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705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丙胶乳为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的共聚物,所述硬单体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所述功能单体为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醇类化合物,其化学通式为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目前最大宗的建筑材料,也是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中所用的主体结构材料。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在服役过程中会受高频动荷载冲击作用、温度疲劳作用以及环境介质侵蚀作用等因素影响。在高频动荷载冲击作用与温度疲劳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微缺陷或微裂纹更易萌生和发展,为侵蚀性介质的进入提供更多通道,影响长期耐久性能。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对混凝土进行增韧,降低混凝土自身脆性,减少其在动荷载作用下内部微缺陷和微裂纹的萌生与发展。增韧混凝土的方式主要包括掺加纤维、胶乳等。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2028514A公开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增韧方法,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料中添加碳纳米管、纤维素和磷酸锌表面修饰的钢纤维,较单独添加碳纳米管或纤维素取得了更高的抗拉韧性。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1792895A公开了一种纳/微米填料复合增韧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复掺低掺量不锈钢微丝和纳米填料,从纳/微观尺度增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密实度,减少了原生微裂纹,并可有效限制裂纹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韧性。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7473645B公开了一种基于内部结构设计的高阻尼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聚合物乳液对混凝土进行了改性,所得高阻尼混凝土有较好的吸收、耗散能量作用,且抗折、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然而目前的增韧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利用钢纤维增韧的主要不足是成本较高且会使轨道杂散电流增加;使用纳米填料增韧的不足主要是纳米填料自身易团聚、制备工艺繁琐;使用乳液进行增韧相对可行,但乳液掺量要足够高时才有明显增韧效果,此时往往会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并会导致混凝土强度显著下降。若能开发一种新型胶乳,使其在较低掺量下就可实现有效的混凝土增韧效果,将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以及该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其为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的共聚物,所述硬单体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所述功能单体为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醇类化合物,其化学通式为CH2=CR-CH(-CXH2X+1)-CYH2Y-A,式中,R为甲基、乙基或丙基中的任意一种;1≤X≤6,1≤Y≤10,X、Y为正整数;A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或羟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苯丙胶乳按质量分数计,合成原材料中包含15~25%的硬单体,20~30%的软单体,2%~8%的功能单体,1~5%的乳化剂,0.1~0.5%的引发剂。所述硬单体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烯丙基苯,对乙烯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乳化剂由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P-10、OP-20、OP-30、tritonx100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苯丙胶乳在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接强度大于2MPa。所述苯丙胶乳在常温条件下所得胶乳膜的损耗因子大于等于2。苯丙胶乳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去离子水和乳化剂放入烧杯中,再用高速分散机,转速为10000r/min,分散2分钟后,再加入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性单体,继续分散10min,转速10000r/min,得到预乳化的分散液;(2)称取少量水和乳化剂于三口烧瓶中,再加入少量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性单体,搅拌桨搅拌,转速为350r/min,升温至80℃后,加入引发剂溶液;(3)观察到乳液出现淡蓝色且变稠之后,再将预乳化溶液用蠕动泵于2.5~3.5小时内滴入三口烧瓶,同时将引发剂溶液用注射泵于3.5~4.5小时内滴入三口烧瓶,滴加结束后,再反应1小时,冷却,过滤,得到苯丙胶乳。所述苯丙胶乳合成转化率高于95%,PDI低于0.1,zeta电位绝对值大于30mV。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苯丙胶乳的积极效果是:通过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的组成设计与优化,实现了所合成苯丙胶乳在混凝土中的良好成膜、粘接与阻尼效果:在胶乳分子结构中引入的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等强极性官能团,可与水泥水化产物形成一定的络合作用,增加了胶乳膜在混凝土中的界面粘结能力,为外部能量由混凝土无机相传递至胶乳膜并顺利耗散提供了基础;在胶乳分子结构中引入的支链结构,可增加胶乳膜变形时的分子间滑移,控制胶乳膜的损耗因子,提升阻尼效果,增加其对外部能量的耗散作用。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苯丙胶乳,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不导电,且在低掺量时就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断裂能,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苯丙胶乳按质量分数计,合成原材料为:硬单体:苯乙烯,15份;软单体:丙烯酸丁酯,30份;功能单体:化学式为CH2=CH(CH3)-CH(-CXH2X+1)-CYH2Y-A,其中X=5,Y=7,A为羧基,5份;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6份;引发剂:过硫酸铵,0.35份;(二)制备步骤包括:(1)将去离子水和乳化剂放入烧杯中,再用高速分散机,转速为10000r/min,分散2分钟后,再加入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性单体,继续分散10min,转速10000r/min,得到预乳化的溶液;(2)称取少量水和乳化剂于三口烧瓶中,再加入少量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性单体,搅拌桨搅拌,转速为350r/min,升温至80℃后,加入引发剂溶液;(3)观察到乳液出现淡蓝色且变稠之后,再将预乳化溶液用蠕动泵于3小时内滴入三口烧瓶,同时将引发剂溶液用注射泵于4小时内滴入三口烧瓶,滴加结束后,再反应1小时,冷却,过滤,得到苯丙胶乳。实施例2:(一)苯丙胶乳按质量分数计,合成原材料为:硬单体:苯乙烯,25份;软单体:丙烯酸丁酯,20份;功能单体:化学式为CH2=CH(CH3)-CH(-CXH2X+1)-CYH2Y-A,其中X=5,Y=7,A为羧基,5份;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6份;引发剂:过硫酸铵,0.35份;(二)制备步骤包括:(1)将去离子水和乳化剂放入烧杯中,再用高速分散机,转速为10000r/min,分散2分钟后,再加入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性单体,继续分散10min,转速10000r/min,得到预乳化的溶液;(2)称取少量水和乳化剂于三口烧瓶中,再加入少量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性单体,搅拌桨搅拌,转速为350r/min,升温至80℃后,加入引发剂溶液;(3)观察到乳液出现淡蓝色且变稠之后,再将预乳化溶液用蠕动泵于3小时内滴入三口烧瓶,同时将引发剂溶液用注射泵于4小时内滴入三口烧瓶,滴加结束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丙胶乳为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的共聚物,所述硬单体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所述功能单体为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醇类化合物,其化学通式为C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丙胶乳为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的共聚物,所述硬单体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所述功能单体为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醇类化合物,其化学通式为CH2=CR-CH(-CXH2X+1)-CYH2Y-A,
式中,
R为甲基、乙基或丙基中的任意一种;
1≤X≤6,1≤Y≤10,X、Y为正整数;
A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或羟基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丙胶乳按质量计,合成原材料中包含15份~25份的硬单体,20份~30份的软单体,2份~8份的功能单体,1份~5份的乳化剂,0.1份~0.5份的引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单体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烯丙基苯,对乙烯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结构混凝土增韧用苯丙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由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P-10、OP-20、OP-30、tritonx100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洋洋江鹏程冠之谢永江董全霄关文勋兴安许太林李世达曹继涛李旺李康谢清清栗少清舒双炉冯仲伟王希郑新国刘竞李书明曾志谭盐宾杨鲁李林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锋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