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711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光谱选择性近红外反射掺混金属粉体制备成近红外反射浆料,再与复合胶水混合,涂敷在聚酯薄膜上,作为窗膜的近红外线反射层,近红外反射粉体与金属粉体均具有反射近红外线的性质,两者协同作用,反射近红外线的性能优异;纳米炭黑与胶水混合涂敷在聚酯薄膜上作为炭黑层,炭黑作为色剂,具有持久稳定抗紫外线的作用,同时提供低透光的需求,避免二次光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近红外反射、金属粉体均为无机耐高温材料,耐候性好,隔热效果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窗膜可以应用到汽车膜、建筑物膜、安全膜等产品中,具有反射近红外线、隔热稳定的特性,优化了窗膜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窗膜
,具体指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每年都会出台相关节能减排政策,支持和鼓励研发生产节能减排产品。而窗膜产品由于节能环保,具有防紫外线、隔热防爆等功能,便于安装,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安全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隔热窗膜能够阻隔大部分太阳光的热量,性能稳定优异,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贴膜和汽车玻璃贴膜。现在市场上的隔热窗膜可以满足隔热的要求,但存在反射近红外线功能弱的问题,导致贴膜玻璃过热不易散发。通过热蒸镀铝、磁控溅射金属工艺制备的窗膜,虽然具有良好的反射近红外线的效果,但是镜面反光严重,造成二次光污染,且还存在金属氧化寿命不长的问题。因此,目前的汽车用窗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兼顾优良的隔热效果和近红外反射效果的窗膜,且该窗膜不会造成二次光污染,能反射近红外线且可见光透过比较低、不易褪色。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上述窗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包括耐磨层、炭黑层、近红外反射层、安装胶层、离型膜层,其中,所述近红外反射层是由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经涂覆而成,所述近红外反射浆料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br>近红外反射粉体10-20份,金属粉体0.3~2份,分散剂1-10份,流平剂0.1-5份,溶剂70-80份;所述近红外反射粉体为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透性的光谱选择性近红外反射材料。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反射粉体选自二氧化锡、氧化钨、钨酸铯、氧化锡锑、氧化铟锡,且具有金红石型和/或尖晶石结构。优选地,所述金属粉体为纳米金属粉体,选自钨、钒、铝、金、银、铜、铬、镍。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酸丙酯、聚醚改性三硅氧烷、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流平剂选自BYK306、BYK307、BYK323、Levaslip432、Levaslip435、Levaslip810。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中的至少一种。一种上述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聚酯薄膜为基底,在该聚酯薄膜的第一侧面涂覆炭黑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热处理后去除胶水层中的溶剂形成炭黑层;(2)在炭黑层上涂覆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热处理后去除胶水层中的溶剂形成近红外反射层;或者,先在炭黑层上复合一层聚酯透明薄膜,将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涂覆在该聚酯透明薄膜上形成近红外反射层;(3)在近红外反射层上复合一层聚酯透明薄膜;(4)在步骤(3)的聚酯透明薄膜上涂覆安装胶水并经热处理后得到安装胶层;(5)在安装胶层上复合一层离型膜层;(6)在基底聚酯薄膜的第二侧面涂覆胶水并经光固化处理后形成耐磨层。所述近红外反射浆料由以下步骤获得:S1,按重量配比称取纳米级近红外反射粉体、纳米级金属粉体、分散剂以及溶剂加入到容器中,用分散机将混合物预分散;S2,将分散液倒入行星湿式球磨机中,加入流平剂,高速分散形成近红外反射浆料;流平剂同时具有保护和包裹金属粉体的作用;S3,近红外反射浆料过300目筛备用。优选地,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1~3um,所述安装胶层的厚度为5~10um。优选地,所述炭黑层是由纳米炭黑与复合胶水混合后经涂覆、热处理形成的功能层。选择纳米炭黑粉体作为色剂,具有耐老化、抗紫外线、颜色稳定的作用,是适合于作为较低透光窗膜的最佳色剂、制成的产品不易褪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光谱选择性近红外反射粉体掺混金属粉体制备成近红外反射浆料,再与复合胶水混合,涂敷在聚酯薄膜上,作为窗膜的近红外线反射层,近红外反射粉体与金属粉体均具有反射近红外线的性质,两者协同作用,反射近红外线的性能优异;纳米炭黑与胶水混合涂敷在聚酯薄膜上作为炭黑层,炭黑作为无机色剂,具有持久稳定抗紫外线的作用,同时提供低透光的需求,避免二次光污染;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近红外反射粉体、金属粉体均为无机耐高温材料,耐候性好,隔热效果稳定;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窗膜可以应用到汽车膜、建筑物膜、安全膜等产品中,具有反射近红外线、隔热稳定的特性,优化了窗膜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对比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的制备方法为:(1)近红外反射层胶水制备:分别称取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锡粉末20g,乙酸乙酯200g,甲基丙烯酸10g,放入密封聚四氟乙烯容器中,保持容器温度80℃,剪切分散30分钟,将分散液倒入行星球磨机中,磨球材质为氧化锆,球料比3:1,再称取流平剂Levaslip810(德谦化工生产)5g放入球磨机中,转速200转/分钟,连续球磨2小时,球磨结束冷却至室温,过300目筛得到近红外反射浆料。将上述隔热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分散备用,复合胶水为德国汉高公司的LOCTITEDURO-TAK8063溶剂型丙烯酸酯胶,复合胶水占浆料与复合胶水总量的10%。(2)炭黑层胶水制备:称取纳米炭黑粉末2g,乙酸乙酯180g,甲基丙烯酸10g,流平剂Levaslip810(德谦化工生产)10g倒入行星球磨机中,磨球材质为氧化锆,球料比7:1,转速200转/分钟,连续球磨2小时,球磨结束冷却至室温,过300目筛得到炭黑浆料。将上述炭黑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分散备用,复合胶水为德国汉高公司的LOCTITEDURO-TAK8063溶剂型丙烯酸酯胶,复合胶水占浆料与复合胶水总量的10%;(3)窗膜制备:如图1所示,以聚酯薄膜为基底,在该聚酯薄膜的第一侧面涂覆炭黑层胶水,经过60℃烘箱烘干后去除炭黑层胶水中的溶剂形成炭黑层;在炭黑层上复合一层聚酯透明薄膜,将近红外反射层胶水精密涂覆在该聚酯薄膜上,经过60℃烘箱烘干后去除近红外反射层胶水中的溶剂形成近红外反射层;在近红外反射层上复合一层聚酯透明薄膜;在该聚酯透明薄膜上涂覆丙烯酸酯压敏胶且烘干后得到安装胶层,在安装胶层上复合离型膜;安装胶水采用德国汉高公司的LOCTITEDURO-TAK8063溶剂型丙烯酸酯胶;最后在该基底聚酯薄膜的第二侧面以狭缝式涂布工艺涂覆光固化胶水,光固化胶水经UV光固化处理后形成耐磨层;光固化胶水采用德国汉高公司的RG-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炭黑层、近红外反射层、安装胶层、离型膜层,其中,所述近红外反射层是由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经涂覆而成,所述近红外反射浆料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n近红外反射粉体 10-20份,/n金属粉体 0.3~2份,/n分散剂 1-10份,/n流平剂 0.1-5份,/n溶剂 70-80份;/n所述近红外反射粉体为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透性的光谱选择性近红外反射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炭黑层、近红外反射层、安装胶层、离型膜层,其中,所述近红外反射层是由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经涂覆而成,所述近红外反射浆料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近红外反射粉体10-20份,
金属粉体0.3~2份,
分散剂1-10份,
流平剂0.1-5份,
溶剂70-80份;
所述近红外反射粉体为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透性的光谱选择性近红外反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反射粉体选自二氧化锡、氧化钨、钨酸铯、氧化锡锑、氧化铟锡,且具有金红石型和/或尖晶石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体为纳米金属粉体,选自钨、钒、铝、金、银、铜、铬、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酸丙酯、聚醚改性三硅氧烷、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选自BYK306、BYK307、BYK323、Levaslip432、Levaslip435、Levaslip8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涛袁敏华陈晓陈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紫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