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07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高密度聚乙烯30‑45份、共聚型聚丙烯40‑50份、增强填料10‑16份、聚酰胺5‑10份、聚芳醚酮5‑10份、氟树脂10‑20份、醇酸树脂10‑20份、甲基丙烯酸氯化铬3‑5份、抗氧剂0.3‑0.4份、防老剂0.4‑0.6份、发泡调节剂8‑10份、复合防腐试剂1‑3份、混合辅助剂1‑3份、消泡剂1‑3份。通过高密度聚乙烯、共聚型聚丙烯、增强填料、聚酰胺、聚芳醚酮、氟树脂、醇酸树脂等原料的加入,融合更充分,力学能优异;增强填料可增强塑料下盖的韧性,降低塑料下盖生产成本;配料中加入耐磨剂使得塑料下盖的耐磨性显著提高,配料中加入耐腐蚀剂,可有效地防治自然界的弱酸弱碱对塑料下盖的腐蚀,延长塑料下盖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及其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
,尤其涉及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塑料下盖使用时一般为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这样就要求塑料下盖具有耐腐蚀性,目前的塑料下盖在生产后的耐腐蚀性的效果不好,因而使用寿命短,使得各原料之间处的结合理化性能差,成型后的结构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不佳,不耐使用,使用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及其制造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高密度聚乙烯30-45份、共聚型聚丙烯40-50份、增强填料10-16份、聚酰胺5-10份、聚芳醚酮5-10份、氟树脂10-20份、醇酸树脂10-20份、甲基丙烯酸氯化铬3-5份、抗氧剂0.3-0.4份、防老剂0.4-0.6份、发泡调节剂8-10份、复合防腐试剂1-3份、混合辅助剂1-3份、消泡剂1-3份。所述复合防腐试剂为3-氯-4-碘吡啶、2-氯咪唑、硬脂酸锌、2-氯-N-Fmoc-L-苯丙氨酸或3-氯-4-氟苯基碘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混合辅助剂为耐磨剂和耐腐蚀剂,所述耐磨剂为FIAT-A,所述耐腐蚀剂为S-5373。所述消泡剂为乳化硅油或者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所述增强填料由玻璃纤维、碳纤维和木质纤维按照3∶4∶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其中植物纤维需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密度为0.9kg/L-3.5kg/L,木质纤维的原料为木粉、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稻壳、芦苇杆或者油菜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各原料,并将量取的各组分通过存储设备进行保存备用;S2:将高密度聚乙烯、共聚型聚丙烯、聚酰胺、聚芳醚酮、氟树脂和醇酸树脂倒入混合搅拌设备中,以转速为400-500r/min搅拌20-30min,从而得到混合基料;S3:将甲基丙烯酸氯化铬、抗氧剂、防老剂、发泡调节剂、复合防腐试剂、混合辅助剂、消泡剂和增强填料投入到混合基料中,开启搅拌机构以500-600r/min的转速搅拌30-40min,直至混料呈糊状,得到塑料浆料;S4:塑料浆料通过螺旋挤出机挤出、切断和造粒,即可得到塑料原料,将成型模具预热至50-60℃,然后用塑料注射机将塑料原料注射到成型模具内,机筒温度为235-250℃,机具温度为25-30℃,注射压力为85-90MPa,注射时间为5-8s,脱模后将成型的塑料下盖经冷却、修整、定型后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及其制造工艺,通过高密度聚乙烯、共聚型聚丙烯、增强填料、聚酰胺、聚芳醚酮、氟树脂、醇酸树脂等原料的加入,融合更充分,力学能优异;增强填料由玻璃纤维、碳纤维和木质纤维按照3∶4∶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增强塑料下盖的韧性,不仅实现资源节约,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塑料下盖生产成本;配料中加入耐磨剂使得塑料下盖的耐磨性显著提高,配料中加入耐腐蚀剂,可有效地防治自然界的弱酸弱碱对塑料下盖的腐蚀,延长塑料下盖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高密度聚乙烯30份、共聚型聚丙烯40份、增强填料10份、聚酰胺5份、聚芳醚酮5份、氟树脂10份、醇酸树脂10份、甲基丙烯酸氯化铬3份、抗氧剂0.3份、防老剂0.4份、发泡调节剂8份、复合防腐试剂1份、混合辅助剂1份、消泡剂1份。所述复合防腐试剂为3-氯-4-碘吡啶、2-氯咪唑和硬脂酸锌混合而成。所述混合辅助剂为耐磨剂和耐腐蚀剂,所述耐磨剂为FIAT-A,所述耐腐蚀剂为S-5373。所述消泡剂为乳化硅油或者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所述增强填料由玻璃纤维、碳纤维和木质纤维按照3∶4∶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其中植物纤维需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密度为0.9kg/L-3.5kg/L,木质纤维的原料为木粉、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稻壳、芦苇杆或者油菜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各原料,并将量取的各组分通过存储设备进行保存备用;S2:将高密度聚乙烯、共聚型聚丙烯、聚酰胺、聚芳醚酮、氟树脂和醇酸树脂倒入混合搅拌设备中,以转速为400r/min搅拌20min,从而得到混合基料;S3:将甲基丙烯酸氯化铬、抗氧剂、防老剂、发泡调节剂、复合防腐试剂、混合辅助剂、消泡剂和增强填料投入到混合基料中,开启搅拌机构以5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直至混料呈糊状,得到塑料浆料;S4:塑料浆料通过螺旋挤出机挤出、切断和造粒,即可得到塑料原料,将成型模具预热至50℃,然后用塑料注射机将塑料原料注射到成型模具内,机筒温度为235℃,机具温度为25℃,注射压力为85MPa,注射时间为5s,脱模后将成型的塑料下盖经冷却、修整、定型后即可。实施例2: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高密度聚乙烯38份、共聚型聚丙烯45份、增强填料13份、聚酰胺8份、聚芳醚酮8份、氟树脂15份、醇酸树脂15份、甲基丙烯酸氯化铬5份、抗氧剂0.4份、防老剂0.6份、发泡调节剂10份、复合防腐试剂3份、混合辅助剂2份、消泡剂3份。所述复合防腐试剂为3-氯-4-碘吡啶、2-氯咪唑、硬脂酸锌、2-氯-N-Fmoc-L-苯丙氨酸或3-氯-4-氟苯基碘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混合辅助剂为耐磨剂和耐腐蚀剂,所述耐磨剂为FIAT-A,所述耐腐蚀剂为S-5373。所述消泡剂为乳化硅油或者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所述增强填料由玻璃纤维、碳纤维和木质纤维按照3∶4∶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其中植物纤维需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密度为0.9kg/L-3.5kg/L,木质纤维的原料为木粉、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稻壳、芦苇杆或者油菜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各原料,并将量取的各组分通过存储设备进行保存备用;S2:将高密度聚乙烯、共聚型聚丙烯、聚酰胺、聚芳醚酮、氟树脂和醇酸树脂倒入混合搅拌设备中,以转速为450r/min搅拌25min,从而得到混合基料;S3:将甲基丙烯酸氯化铬、抗氧剂、防老剂、发泡调节剂、复合防腐试剂、混合辅助剂、消泡剂和增强填料投入到混合基料中,开启搅拌机构以550r/min的转速搅拌35min,直至混料呈糊状,得到塑料浆料;S4:塑料浆料通过螺旋挤出机挤出、切断和造粒,即可得到塑料原料,将成型模具预热至55℃,然后用塑料注射机将塑料原料注射到成型模具内,机筒温度为245℃,机具温度为30℃,注射压力为85MPa,注射时间为8s,脱模后将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高密度聚乙烯30-45份、共聚型聚丙烯40-50份、增强填料10-16份、聚酰胺5-10份、聚芳醚酮5-10份、氟树脂10-20份、醇酸树脂10-20份、甲基丙烯酸氯化铬3-5份、抗氧剂0.3-0.4份、防老剂0.4-0.6份、发泡调节剂8-10份、复合防腐试剂1-3份、混合辅助剂1-3份、消泡剂1-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高密度聚乙烯30-45份、共聚型聚丙烯40-50份、增强填料10-16份、聚酰胺5-10份、聚芳醚酮5-10份、氟树脂10-20份、醇酸树脂10-20份、甲基丙烯酸氯化铬3-5份、抗氧剂0.3-0.4份、防老剂0.4-0.6份、发泡调节剂8-10份、复合防腐试剂1-3份、混合辅助剂1-3份、消泡剂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腐试剂为3-氯-4-碘吡啶、2-氯咪唑、硬脂酸锌、2-氯-N-Fmoc-L-苯丙氨酸或3-氯-4-氟苯基碘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辅助剂为耐磨剂和耐腐蚀剂,所述耐磨剂为FIAT-A,所述耐腐蚀剂为S-53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型塑料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乳化硅油或者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所述增强填料由玻璃纤维、碳纤维和木质纤维按照3∶4∶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其中植物纤维需干燥至含水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承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宏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