤纶丝结构和材料加以改进,来增加涤纶丝的使用强度和防护性能,通过通过隔离层的设置来实现防护紫外线的目的,同时通过对限位层的设置来保证涤纶丝整体拥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菌效果,通过内透层的设置来增加杜伦斯整体的阻燃效果,并且通过对芳纶纤维层的设置来增加涤纶丝整体的防辐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纤维涤纶丝
,具体为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
技术介绍
涤沦丝的特性是可以抵受化学物质及经常洗涤,减少衣物退色及脱色现象,酒店制服、石磨蓝牛仔衣物、运动服或者儿童服装都会用涤纶丝制造,相对而言涤纶丝较人造丝坚韧,当进行刺绣时,机器在高速运转,韧度高的涤纶线也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且其防火性极高,即使衣物接近火焰,也不易触火。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化学纤维涤纶丝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功能较为单一,没有相应的防辐射功能,这样当穿戴采用这种涤纶丝制作的衣服的时候,往往容易受到外部的辐射,进而对人体造成损伤的情况,同时传统的化学纤维涤纶丝强度不够,当需要在承受较大拉力的环境中使用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损坏,并且传统的化学纤维涤纶丝的抗菌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旨在改善现有的化学纤维涤纶丝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功能较为单一,没有相应的防辐射功能,这样当穿戴采用这种涤纶丝制作的衣服的时候,往往容易受到外部的辐射,进而对人体造成损伤的情况,同时传统的化学纤维涤纶丝强度不够,当需要在承受较大拉力的环境中使用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损坏,并且传统的化学纤维涤纶丝的抗菌效果也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包括内芯、连接层和防护层,所述内芯包括聚酯酰胺限位层和外丝层,所述外丝层设置在限位层的外侧面上,且外丝层与限位层胶合固定,所述连接层设置在外丝层的外侧,且连接层与外丝层胶合固定,所述防护层设置在连接层的外侧面上,且防护层与连接层胶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外丝层由若干涤纶丝卷绕而成,所述外丝层与限位层之间采用水性覆膜胶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层包括限位层和内透层,所述限位层呈8字形,所述内透层对称设置在限位层的中部,且内透层与限位层胶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层采用竹原限位丝和天丝限位丝相互编织而成,所述内透层采用腈纶面纤维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外丝层和内透层还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外丝层和内透层均胶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包括石墨烯层和碳纤维层,所述石墨烯层设置在碳纤维层的上端面,且石墨烯层与碳纤维层相互胶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包括芳纶纤维层和纳米银纤维层,所述芳纶纤维层设置在纳米银纤维层的外侧面上,且芳纶纤维层与纳米银纤维层相互胶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银纤维层的厚度为0.03mm-0.04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通过对传统的涤纶丝结构和材料加以改进,来增加涤纶丝的使用强度和防护性能,通过通过隔离层的设置来实现防护紫外线的目的,同时通过对限位层的设置来保证涤纶丝整体拥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菌效果,通过内透层的设置来增加杜伦斯整体的阻燃效果,并且通过对芳纶纤维层的设置来增加涤纶丝整体的防辐射效果,通过对纳米银纤维层的设置来保证透气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涤纶丝的抗菌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在未安装隔离层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连接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隔离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芯;11、聚酯酰胺限位层;12、外丝层;13、隔离层;131、石墨烯层;132、碳纤维层;2、连接层;21、限位层;22、内透层;3、防护层;31、芳纶纤维层;32、纳米银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包括内芯1、连接层2和防护层3,内芯1包括聚酯酰胺限位层11和外丝层12,外丝层12设置在限位层21的外侧面上,且外丝层12与限位层21胶合固定,通过对传统的化学纤维涤纶丝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通过对内芯1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聚酯酰胺限位层11来作为涤纶丝的中心,方便在聚酯酰胺限位层11的外侧增加相应的其他材料,外丝层12由若干涤纶丝卷绕而成,外丝层12与限位层21之间采用水性覆膜胶相互连接,然后将涤纶丝卷绕成外丝层12,然后将外丝层12绑缚在聚酯酰胺限位层11的外侧面上,通过外丝层12和聚酯酰胺限位层11之间的相互固定来达到增加整体强度的目的,外丝层12和内透层22还设置有隔离层13,隔离层13与外丝层12和内透层22均胶合连接,隔离层13包括石墨烯层131和碳纤维层132,石墨烯层131设置在碳纤维层132的上端面,且石墨烯层131与碳纤维层132相互胶合固定,同时通过隔离层13的设置来保证增加化学纤维涤纶丝整体的防紫外线效果,利用石墨烯层131和碳纤维层132的本身特性来达到防护的目的;连接层2设置在外丝层12的外侧,且连接层2与外丝层12胶合固定,连接层2包括限位层21和内透层22,限位层21呈8字形,内透层22对称设置在限位层21的中部,且内透层22与限位层21胶合固定,通过对连接层2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限位层21来将两端的内芯1相互连接起来,保证整体的稳定性,限位层21采用竹原限位丝和天丝限位丝相互编织而成,同时通过对限位层21的材料进行限定来保证涤纶丝拥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内透层22采用腈纶面纤维材料制成,通过对内透层22的设置来保证涤纶丝可以拥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大大的增加涤纶丝使用的环境;防护层3设置在连接层2的外侧面上,且防护层3与连接层2胶合固定,防护层3包括芳纶纤维层31和纳米银纤维层32,芳纶纤维层31设置在纳米银纤维层32的外侧面上,且芳纶纤维层31与纳米银纤维层32相互胶合固定,通过对防护层3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芳纶纤维层31来达到防止外部辐射穿过涤纶丝的目的,保证涤纶丝整体的防辐射效果,纳米银纤维层32的厚度为0.03mm-0.04mm,通过对纳米银纤维层32的设置来保证透气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涤纶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包括内芯(1)、连接层(2)和防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包括聚酯酰胺限位层(11)和外丝层(12),所述外丝层(12)设置在限位层(11)的外侧面上,且外丝层(12)与限位层(11)胶合固定,所述连接层(2)设置在外丝层(12)的外侧,且连接层(2)与外丝层(12)胶合固定,所述防护层(3)设置在连接层(2)的外侧面上,且防护层(3)与连接层(2)胶合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包括内芯(1)、连接层(2)和防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包括聚酯酰胺限位层(11)和外丝层(12),所述外丝层(12)设置在限位层(11)的外侧面上,且外丝层(12)与限位层(11)胶合固定,所述连接层(2)设置在外丝层(12)的外侧,且连接层(2)与外丝层(12)胶合固定,所述防护层(3)设置在连接层(2)的外侧面上,且防护层(3)与连接层(2)胶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丝层(12)由若干涤纶丝卷绕而成,所述外丝层(12)与限位层(11)之间采用水性覆膜胶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2)包括限位层(21)和内透层(22),所述限位层(21)呈8字形,所述内透层(22)对称设置在限位层(21)的中部,且内透层(22)与限位层(21)胶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辐射化学纤维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层(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智华黎快南李钜洋李俊良李琪琪李京和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新东江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