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681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包括移动轨道车以及设置在移动轨道车上的应急照明机构和提升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便于在煤矿井下的铁轨上行走,便于配合救援人员在煤矿井下开展救援工作,具备应急照明功能,便于在煤矿井下停电的情况下展开搜救工作;还能够在煤矿井下救援时提升人力搬运不动的物品或者障碍物,尤其是在大巷被塌方的土石堵住以后便于采用绳索配合提升机构将大石头搬运到巷道一侧,方便搜救人员疏通被堵住的巷道,为被困人员争取逃生机会;具备备用电源的功能以及具备发电的功能,尤其适用于煤矿井下救援使用,另外,设置的橡胶座可有效防止蓄电池因受到震动而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救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救援
,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煤矿井下工作相对地面工作来说危险程度较大,这样因为大部分煤矿都位于很深的地下,煤矿井下救援装置是煤矿企业必备的救援设备之一,目前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其不便于在煤矿井下的铁轨上行走,导致不便于配合救援人员在煤矿井下开展救援工作,不具备应急照明功能,不便于在煤矿井下停电的情况下展开搜救工作;2)难以在煤矿井下救援时提升人力搬运不动的物品或者障碍物,尤其是在大巷被塌方的土石堵住以后难以将大石头搬运到巷道一侧,导致搜救人员难以疏通被堵住的巷道,难以为被困人员争取逃生机会;3)不具备备用电源的功能以及不具备发电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救援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存在不便于在煤矿井下的铁轨上行走,导致不便于配合救援人员在煤矿井下开展救援工作,不具备应急照明功能,不便于在煤矿井下停电的情况下展开搜救工作;难以在煤矿井下救援时提升人力搬运不动的物品或者障碍物,尤其是在大巷被塌方的土石堵住以后难以将大石头搬运到巷道一侧,导致搜救人员难以疏通被堵住的巷道,难以为被困人员争取逃生机会;不具备备用电源的功能以及不具备发电的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救援装置,所述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包括:移动轨道车,所述移动轨道车上设置有应急照明机构以及提升机构;其中,所述应急照明机构用于在煤矿井下救援时应急照明使用;其中,所述提升机构用于在煤矿井下救援时提升人力搬运不动的物品或者障碍物。优选地,所述移动轨道车包括底板以及两个支撑轴,所述底板水平设置,两个所述支撑轴均通过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底部,且两个所述支撑轴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有轨道轮。优选地,所述移动轨道车还包括推手,所述推手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部,且所述推手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优选地,所述应急照明机构包括外壳、蓄电池以及照明射灯,所述外壳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部,且所述外壳临近所述推手设置,所述蓄电池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照明射灯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蓄电池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蓄电池均固定安装在橡胶座的上部内部,且两个所述蓄电池之间设有隔离垫。优选地,所述橡胶座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腰形通孔,且所述橡胶座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配装槽,所述配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优选地,所述应急照明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两个发电机、连接轴以及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装在靠近所述推手的一个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发电机均通过配装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部,且两个所述发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连接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之间,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连接轴上,且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外部还固定安装有电源切换开关,且所述外壳的外部在所述电源切换开关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电源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座上铰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为透明塑料制成,且所述防护盖罩设在所述电源切换开关的外周。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固定圈、圆盘、支撑柱、第四齿轮、活动臂、液压缸、挂环、液压马达以及第五齿轮,所述固定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部,且所述固定圈靠近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圆盘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圈的内部,所述支撑柱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圆盘的上部,且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活动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且所述活动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座与所述活动臂的底部铰接,且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座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部铰接,所述挂环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臂的自由端端部,所述液压马达通过配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第五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端部,且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相互啮合。优选地,所述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还包括两组锁紧组件,两组所述锁紧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上,且每组所述锁紧组件均包括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底端转动安装有卡紧块。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便于在煤矿井下的铁轨上行走,便于配合救援人员在煤矿井下开展救援工作,具备应急照明功能,便于在煤矿井下停电的情况下展开搜救工作,另外,设计的照明射灯放置以及调节照明方向均比较方便,同时还能够拆卸进行手持使用,实用性较好;二、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还能够在煤矿井下救援时提升人力搬运不动的物品或者障碍物,尤其是在大巷被塌方的土石堵住以后便于采用绳索配合提升机构将大石头搬运到巷道一侧,方便搜救人员疏通被堵住的巷道,为被困人员争取逃生机会;三、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具备备用电源的功能以及具备发电的功能,尤其适用于煤矿井下救援使用,另外,设置的橡胶座可有效防止蓄电池因受到震动而影响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煤矿井下救援装置的立体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煤矿井下救援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之一。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煤矿井下救援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之二。图4显示为图3中局部视图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图3中局部视图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煤矿井下救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为图6中局部视图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煤矿井下救援装置的应急照明机构与底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煤矿井下救援装置的应急照明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0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煤矿井下救援装置的应急照明机构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煤矿井下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包括:/n移动轨道车(1),所述移动轨道车(1)上设置有应急照明机构(2)以及提升机构(3);/n其中,所述应急照明机构(2)用于在煤矿井下救援时应急照明使用;/n其中,所述提升机构(3)用于在煤矿井下救援时提升人力搬运不动的物品或者障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包括:
移动轨道车(1),所述移动轨道车(1)上设置有应急照明机构(2)以及提升机构(3);
其中,所述应急照明机构(2)用于在煤矿井下救援时应急照明使用;
其中,所述提升机构(3)用于在煤矿井下救援时提升人力搬运不动的物品或者障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车(1)包括底板(101)以及两个支撑轴(103),所述底板(101)水平设置,两个所述支撑轴(103)均通过连接座(105)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01)的底部,且两个所述支撑轴(103)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轴(103)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有轨道轮(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车(1)还包括推手(102),所述推手(10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01)的上部,且所述推手(102)靠近所述底板(101)的一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照明机构(2)包括外壳(201)、蓄电池(213)以及照明射灯(203),所述外壳(20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01)的上部,且所述外壳(201)临近所述推手(102)设置,所述蓄电池(213)安装在所述外壳(201)的内部,所述照明射灯(203)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213)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21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蓄电池(213)均固定安装在橡胶座(214)的上部内部,且两个所述蓄电池(213)之间设有隔离垫(2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座(214)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腰形通孔(226),且所述橡胶座(214)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配装槽(227),所述配装槽(22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2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照明机构(2)还包括第一齿轮(219)、第二齿轮(217)、两个发电机(215)、连接轴(218)以及第三齿轮(216),所述第一齿轮(219)固定套装在靠近所述推手(102)的一个所述支撑轴(103)上,所述第二齿轮(217)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101)上,且所述第二齿轮(217)与所述第一齿轮(219)相互啮合,两个所述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宇孙国文庞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